虚阁网 > 传记·回忆录 > 岁月随想 | 上页 下页 |
六〇 |
|
※新旧价值喜与忧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顾念旧情、怀旧情绪与喜新厌旧、追求时尚、数典忘祖,恰恰成为两种截然对立的情绪与倾向。问题是,一切的一切并不如此简单,有时互易其位,有时相互渗透,有时你中有我,于是就产生了一时喜、一时优、一时追悔、一时无奈的纠缠不清的种种未了之局。 思绪有时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清还要说,而到了稍有着绪,又忽然觉得百无聊赖,“欲说还休”那实在是并没有把握与并没有终结的判断。 从我们家置办第一件家具说起,我买的第一样家具是一个板式结构的大衣柜。回想那时候,正是我们成家六年多,时间是“文革”后期。那时候,如果一个城市家庭有能工巧匠式的成员,已经开始买两条扁担一锯四段,找点板条,再缠上几个钢丝弹簧,再上单位找用剩下的包装箱,翻出点泡沫软塑料块,那是垫东西用的人造海棉,好,有了这几样基本材料,经过轻巧施工,几经摆弄,蒙上一层花布,两个沙发就做成了。那时候,上哪儿买沙发去呀,我既找不到材料,又没有能力和耐心,只能想法上家具店买件称心的物件。虽曾多年寻觅,无奈家具店空无一物。有一年,北京几乎所有家具店几乎同时摆出了两种款式的大衣柜,有一种称为框式结构的,售价85元,另一种,更高级的板式衣柜,98元。这是“文革”后斯,北京家具店终于有货可卖的令人振奋之事。很多人家,想购买到它,于是掀起了小小的购买潮。但货少人多,必须凭票购买,我记不清了,或许抓阄我得了一张票吧。但也不是有了票到了店里就有货,还非得常去探问探问,听说这天有货来,就一早去排队。 我去的是如今西单南大街一家店铺,当所有的买主挤在那里,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的时候。我注意到隔几个门脸儿,有一个旧家具店,那店里摆放很多已旧得不能再旧的桌椅板凳,没有中国人去逛,去的全是老外。我们在等新大衣柜,老外却忙着买旧家具。别看他们穿的比我们鲜亮,但不怕脏似地往外搬家具,搭柜子、抬桌子、拎椅子,忙活极了,让我们觉得太可乐了。您再瞧他们买的东西,缺腿儿的,掉扇儿的,脱样儿的,没边儿的,黑不溜秋,脏兮兮的。我们这儿排队等新大衣柜的人堆里,不知谁说,“老外就喜欢收破烂,那破桌子,劈柴烧都不爱着。”是呀,别说往家里放了,摸都不想摸它,怕脏了手。于是我们等新大衣柜的人,好奇,也可能带些嘲讽的看着老外傻乎乎地把这堆破烂,搬上车,运走,拉回家,以后他们再拉回他们老家。 “来啦!”人群一阵骚动,所有眼光立刻转回,盯住那正从汽车上往下卸的两种大衣柜。点票,交款,兴冲冲地提货,互道:“再见”。于是又花了3元钱,雇了一个板儿车,小心翼翼地把我的这件心爱之物,从西单位拉回甘家口。 这个当时最时兴的大衣柜,咖啡色的漆在闪光,给我当年仅有10平方米的小屋,带来了温馨,带来了喜悦,带来了满室的华贵氛围。 那已经是很久很久的往事了,岁月使它失却了昔日的光泽但这衣柜一点儿都没变型,那活儿真地道,如今它立在房间的一角,仿佛在诉说着往事。 生活变化多大呀。这十多年来,家具也在更新换代,漆得明镜似的罗马尼亚组合柜,意大利真皮沙发,席梦思床,再加上电风扇,空调……新的、更为高档的摆设既代表着新潮,又代表着富裕,人们不停地追求新潮、新款、新摆设。 据说,老外们还一个劲地寻摸旧东西,寻摸老掉牙的东西,寻摸我们不想要了,过去仅三瓜两枣就抬出去,卖了的破烂。先搬回公寓,等回国时再搬回老家。 后来,我突然明白了,那些我曾不销一顾的旧家具,其实很可能是宝贝。也许。当年老外们买的桌子,哪怕掉下的一条腿儿,都会比我的那只大衣柜价值高了不知多少。假如,那或许是明、清两代的家具;现如果,那材质是老红木的、黄花梨的、紫檀的,谁也说不清,他们抬走到底都是什么。 我们正一心想买回一个新大衣柜的时候,老外们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一车一车把旧东西拉走。人家老外没偷没抢,他们不是八国联军,他们是花钱买的。也不能说老外都是斯坦因,都是盗宝人,也更不能说咱们旧货店的人是敦煌或龙门石窟的管事儿的,帮坏人盗宝。 正因为这不是抢不是偷,才是更让人惋惜的一种流失,而这光天化日下的流失,是由于我们自己轻贱它才造成的。 这像是故事,又不是故事,当全民族多数成员,对自己众多的、固有的、传统的物品,看得一文不值的时候,才使这些宝贵的物件,远走他乡。 我不知道这么多年一共让人家廉价买走了多少东西,价值多少。当我开始心疼的时候,找机会问一位老木器家具厂的厂长,他对我说,前些年,库里堆的那么多旧家具都卖光了,大部分是外国人买的。您要是明白了,如今一件像点样的,好材质的旧家具,不是仿古的旧式家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件。唉,我要是早知今日,当初买什么新大衣柜,跟老外一块儿寻摸一套好点的旧式家具,如今能换几堂洋式家具了。可是,理在明白了,晚了点儿,这谁也不怪,怪自己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知,无知就不会深深地爱,不爱只能看它流失。 这些曾藏在民间的旧东西,就单独个体来说,再怎么样也不会超过曾被盗走的国宝的价值,但从流失总量来讲,它的数量、它的全部价值,难于估计。 我们难道不如外国人懂得我们自己的传统吗?有的中国人确实还不如外国人懂中国。 拿破仑、恩格斯,都曾论述过中国的伟大前景。 我们近十多年来、还听到有的中国人不但不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传统,还自己骂自己祖宗,骂自己传统,骂自己民族,骂自己国家。有的人还能写这类文章,有的人也还能写书。应该承认,这种人还是认识字儿的,会码字儿,其实这些人虽认识字却并没有什么文化,可怜的是他居然认为自己有文化。 字儿是语言的符号,识得文字是为了便于学习与传播文化。但长期以来,我们仿佛有了一个误解,就是以为不识字的人就一点文化都没有,这可是一种绝对的说法。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识文断字为的是学习文化,继承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以及接受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然而,学了很多中国字,却对中国文化,尤其对源远流长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不屑一顾的人,怎么能令人信服他有文化呢?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想有很多可能是不识字的或识字甚少的能工巧匠创造的。就以万里长城来说,无数不识字的人筑成了它。当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只有识文断字,只有掌握了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较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探寻理性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创造文明未来。可是,以中国文字构成文章来抵毁中国文化,这只能是一种反文化现象。 写于1995年9月北京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