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 上页 下页 |
一〇二 |
|
那时的北京还是个市政设施非常落后的城市。许多街道、胡同垃圾堆成山。这些垃圾大部分是在围城期间形成的,有些甚至堆放了几百年。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有些还把街道、胡同口都堵住了。粪便也随处可见,不少居民区空气污浊。在叶剑英任市长时,市人民政府就决心整顿环境,成立了清运垃圾总会,并在各个区设立了分会。聂荣臻上任后,继续动员部队、机关、街道居民等共同清理垃圾。全市军民齐动员,人人起来清垃圾,就连许多学生也参加了清运垃圾的活动。仅1949年1年,北京市就清除垃圾粪便60多万吨,使环境得到了初步改观。①再就是城市的污水排放系统落后,许多地方仍是明沟排污。这里蚊蝇成群,臭气熏天,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当时,北京市因臭、脏而闻名的臭水明沟就有8条。城南的龙须沟就是其中的一条。对此,作家老舍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作了生动深刻的描写。那时,聂荣臻尽管公务繁忙,还是亲自筹划北京市的给水、排水工程。他带领各级领导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实地调查研究,制定治理方案。 ①《当代中国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68页。 1950年,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克服了多种困难,对全市22个下水道系统中的6个排水系统工程进行了治理整顿,其中包括龙须沟由明沟改为暗沟的工程,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聂荣臻真正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勤务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蔼可亲。 一天,他坐车上班途经地安门,有个小女孩正低着头歪歪扭扭地骑着车,听见汽车喇叭响,惊慌失措地迎着汽车而来。司机一个急刹车停在原地,自行车却撞到了聂荣臻的车上。女孩没有受伤,只是汽车的车身被撞坏了一点。 附近的交通警赶快跑来,从车号知道是撞上了中央首长的车。交通警很紧张,严厉地训斥了那个女孩。为了首长的安全,交通警示意让聂荣臻的汽车先走。 这时,聂荣臻却走下汽车,和蔼地对不知所措的小女孩说:“这点事不算什么,你不要害怕,赶快上学去吧。”并叫交通警原谅了小女孩,并对小女孩的父亲说:“告诉她好好学习。”聂荣臻临走还叮嘱女孩的父亲,无论如何不要责怪孩子。聂荣臻的车子走远了,隐没在大街的尽头。交通警回过头告诉女孩的父亲,这是首长的车子。那位父亲吃了一惊,禁不住感叹地说:“还是人民政府好啊!”195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聂荣臻《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一年来,我们建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恢复了生产及教育文化事业;收容散兵游勇,消灭了妓院,解救妓女1200多人,逮捕抢劫犯370多人,捕获与改造小偷2100多人,维护了社会治安;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在郊区上改中,4.6万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是,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困难还很多,有待努力。聂荣臻在文章中还提出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要求。 1951年初,聂荣臻由于军队工作过于繁重,没有精力再兼管北京市市长的工作,便向中共中央提出辞去该职务。1月30日,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 2月28日,北京市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彭真继任北京市市长。 聂荣臻在北京市市长的岗位上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但他对北京市的工作却一往情深。在辞去市长职务后,仍时常关怀着北京市的建设和市民生活。直到92岁高龄时,他还专门找陈希同市长、张百发副市长谈话,请他们注意多修建地下铁道,说:“地铁平时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挤,战时可用做人民防空。” 在那繁忙的日子里,聂荣臻就是这样以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对人民、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行使着党和人民赋予他的权力。 ※第五十六章 为了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随着战事的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适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任务。 1949年10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聂荣臻副总参谋长在会上就目前军事情况做了报告。会议讨论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尚未解放地区进军,和进一步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发展的建军方针。新中国建立之初,解放军正处在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状态的过渡时期,思想上、组织体制上、技术装备上以及部队作风上都存在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要精简整编,要组建新的军种、兵种,要创办各类军事院校,要改善武器装备,要拟定条令、条例等。这些任务如何具体组织执行,大部分落到了聂荣臻的肩上。 聂荣臻自从至居仁堂办公以来,早上8点必定迈进居仁堂的大门。他的办公室在居仁堂东边,中间是会议室,西边是作战室,四周挂满了军用地图。 聂荣臻进了大门以后总是直奔作战室,先听取值班参谋的作战情况报告。有些问题当场解决,诸如一般性的战报、电报、文件、电话记录之类,在他职权范围内的立即提出意见,及时处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随后他就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时,办公室主任安东已经提前半小时把当天需要处理的文电一一整理好,分门别类放在案头。聂荣臻看电报很快,一大叠电报很快就处理完了。接着,按照日程安排召开由总参各部负责人参加的碰头会议或者是召开由京内军队各大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召开联席会议,是聂荣臻日常处理工作的主要方式。把总政、总后和各军、兵种的主要负责人全召集来,当面了解情况,拍板解决问题,很见成效。 当时,中南海总机很熟悉聂荣臻办公室的声音,每次工作人员通知开联席会议,都是简单的10个字:“政(总政)、后(总后)、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公(安军)、防(空军)、铁(道兵)。” 总机也不多问,很快, 10个大单位就全通知到了。 另一种会是由总参机关各部门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议。由于已成惯例,不用通知,一上班各部部长就都聚到聂荣臻的办公室碰头。 聂荣臻认为,用碰头会议和联席会议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好,各部的领导干部也都愿意这么办。大家把情况凑在一起,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研究确定之后,就分头执行。这样,问题处理得快,效率高,减少和避免了文牍主义和“踢皮球”的现象。通过这种办法,加强了与各部门领导的直接联系,大家可以经常通气。那个时候公文很少,有问题大多在会上解决。聂荣臻要求参加会议的人必须熟悉情况,能够负责,一问三不知可不行。由于后勤财务和军械部门的业务工作涉及有关武器装备、物资供应等方面的数目字比较复杂,所以准许他们带两个助手参加会议。别的部门,都是掌握情况、熟悉情况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那时,曾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的唐永健,在笔记本里记下了几次联席会议的有关情况:1951年7月9日,研究编制问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