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七〇


  弹药奇缺,每人只有几发子弹。统一指挥、战斗作风也有不少问题。9月1日,李达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解放了襄垣城。刘伯承立即抓住这一战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随即主持起草了《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准确地分析了阎锡山军的作战特点,“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的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犄角之势”;野战(运动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为此,刘伯承指出:必须采用连续的城市战斗(村落战)和若干野外的运动战才能达成战役的胜利。前者“是一种精细而不痛快的技巧战斗,决不能粗枝大叶用密集队伍一冲了事”;后者又“是有组织而机动的战斗,应以全部精力组织战斗,勇敢的实施之。”

  为了使各级指挥员切实掌握战术要领,刘伯承不厌其烦地规定了“城市战斗的战术指导”和“野战(运动战)的战术指导”,对攻城战斗的准备、接城运动、登城战斗、破城后的街市战斗等,对野战(运动战)中的诱敌、设伏、围攻方法以及追击、截击、阻击等,一一作了详尽而具体的说明。

  这个战术指示于9月5日发到部队,引起了各级指挥员的强烈反响。有的指挥员高兴地说:“不要嫌对高级指挥员在战术上规定得这么细,我们有了这些,战斗前心里就踏实。”

  刘伯承还深入各部队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9月4日,他来到太行军区第十四团。这是原第三八五旅的一个主力团,在抗战中立下了诸多战功。这个团的武器装备算是较好的,战士们手里好歹都有支枪,但子弹严重不足。

  刘伯承看到有的战士只有两三发子弹,便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战士们齐声回答:“有!刺刀和手榴弹都是极有效的武器。”刘伯承满意地笑了。他从来认为作战制胜的主观因素,一靠士气二靠打法。如今二者兼备,怎么不使他感到由衷地高兴呢!

  9月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了《晋冀鲁豫军区作战字第一号命令》。

  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发起。刘伯承与邓小平把指挥所设到屯留与潞城之间的故县镇,以便靠前指挥,在充分估量敌我态势、兵力对比、战术优劣和战场条件等基础上,刘伯承与邓小平决定采取首先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长治敌人主力出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援敌,而后攻取长治的方针。并确定在逐个夺取外围各县城时,以主力兵团一部担任攻城,以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围困其余各城,不让敌向长治集中;主力兵团大部集结于机动位置,准备歼灭长治出援之敌。在攻城顺序上,为防止敌人利用白晋路与沁县以北的日军相策应,决定按先北后南、由西到东的方向来打。从9月7日到1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连续下达了4个命令,依次让部队攻击屯留、长子、潞城、壶关。

  长治外围4城的攻坚战紧张而秩序地进行着。陈锡联、陈赓、谢富治、陈再道,分别指挥太行、太岳、冀南纵队英勇作战。为了克服攻坚战武器装备上的困难,各纵队遵照刘伯承的指示,普遍采用夜战、近战,以避开敌人火力优势。炮兵运用抵近射击,步兵利用长梯爬城,时间许可时还采用坑道作业,运送炸药轰城。这些,大大提高了攻城的效果。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克潞城,19日攻克长子、壶关。在攻击屯留时,长治守敌曾出动6000余人救援,因害怕被歼,与打援部队刚一接触即仓惶回缩。以后3城被攻,长治守敌始终不敢迈出一步。

  刘伯承见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就立即部署第二阶段作战。20日,他与邓小平发布第五号作战命令,指示部队“以勇猛、速决之作战夺取长治城,最后歼灭侵入上党区之敌。”部署上由城东、南、西3面同时攻击,同时放开北关至城东北角,引诱敌军外窜,而于野战中坚决予以歼灭。随后,他们将指挥所移至长治南郊北天河,直接指挥攻城战斗。

  3个纵队主力齐集长治城下,按照分工分别向东、南、西3个方向攻击。

  长治是上党地区的首府,是过去日军设防的重点,城高壕深,工事坚固。守敌万余人是阎军主力,因一直龟缩不出未有损耗,装备也较齐全。这时天气也变得很不利,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城墙湿滑。这些都给攻城带来了困难。

