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人物传记 > 老舍传 | 上页 下页
第十八章 抗到底(1)


  虽有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但最终日本人还是攻占了上海。这时人们便开始怀疑起委员长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南京城是否保得住。

  南京外围连二连三失守之后,识相的百姓便又开始纷纷逃难了,不能楞等着日本人来杀头啊。日军开始从中国的北部、东部大举进攻,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见己无力挽回颓势,于是下令守城部队突围撤退。平民百姓也争先恐后夺路而逃,在下关码头,因争路上船而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十三日,日军铁蹄踏进了石头城,接着便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一场惨绝人衰的大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几乎无一幸免,被杀害者达几十万之众。

  南京惨案,举世哗然,国人莫不悲愤填膺,誓死抗敌。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三镇一时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武汉三镇位于长江和汉水的汇合口,汉口、汉阳、在长江东岸,中有汉水之隔,武昌在西岸,倘若想要走动走动,便只有靠江中的轮渡了。

  这里古迹颇多,像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琴台,东吴第一谋士鲁肃的坟塚,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曾被历代文人骚客千呕万歌的黄鹤楼,成了武汉三镇的象征。传说是有位老翁经常在一酒肆饮酒,而从来是赊帐,为了感激店主情意,便在酒店墙壁上画了一只鹤,只要客人击掌,那鹤便翩翩而舞,十年后,店主发财了,积金愈万。这时,老翁又到酒肆,翻身上鹤,飘然而去,于是店主便造了此楼。有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虽然四处人心慌慌,战祸四起,武汉却因这抗战,一时热闹繁荣起来。不过时常会有日本人的飞机来扔炸弹,可这也吓不住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们。照样地游行、集会、募捐、讲演、慰问伤兵,他们似乎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并不太在意那时不时的空袭警报。

  这里有军人、有市民、有学生、有商人、有文化人,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设立的办事处,著名共产党人周恩来也在这里。

  这年的“双十节”,戏剧界人士有感于抗日必先团结,率先成立了戏剧界抗敌协会。稍后,电影界人士又成立了电影界抗敌协会。

  共产党人阳翰笙应邀参加“剧协”后,目睹戏剧界抗战情绪高昂的盛况,于是便有了文学家也应该成立抗敌协会的想法。当下,他便通过王平陵去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活动,而自己则去串通文学界人士。不几日,便联络上了田汉、胡风、冯乃超、姚蓬子、孔罗荪、楼适夷等人,而王平陵也带来了邵力子不但赞成还要多多支持的允肯。

  正在这时,传来一个喜讯:在文学界颇负众望的写家舒舍予,老舍到了武汉!老舍是十一月中旬到达武汉的,因为旅途历尽艰辛,便极想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喘口气。临时住了几个地方,都不理想,最后在华中大学游泽丞教授的寓所安下身来。这里本是一处极安静的住处,没承想空袭警报到没把这清静搅了,倒让一伙子朋友的敲门声给破坏了。

  老向(王向辰)来了。赵望云来了。

  何容来了。

  除了看朋友,他们还有另一件事——素有“基督将军”之称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一级上特冯焕章(冯玉祥)将军有请。

  冯将军面见老舍自然是一为会友,二为谈谈抗日,老舍二话没说,欣然前往。

  一桌酒席,满座高朋,热烈的气氛代表了冯将军一片心意。席间,冯将军夹起一筷子大肉送到老舍碗里,说:“我们当兵的讲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舒先生也是豪饮,我领教了。下面我敢问舒先生最近可有什么诗作,不妨拿出来念念,我虽是一粗人,却也挺喜欢诗。”说完,自己大声笑起来。老舍本可以推诿,却架不住老向,望云二兄在旁镲哄,只好硬着头皮,把那日去黄鹤楼时的新作吟了出来:

  黄鹤楼头莫诉哀,酒酣风劲壮心来,
  烟波自古留余恨,烽火从今燃死灰;
  如此江山空幕雨,有谁文笔奋云雷,
  奇师指日收河北,七步诗成战鼓催。

  “好!”冯将军拍案叫好,他又斟了一杯酒,举到老舍面前,说,“看来你是酒酣,壮心才来,好啊!”他又转身指着满座的文艺界朋友,“有谁文笔奋云雷?就是在座的诸君啊!我冯玉祥敬大家一杯。”

  老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舒先生,我有两件事相求,望你万勿推拖。”“冯将军,您说,我听着。”

  “这头一件,望云兄办了一个《抗战画刊》是个通俗读物,图文并茂,请舒先生鼎力相助,当这个刊物的特邀撰稿人。”

  方才在路上,赵望云就已向老舍索稿,老舍己答应过他,此时自然更无半点难意,“这件事,冯将军您请与不请,稿子我都是要写的。”

  听了老舍的话,在座的诸位不由得鼓掌以示欢迎。“这第二件事,我想请先生能迁过来小住,以便早早晚晚随时可以一叙,自然了,这也是在座诸君的意思,搬过来大家同住,随时也可谈些抗战的事宜。”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