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沙汀传 | 上页 下页
一二五


  后来他读到立波大儿子周健民的长篇《湖边》,惊喜地发现儿子对湖南农村人物、语言的熟悉程度不亚于父亲。他少有地写了一篇评论,比写悼念立波的文章还用心。

  新一代作家破土而出,常能给他的马拉松式的写作带来刺激。他最关心的还是四川的“新军”。1980尔2月初从《红岩》杂志上读到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是认真激动的。他看出这个作者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创作才华,不禁想起过去辅导过的高缨、克非。周扬很有兴致地给他寄来谈这部作品的长信,他想到应当鼓励也应当严格要求这个年轻人,觉得克芹小说的解说性叙述太多,情节过于巧合,还要进一步学会让人物本身按照性格、生活来行动,便一口气回了周扬五张信纸。这就是发表在《文艺报》上的通信。到这时,他还没见过作者。四个月后,他才在成都结识质朴的周克芹。

  沙老对我的培养是说不尽的。他注意任何一个艺术细节。记得初次见面,他就说我《井台上》写的井,人能下去,但井底有没有水不知道,是个不应有的漏洞。

  我的《果园的主人》,沙老也有好几千字的一篇评论,发表在《青年文学》上。他当面对我说这一篇的结尾太匆忙了。当时编辑部确实等着拿稿子,我没有在修改上下大功夫。有时一个短篇不好意思寄他,他自己找来读了,也会不客气地提供批评。我每走一步,他都是付出心血的。

  虽然优秀的农村小说都会引起他的注目,为了古华的《芙蓉镇》,他也找他谈过话,但周克芹的成长毕竟最牵动他。他见过一些青年作家如何膨胀,被声名腐蚀,为一点处理不当的私事掩埋。他也了解中国社会吹捧一个名人和扼杀一个名人是同样起劲的。文艺界是名利场,人言可畏。所以他在周克芹1982年得了茅盾文学奖,自己不慎让周围引起纷争后,努力替他摆脱。对周克芹由简阳迁进成都担任职务不以为然。他实在太怕他也迈上自己的老路。

  他从年轻一代身上汲取艺术创新的力量。近八十岁的老人,《睢水十年》、《应变》、《抵制》三部作品同时铺开来写。有举棋不定的成分,更是一种气魄。

  1980年12月,他起草了《抵制》第十章 到第二十二章 (后并为二十章 )的新提纲。这之前,在一张纸条上随手记下一个断句:

  “没有自信、勇气,不可能有艺术!”

  他按照这个提纲写下去。1981年4月发生批判白桦《苦恋》事件,8月召开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他这年夏天照例回川,思考文艺界复杂多变的形势。《抵制》再一次搁浅,而且搁的时间更长,大约一年半。

  (你的自信和勇气还是不够。人人都能认识的生活,何需文学家来饶舌?可以说解放十七年来形成的习惯思想束缚了我,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会动摇创作的根基。但是我还是有了一点进步,我不想随波逐流了,宁肯沉默)

  沉默中间,他的思考没有停顿。他找出过去拟就的《在困难面前》(或称《钻磨眼的人们》)的提纲,研究它和《抵制》的渊源关系。

  一个是以烈面张书记为模特的提纲:

  1.讨口还家,房子火化了。
  2.在娘肚里讨口,分娩,净街,谢神。
  3.从放牛娃到小长工,被卖壮丁。
  4.壮丁,逃跑,长工,流浪(“俘虏兵”是他被攻击、歧视的主因)。
  5.土改,互助合作高潮。
  6.粮食问题,公社化,食堂。
  7.从冲天干劲到右倾保守。
  8.苦恼,为制止拿摸同妻子的斗争。
  9.由制止拿摸到让拿摸半合法化——过秤、记帐。
  10.从靠边站到暗作主张——转机,八字方针。……

  这个提纲的标题之下,写有“也可题为《抵制》”的字样。之后,有分章的详细提要。还有一段重要的主人公性格史的分析文字:

  由于吃苦过多,经历广泛,因而变成一种深通世故,软的,硬的,都能无所谓的“皮糖性格”,冷也那样,热也那样,且能以玩世态度对待某些不公正,但又莫可如何的事件和人物。但他热爱党,深切同情人民,特别农民的痛苦。这也正是他敢于在那个做“兵运”的同志指示下,组织一些士兵在太行山于新四军事件发生后拖住八路军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他反对瞎指挥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传记体。其主人公就是《抵制》里的汪达非,而且第九、十两节写对待群众饥饿中的“拿摸”问题,与《抵制》的构思重合。对汪达非性格核心的设计,可看出他对人性中那一部分特殊欣赏的态度。

  他还有另一个《在困难面前》的提纲。其中活跃的人物语言,是他考虑任何一部小说,首先钻出来的东西。1.轮番被斗后回家,这时他已下放二大队,实则靠边站了。着重叙述其人外形、脾味,对这两年的感慨。回家途中,沿途所见。

  2.一大队的赖大汉:闲谈被批斗的情况——暗中打气。社员陆续围拢来的病痛。一个老头子:我造不来反?!对工作组新贵们的批评。

  3.到社的工作组报道:这回该受到教育啦?而刚到时组员不多,通在睡。对话,是他在床边同睡在床上的组长谈的:这个黄呀,谨防他又耍死猪!

  4.到住地时,正在推磨的老太婆偷地溜了,她不愿老主任看见她们磨树根吃。问询:彼此都故意把情况说得好好。黄收工来了,一来就流泪。

  5.问起来不张声,老婆子慢慢地代答,述说经过。张的回忆,难受。随即前去公社质问,替身的检查:“我不清楚那些人的成分呀!”承认在小组检查。

  6.黄不愿去接受检查:“话讲对了,牛肉都做得刀头。”张谈了赖的嘻皮笑脸:“还会有这种事啊!”“到时候再说吧!”谈起一个生病的老头子的危险征兆。

  7.这是秋收后的事。事件呢,整社,订生产计划:大春的。追述订计划的经过:黄被迫承担了高指标;张随和;但都明知道不能兑现,决心继续抵制:“我安心当社员!”“我不是为了当干部才入党的。”社员们又高兴,又为之担心。

  8.小春收获了:一早就出现拿摸风,更盛了。征购的问题:工作组主张少留;张、黄反对,抵制。瞒产私分:“自由主义在这时有什么不好?”对统治过严的反驳。搜查,没有一粒麦子、胡豆!“还要搜社员?不行!”争执以工作组让步告终。

  9.大春,抵制得更巧妙了。黄或张的亲戚前来依靠:述说苦况,死人,丢荒,外流。这是老人:“难道我怕死嘛?我就要看看:这个戏咋个结局!”收留下来开荒。工作组的干预:“不能开荒!”“好嘛,”“又不开嘛!”偷偷搞:“这才真正是贼娃子活路呢!”

  10.“作伪”被发觉了,斗争:“我拿这个钱,手决不会发抖!”张或黄大有一拼之势。工作组除驻社干部,全调走了。放手干:“他撤我的职好啦!”电话会议:八字方针的精神。张或黄:“像在磨盘上睡醒啦!”再不做贼娃活路了。随即弄清底里:党内通信。……这个提纲与《抵制》已十分相像。不仅有“拿摸”的合情处理,还有做“贼娃子活路”的描写。人物却还只有生活中原型的姓氏,黄勤明与张书记都没有区别开。它证明《在困难面前》同日后的《抵制》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