  刘伯承十分了解和体谅部队的处境。当天,他特地致电各纵队,指示他们备足梯子、跳板等登城器材,必要时用煤油、汽油火攻,要求战士、民兵多带镐头以便挖掘城墙和交通沟,并强调要“多方研究敌方守城战法准备对策,尤应准备打击其逆袭”。21日,他来到冀南纵队,检查指导攻城部署。因为他知道,冀南部队长期从事分散性的平原游击战争,对城市攻坚战更为生疏一些。经过刘伯承的帮助指导,各部队普遍重视了攻城的技术和战术,有组织地向城垣展开了连续的攻击。至24日,攻克北关等城关据点多处。

  2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第六号作战命令,专门对各部队协同动作、炮火准备、城墙爆破、登城后的纵深战斗及后梯队使用等有关战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以进一步加强攻城的指导。

  这时,刘伯承通过内线获悉,阎锡山拟派重兵增援长治,3个师约7000人已到沁县,其先头部队分两股伸向夏店和南里村。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心以攻城打援的战法,在野战中歼灭援敌。28日,他与邓小平发出第七号命令,作了攻城打援的具体部署。令陈再道指挥冀南纵队和太行、太岳围城部队伪装主力,继续佯攻长治,以吸敌来援,并准备打击长治突围之敌;令陈锡联、陈赓率太行、太岳纵队主力北上打援,结合监视白晋路的第十七师等部队,设伏于白晋路虒亭以南的常垄上村镇一带。

  从29日起,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指挥所又一再前移,以掌握部队的行动。

  援敌指挥官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预定沿白晋路前进。阎锡山唯恐长治失守,连电催促彭毓斌急进。彭毓斌只得临时决定走捷径,在虒亭率部渡过漳河,改沿虒亭、屯留间大道开进。

  30日,刘伯承得报援敌已脱离白晋路改道,立即变更部署,令打援主力依次向虒屯大道两侧转移,并增派第十七师尾敌前进。10月21日,打援主力与敌预期遭遇在屯留西北王家渠、白龙坡至井道上一线。按计划一部正面诱敌继续前进,主力向敌两侧展开迂回,第十七师山敌后向南展开攻击,将援敌合围于老爷岭、西窳、磨盘垴至榆林镇地区。

  一连几天,彭毓斌并未察觉刘伯承已置重点于打援,还是一味严令部队火速南进。等到发现破围,为时已晚,只得下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刘伯承下令力求割裂敌人,各个歼灭。激战数昼夜,歼灭部分敌人,敌被迫收缩阵地,最后猬集磨盘垴、老爷岭地区,缺水、缺粮、疲惫不堪。

  此时,刘伯承发现原先情报不确,援敌不只3个师7000余人,而是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八十三军及省防军等8个帅、两个重炮团,共2万余人。为了加强兵力优势,决定冀南纵队也北上投入打援。刘伯承在电话里跟陈再道说:“长治这块骨头先不啃它,咱们先吃掉眼前这块肥肉。陈赓在老爷岭,陈锡联在磨盘垴已经按住了敌人的两条大腿,你赶快从中间大道往北插,掏敌人的卵子。援敌已陷入我四面包围,很快要发动总攻,你尽快准备出击。”

  为避免敌人作困兽斗,故意在北面给敌人留了一个缺口。10月15日,左翼部队攻克老爷岭主峰。援敌在火力打击和政治攻势下,不少士兵纷纷放下武器。

  当夜阎军向北突围,迂回部队已先敌占领了虒亭以北之土落村一带高地,截断了敌军退路。刘伯承指挥主力部队从两侧展开平行追击,敌溃不成军。至6日,除2000余人逃脱外,悉被歼灭。彭毓斌被击毙,数十名高级军官就擒。至此,战役攻城打援的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长治守敌待援无望,向西突围,企图横穿太岳解放区,逃回浮山、翼城。

  战役转入追歼逃敌的第三阶段。刘伯承除以围城部队跟踪追击外,又令太岳纵队从虒亭日夜兼程,直出沁河两岸的马壁、桃川地区,控制沁河,进行兜击。经太岳军区人民武装沿途截击,各追击部队密切协同作战,10月12日,在沁河以东的将军岭、桃川地区,把逃窜的阎军第十九军全歼。军长史泽波被俘。

  此役,阎锡山的13个师3.8万人,除逃散3000人外,全部被歼。生俘了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这一巨大胜利,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打败蒋军的信心,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兵员装备也得到补充,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加速了向正规兵团前进的步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