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上页 下页 |
一五九 |
|
1949年12月,蒋介石退台后,一切行动皆以争取美援为主,而素有“民主先生”之称的吴国桢向来与美国交好,故而他就成了“台湾省主席”的最佳人眩吴国桢对此曾大惑不解,婉言相拒:“陈诚将军不是做得很好吗?最好由俞大维担任。”蒋介石毫不隐讳地说:“你很恰当,我要你今后全力争取美援。”吴国桢上任“台湾省主席”后夺了陈诚之权,陈诚对吴耿耿于怀,吴国桢向蒋介石作了报告后坚请辞职,蒋介石对吴的辞职不予批准,并说:“辞修和你斗,你就和他斗,我支持你。”吴国桢听了蒋介石和他说的“贴心话”后,深受感动:“钧座惨受大陆失败之教训,已锐意改革,故敢冒死犯险,竭智尽忠,以图报效。”遂依旧做他的“台湾省主席”,幻想励精图治,挽救党国。 吴国桢一时虽受宠于蒋介石,为何又遭贬呢?原来,吴国桢虽讨好了老子,可他却得罪了儿子。 1948年8月,蒋经国奉父之命到上海打“老虎”,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一方面对蒋经国没有积极配合,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对蒋经国之举袖手旁观;另一方面吴国桢的权力被蒋经国架空,他又很不买蒋经国的账,致使蒋经国对吴国桢早已心存芥蒂。 到了台湾以后,蒋经国独揽台湾岛的安全、情报和特务系统大权,尤其是就任“总统府资料组”组长后,更是发号施令,借故打击异己和政敌。吴国桢对此深为不满。1950年,蒋经国逮捕了台湾火柴公司总经理王哲甫,吴国桢认为蒋经国随意抓人,证据不足,不服人心。蒋介石的秘书告诉吴国桢,抓王哲甫是蒋介石的意思。吴国桢坚持认为:“大家都为蒋先生做事,上级命令,无违抗余地。但王案涉及到一个是非之争,是非是原则问题。 此刻台湾既风雷震荡,敌人伺机而动,政府标榜民主法治,焉能言行不一?”结果,蒋介石将王哲甫由死刑改判7年徒刑。但吴国桢与蒋氏父子的间隙却越来越大。 后来,蒋经国曾令全省特务以清查户口为名,一夜间逮捕398个人,其中19人仅有轻微的违警记录。吴国桢获息后出面干预,蒋经国方将这些人释放,避免了一次滥害无辜。事后,吴国侦对蒋介石进言:“非改革不可,任何机构不通过保安司令部,禁止随意抓人,逮捕后14天,一定要释放,或起诉。”蒋介石未置可否。 吴国桢与蒋经国的矛盾还涉及一个经费问题。国民党退台之初,“中央”与地方的一切开支均由省府开销,而省府应付这样大的开支,难免捉襟见肘。吴国桢作为“省府主席”曾向蒋介石进言:“国民党党费应不用国家经费而向党员筹募,且应鼓励反对党之成立,俾能奠定两党制度。”对于蒋经国领导的特务机关一些预算外的要求和请托,吴国侦往往不客气地予以婉拒。他曾悄悄对朋友说:“我只是采用消极行动,不发给经费,所以蒋经国恨死我了。” 吴国桢对蒋经国不俯首听命,早已被看成是蒋经国“登基”的障碍,而吴国桢竟还天真地向蒋介石进言:“如钧座原爱经国兄,是不应使其主持特务,盖无论其否仗势越权,必将成为人民仇恨的焦点。”忠言逆耳,蒋介石听后很是尴尬和气恼。遂产生了除掉吴的念头。 江南在《蒋经国传》中写道:“蒋先生器重吴显然事出有因。 但宠臣与爱子之间,有如鱼和熊掌,选择起来并不容易。(老蒋)派人向吴暗示只要愿意和经国合作,将以阁揆酬庸。吴坚持‘道不同不与为谋’的原则,断然挂冠。蒋氏父子见拉不过来,只有杀。而‘此后钧座对于经国兄更加信任,不独任其控制特务及军队,且使之操纵党部并主持青年团’。这使人们更加看清蒋介石‘爱权之心,胜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吴国桢的预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台政策发生变化,蒋介石略微松了一口气,吴国桢的存在价值也大大降低,蒋氏父子遂对他突下狠手。吴国桢在《八十忆往》中讲述了如下一件事:1952年10月30日,蒋介石为过65寿诞,与宋美龄到台北郊外草山避寿,特邀吴国恢夫妇上山吃晚饭,并留他们过夜。第二天,吴氏夫妇要返回时,发现自己车子的驾驶员不见了,只得由蒋氏另派一名司机开车下山。那天该吴氏夫妇走运,正巧吴夫人肚子疼,开车不久就到一家饭店方便。等吴氏夫妇回到汽车旁时,发现司机脸都吓白了。原来驾驶员发现两只前轮的螺丝都被人拧掉了,如果不是吴夫人闹肚子,汽车爬坡或转弯时,车轮必飞脱出去,吴氏夫妇必将粉身碎骨。 吴氏夫妇死里逃生,深感惶恐。加之,吴国桢素与“行政院长”陈诚不合。他遂于1953年4月以“健康欠佳”为由,辞去“台湾省主席”一职,仍保留“行政院政务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常委身份,准备偕夫人赴美。5月24日,在宋美龄的周旋下,吴国桢夫妇离台。陈诚、蒋经国、蒋介石、宋美龄等五百余要人和亲友前往机场送行,盛况空前,破历史之记录。行前,吴国侦的好友张群赠送他曾国藩手书的对联一幅:“水宽山远烟霞回,天澹云闲今古同!” 江南在《蒋经国传》中述及吴国桢这次离台:“若非蒋夫人从中协助,在经国的阻挠下,绝无可能。然而,险象环生,请多插曲,先取得普通护照,第二天,外交部次长时昭瀛旋奉命收回,改发公务护照,吴最小的一个儿子吴修潢,时就读台北建国中学高二,不准偕行,在台北姨母家中寄居。79岁的老父吴经明先生,同时留台”。这样,吴国桢的父与子就双双留作“人质”了。 不料,吴国桢刚抵美不久,1954年1月,台湾就传出“吴国桢携资外逃”的流言。报刊推波助澜,接连发表社论,其中有《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吴国桢要求蒋介石:“转知政府对所传彻底查明,公布真相”,并作“辟谣启事”寄回台北的父亲联系报纸刊出,结果,吴老先生跑遍各报,无人敢登。吴国桢“含冤莫白”,1月29日,他在纽约《民声日报》以公开信形式辟谣:“桢之爱国,不敢后人。桢又何敢从个人一人或家着想?然而古语云:事有可行,有不可行;又云:合则留,不合则去;又云:忠臣去国,仍洁其名。桢恳贵报勿逼帧太甚,使桢不得不言所不愿言之言也。” 台湾当局见此,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其昀函告吴国桢:“前次总裁指示不必登报,纯出于爱护之意,以为此类无稽之谈,不必与之计较,今兄在纽约侨报既有公开信谈及此事,此间自亦无妨同时发表吧。” 不久,台湾《中央日报》刊登了吴的“辟谣启事”:“此次来美,曾经由行政院长陈院长批准,以私人所有台币向台湾银行购买美金五千元,作为旅费,此外未由政府或政府中之任何人员批准拨给分文公款,……为国服务三十余年,平生自爱,未曾贪污,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若尚存心混水摸鱼盗取公帑,实际自觉不挤于人类。”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