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人物传记 > 梁实秋传 | 上页 下页
第八章 再到美国(11)


  在总体思路、总的基调上,《续集》仍保持了《雅舍小品》的原有风貌,但如细加品赏,立即可以发现,《续集》里的作品显然更加老到,更趋于成熟。集中的开篇题目曰《旧》,论证世间事物的新旧关系,那笔调之汪洋恣肆而又简洁雅致,那思致之深邃绵密而又理趣横生,便在在表现出一个曾经沧海、阅尽世故的人的高超襟怀。作者肯定“旧”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中秋赏月,重九登高,永远一年一度的引起人们的不可磨灭的兴味。甚至腊八的那一锅粥,都有人难以忘怀。至于供个人赏玩的东西,当然是越旧越有意义。一把宜兴砂壶,上面有陈曼生制铭镌句,纵然破旧,气味自然高雅。‘樗蒲锦背元人画,金粟笺装宋版书’,更是足以使人超然远举,与古人游。我有古钱一枚,‘临安府行用,准参百文省’,把玩之余不能不联想到南渡诸公之观赏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对,祖父常常放在手里揉动,噶咯噶咯的作响,后来又在我父亲手里揉动,也噶咯噶咯的响了几十年,圆滑红润,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泽,现在轮到我手里噶咯噶咯的响了……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与此同时,作者又清醒地意识到世界运转“日新又新”水无停止的自然之理,所以他又说:“旧的东西之可留恋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应该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复不少。对于旧日的典章文物我们尽管喜欢赞叹,可是我们不能永远盘桓在美好的记忆境界里,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现实的地面上来。在博物馆里我们面对商周的吉金,宋元明的书画瓷器,可是溜酸双腿走出门外便立刻要面对挤死人的公共汽车,丑恶的市招,和各种饮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在文章的一放一合、一正一反之间,蕴含的是作者对人世间复杂事理的深沉透彻的领会与把握。

  从许多作品看来,似乎已彻底解透人生的梁实秋老人的胸怀也更为博大宽厚。天地之大德曰生。他年轻时就是执着的人道主义者,现在则更能把宽容与爱心推己及人、推人及生、推生及物。一篇《虐待动物》,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梁实秋老年时对“仁”与“爱”的呼吁:“一个人不可以有意的把‘不必要的’痛苦加在动物身上”、“许多地方的市场里,卖鱼的都是不先开膛就生批逆鳞,只见鳞片乱飞,鱼不住的打挺。卖田鸡的更绝,涮的一下于把整张的皮活剥下来,剥出白生生的田鸡乱蹦乱跳。站在旁边看着都心惊胆战”、“最残酷的事莫过于屠杀。所以说:‘仁者不杀’,”“动物涵意甚广,应该把人类也包括进去。防止虐待动物,易不亲亲而仁仁,先从防止虐

  待人类始?”倡扬人道与爱,站在生物学角度上看,应该是一个最低、最基本的原则:但不幸的是,若站在人类社会的演变运行实际看,又是为许多人衷心向往的最高原则。梁实秋喋喋不休于此,当是由于感慨遥深才不能已于言的吧!

  粱实秋于1974年出版的作品,还有一本催落许多读者眼泪的《槐园梦忆》。

  爱妻的猝死,给梁实秋留下了终生难以平复的心灵疮痛。程季淑的遗体安葬完毕之日,也是梁实秋含着热泪写他的“梦忆”之时。他没有捶胸顿足、哭天抢地,他对人生运会的透彻理解使他不可能做出凡夫俗子般的举动。他把对故妻的深沉的爱与无尽思念,完全溶入了以心血凝成的文字中。

  这是一部长达六万五千多字的长篇散文,不,应该说是一首文笔优美柔婉、情调缠绵凄怆的长诗。中国古代长诗中以叙事为体而又情韵特佳的,当推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在本书作者看来,从梁实秋的这部《槐园梦忆》,正可看出《长恨歌》的流风余韵。

  “季淑于1974年4月30日逝世,5月4日葬于美国西雅图之槐园……墓旁有一小喷水池,虽只喷涌数尺之高,但汩汩之泉其声呜咽,逝者如斯,发人深省。往远处看,一层层的树,一层层的山,天高云谲,瞬息万变。俯视近处则公路蜿蜒,车如流水。季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长眠千古。”作品是在这样一种以平静、自然掩盖着的忧伤、凄凉氛围中开场的。数语寥寥,却令读者再也难以驱掉心头那沉重的迷惘与哀伤。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很平实的话。虽不必如荀粲之惑溺,或蒙庄之鼓歌,但夫妻版合,一旦永诀,则不能不中心惨怛。”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极其平易的,但每一句话又都仿佛包含了相当的感情份量,如沉重的槌子般,一记记地敲在读者心上,永不能忘。

  在惆怅心酸的气氛中,作者拉开了他精神上的帷幕,进入了漫长的回忆世界。从故妻的出身家世,到热恋、分离、结婚,而后几十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伴侣生活,作者一件件一桩桩的娓娓道来,翔实而鲜明。虽是记事,实为寄情。而情之听至,也真有金石为开的力量!昔王国维论文:世间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象《槐园梦忆》,堪算是“血书”的文章。只不过不是淋漓尽致的“血”,而是淡而又细,几乎到了难以觉察到的那种“血”。

  在经历了漫长的精神跋涉历程后,《槐园梦忆》最后仅以十六字作结:“缅怀既往,聊当一哭!衷心伤悲,掷笔三叹!”这是一个极其漂亮的结尾!曾有人推出几部名著作为作品“开头”的典范,我以为,如果再推举最好的“结尾”,那么,梁实秋的这十六个字是可以入选的。它好就好在以最省俭的笔墨最有力的传达出了作者和读者共同的深层心理意识;而从审美上看,又是那样的洒脱、空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