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毛泽东传 | 上页 下页
一〇七


  第十七章 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中国方面关于毛泽东与马尔罗会谈的报道与此不尽相同,一位读过马尔罗的《回忆录》的读者对作者说:“唯一的麻烦是,毛泽东的谈话很像马尔罗。”马尔罗对此回答说:“难道你希望他像贝当古一样谈话吗?”

  安得烈·马尔罗见到了毛泽东。这位法国文化部长是来访问刘少奇的,他要把戴高乐的一封信交给这位中国政府首脑,但那天下午会见时的情形却大出他所料。

  马尔罗被领进入民大会堂的一个大厅,墙上装饰的并不是绘有高炉和拖拉机的宣传画,而是传统的中国书画。马尔罗一眼就认出了刘少奇的“长脸”,并走上去握手致意。刘少奇的身边簇拥着一群部长。

  毛泽东独自站在近处,就像一位杂技教练领着他的队员们。

  马尔罗向刘少奇致意后把戴高乐的信递了过去,刘少奇没有作答。毛泽东则开始同马尔罗及他的陪同者——法国驻华大使交谈起来。“听说你们去了延安,有什么印象?”整个下午,刘少奇都没有机会插一句话。

  毛泽东低语道:“我要独自和群众站在一起——我在等着。”好像刘少奇和其他与会的人都不是毛泽东的同事,只是一群缄默的证人。

  在1965年夏日的这个下午,毛泽东在谈话中时断时续,转弯抹角,态度悲观。同时,他又给人一种莫测的神秘感。

  在马尔罗眼中,毛泽东如一位青铜般的皇帝,坚毅,盛气凌人,就像传说中刚从古墓中走出的巨神。

  当话题转到法国脱离美国控制及中国离开苏联阵营时,马尔罗无意中用了“联盟”这个词。此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说话,仅是那夹着香烟的右手在嘴边和烟灰缸之间来回。此时,他突然将双手举向空中又猛然放下,用略带讥讽的语调说:“我——们的同盟!”他面带讥讽地说着这组中国字:“你——们的,我——们的。”

  直到这位来自巴黎的自由主义者离开,毛泽东都没有说一句任何称赞中国形势的话。“我们的工农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他的评价是,“作家总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马尔罗会谈的中文记录和法文记录稿表明,毛泽东对马尔罗看法的矫正比马尔罗记录的有关部分甚至更尖锐。

  法国大使试图给毛泽东的诊断注入一些希望,他接过话头说,中国的青年对您制定的路线是坚信不疑的。

  “您来中国多长时间啦?”毛泽东反问。

  这位自恃有据的使者用他最近的中国南方之行证实他对中国形势的乐观看法。

  毛泽东又说:“你看到的只是一面,你没有注意到另一面。”

  这位高卢绅士此时本想扮演伏尔泰的角色,而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不满,远远超过他在20年代对中国传统观念所表现出的恼怒。

  毛泽东回想起柯西金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所讲的话:“共产主义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毛泽东毫不掩饰他对这句话的憎恶:“游泳是为了穿上条游泳裤!”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看到权力终究会被剥夺吗?

  毛泽东最后对法国客人补充了一句:“我们的革命不能只是简单地巩固已有的胜利。”

  有些奇怪的是,那天下午,刘少奇始终一言未发。

  这就是1965年冬天到来之际毛泽东的思想主调。这个失意人身上的那种趾高气昂精神又在复归。

  在离别38年后,他又偷闲重访井冈山特里尔《毛泽东传》98林彪似乎取代了刘少奇的位置。毛泽东填了一首词以抒情。词的开头道出了他前未实现的夙愿。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特里尔《毛泽东传》98林彪似乎取代了刘少奇的位置。

  在《重上井冈山特里尔《毛泽东传》98林彪似乎取代了刘少奇的位置》中也寄托了冒险的向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毛泽东仍感受到凡事都取决于英雄的意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现在几盒香烟就能收买一个党支部书记,”毛泽东在一次党内会议上说,“如果把女儿嫁给一个干部,那就要什么有什么。尽管毛泽东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他并没有把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内至少有两派,”毛泽东挑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派和资本主义派。”

  直接的阻力来自刘少奇,他和他的会讲英语的大资本家出身的妻子住在毗邻毛宅的一处优雅院落。对中国人民来说,刘少奇当时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党内的地位也和毛泽东相差无几。瘦高、银发,威严有余的刘少奇,于1921年在安源遇见毛泽东之前就已是一个革命者,现在又似乎成了中国革命的首席执行官。刘少奇写的小册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仅在1962年至1966年间就售出1500万册,超出当时任何一种毛泽东著作的销售量。60年代中期的社论都强调干部要学习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著作。《刘少奇选集》的出版亦在计划之中。

  毛泽东本人就曾讲过——甚至对外国人也讲过——刘少奇将成为他的接班人。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始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这一运动是为了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为了与他在1962年提出的激进思想相一致,1963年5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十条》草案,阶级斗争是它的主题。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采取温和的态度,他视其为在英明的中国共产党的密切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反腐败、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十条》的第二和第三修改稿出来后,彭真、邓小平和刘少奇都深深卷人其中。一些基层于部开始怀疑这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毛泽东和自己的适度反对者之间踢的政治足球,毛泽东认为第二和第三稿是形左实右。1965年初,毛泽东又起草了新的社教文件,将原来的《十条》扩充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并将矛头明显地指向刘少奇:“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泽东还补充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在幕前的,有在幕后的。

  刘少奇不接受《二十三条》,毛泽东决定搞掉刘少奇。他有了心仪的接班人。

  林彪看起来更像一个童子军的首领而不像统率世界上最庞大军队的元帅。他身材比毛泽东矮小,鼻子比一般中国人的大,说话细声细气,总是用一顶军帽盖住他的秃头,军装穿在他身上就像挂在衣架上。他只有57岁,但体弱多病,在公共场合露面貌不惊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