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 上页 下页
聂华苓(3)


  三

  每个人都有一部历史,简单的或复杂的,含辛茹苦的或一帆风顺的……

  聂华苓喜爱佛罗斯特的一首诗:

  这森林真可爱,黝黑而深邃。
  可是我要赶去赴约会,
  还要赶好几哩路才安睡,
  还要赶好几哩路才安睡。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不肯停步的执拗的旅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倦地跋涉着……

  逝去的光阴是苦涩的,它只是回忆录里的阴影;今天和未来是美好的!诗,像她的座右铭;她,酷似诗中的主人公……

  “要努力奋斗,努力后总会有成果的。”她总是这样鼓励人,也鼓励自己,与人奋斗,与环境奋斗……风里,雨里,白茫茫的雪地上,在通往图书馆的道路上,都有她奔忙的足迹;书架上、墙脚边,堆放着各种中外文书籍,她不停地写作,不倦地工作;在火车上、飞机里也不例外,写信,发电报,处理各种事情。聂华苓,每天见她见不完的人,做她做不完的事……

  她聪明、精明、开明、能干、勇敢!何达说:“她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那些看来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对她都是创造奇迹的材料。”

  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就是她和安格尔创造的奇迹。

  聂华苓思想敏捷。她心里总是装着许多形象、画稿,时刻都会跳出新的思想。

  碧蓝的克拉威尔水库是“国际写作计划”的诞生地。那伟大工程的第一砖就是聂长苓在游船上置下的。她向安格尔提出了这个想法,建议创办一个国际性的作家工作室,每年分批把各国作家请到爱荷华城来,为他们提供写作条件。作家们带着浓厚的本民族的文化和地方色彩相会在一起,感情上没有芥蒂,超越横的国家关系,纵的历史关系,真正自由地交换意见,取他国之长,补己国之短,达到促进作家的思想、艺术交流,增进友谊的目的。

  当时安格尔认为这个想法太大胆了,每个人的吃、住、路费就要好几千美元,那是一笔多大的款项啊!但在聂华苓的多次争辩之下,安格尔被说服了,同意了。由于聂华苓锲而不舍地奋斗,“国际写作计划”作为爱荷华大学的一个附设组织,于1966年得到了学校当局的赞同。于是他们到处写信,到处旅行,从私人到大企业,募得三百万美元的基金。1967年,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写作计划”,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十人名作家。自此以后,每年9月1日至12月1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爱荷华城的五月花公寓便住进了三四十位穿着各种民族服装,操着各种语言的来自五大洲的作家。

  五月花公寓依山傍水,环境幽美闲雅,那条日夜不息地向远方流淌的爱荷华河,那山林、草坪和雪花,更有醇酒一般的友情,都曾出现在许多诗人和作家的笔下。在聂华苓的安排下,作家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日日夜夜;畅游密西西比河,到大城小镇领略美国的风土人情,访问农场,在每逢星期二、四的聚会上,轮流进述自己国家的文学创作,或朗诵自己的作品,或为创作理论、流派而自由地交换意见或辩论……谈论广泛,无所不包。

  聂华苓虽然在七十年代加入了美国籍,但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用中文写作的中国作家,写的是中国人,中国事,再现的是中国社会的苦难,中国人民的精神,正像她庄严声明的那样:“我是湖北人!”

  中国,是她的“根”,是她的精神的所在。她关心中国的前途,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她的创作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细胞;她时刻关怀着中国文学的前途和发展。当“国际写作计划”第一次向各国作家发出邀请时,便邀请了台湾作家陈映真,但陈被当局逮捕,蹲了监狱。为了陈案,她和安格尔全力营救——给蒋经国写信,向香港和美国新闻界争取舆论声援,出资聘请美国律师为其辩护……她先后还邀请了台湾作家王拓、诗人痖弦、吴晟等(有的因故未能成行),大陆的作家萧乾、王蒙、丁玲、陈明、刘宾雁、张洁,诗人毕朔望、艾青等人。由她操办的“中国周末”,是“国际写作计划”的高潮。参加“中国周末”活动的,不仅有来自海峡两边的中国作家,而且有来自香港和从台湾旅居美国的中国作家群。1979年,“国际写作计划”所举办的为全国瞩目的第一次“中国周末”讨论会上,聂华苓激动地向大家致词:

  今天我们大伙儿在一起,这是中国文坛一件大喜事。我们这
  些人,分离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不论多少年,在我们的感受
  上,那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日子。太长了!在那一段日子里,中国
  人可以说历尽沧桑。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不同,经历不同。我们对
  各种问题,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前途”的看法和态度自然也会不
  同。
  但是,在目前这一刻,我们在一起,我们从不同的地区,越过
  千山万水,从北京,从台北,从香港,从新加坡,从美国各地,到爱
  荷华来。仅仅这一点,就说明了:我们还是有相同的地方——那
  就是我们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感情;我们对中国文学前途的关切。
  现在,我们就从这份深厚的民族感情作起点,来谈谈“中国
  文学创作的前途”,来表达各种意见,来听各种意见。我们不是来
  交“锋”,而是来交“流”,来互相了解,互相认识。我们今天不可能
  得到任何具体结论。我们现在这一刻在一起,那就是结论!……

  1980年9月13日,聂华苓在第二次“中国周末”讨论会上又致词说:

  今天是中国作家的三代同堂,老一代的,中年一代的,年轻
  一代的,介乎老年的中年的,他们合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现代
  史,包括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动,国家的兴衰、人世的沧桑。因
  此,他们到爱荷华来和我们这些海外作家和世界许多地区来的
  作家相聚,这实在是一件大事,一件大喜事。他们千山万水来到
  这儿和我们相聚也说明了一点:人在大陆也好,人在台湾也好,
  人在海外也好,我们血管里流着同样中国人的血——这一丝血
  缘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要感谢大陆的政府和台湾的政府赞助他们到爱荷华
  来。我们希望从今以后,每年都有作家从大陆和台湾到这儿来和
  我们相聚。我相信这也是在座所有海外作家的愿望。……当然,
  这样的聚会最好能发生在北京,在台北。

  这些热情的话,是这位海外“流浪儿”至为感动的心音。她所表达的这个愿望,已经成为现实。中国,在进步,历史在前进!

  远离母亲的人,也许更爱母亲。聂华苓,随着历史的前进,对祖国的爱也在加深。她关心着中国的前途,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今天,中国的将来……

  “国际写作计划”占去了聂华苓的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为世界各国作家的交流和创作,慷慨地贡献着自己。虽然她从未停止过自己的创作,但如果不是这项工作,她的创作无疑会数倍地增加。

  “国际写作计划”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重视,许多私人和大公司解囊资助,1970年又得到美国国务院的帮助,于是这个国际作家写作室便发展成有着很高国际声誉的庞大的文化机构。在过去的二十八年中,已经先后接待了中国、法国、日本、东德、西德、菲律宾、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土耳其、香港、阿根廷、巴拿马、柬埔寨、南朝鲜、新加坡、利比亚、乌干达等七十来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诗人和作家,成就巨大。由于聂华苓和安格尔创办和主持的“国际写作计划”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1976年世界各国三百多名作家曾提名他们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金的候选人。倡议书说:“安格尔夫妇是实现国际合作梦想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组织的建筑师。在艺术史上,从没有一对夫妇这样无私地献身于一个伟大的理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