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树声 | 上页 下页
三一


  部队在商县以西的杨家斜作短暂休息后,决定南下镇安、柞水,然后直接进入汉中。哪知“冤家路窄”,当红军进到凤凰嘴以东的牛王寨时,贼心不死的胡宗南一师已先期赶到,堵截红军去路。

  敌变我变,红军总部紧急决定改道易辙,调头向北;然后兵分两路,以十一、十二两师为左纵队,以十、七十三师为右纵队,兵出库峪、汤峪,于11月27日进入关中平原。

  当红军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前锋直指兵力空虚的西安城时,座镇西安的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杨虎城惊骇无比,急忙调兵在西安南郊一带阻击。

  敌人第一、六十五、四十四、五十一、三十五师等师紧随红军,蜂拥扑向关中,敌第二、四十二师也昼夜兼程,向西安疾进。

  西安南郊王曲镇。

  红军兵逼西安后,虚晃一枪,迅速西向。这时,王树声率领的七十三师,已由全军的后卫变为前卫,担任开路任务,在离西安约二十公里的王曲镇和敌人的阻击部队遭遇。

  敌人是杨虎城的主力部队——陕军混成旅和特务团,他们凭借着优良的武器装备和坚固工事向我军展开猛烈进攻。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时难以得手。

  王树声知道,在敌人合围圈越来越紧的情况下,打仗应力争速战速决,分秒必争,争取到几分钟往往就能挽救整连、整营甚至整个队伍人员的生命。

  想到这里,王树声飞身上马,带领部队像旋风一般向敌人猛冲过去。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较量,终于打垮了陕军混成旅和特务团的阻击,歼灭了敌人一个团和一个骑兵营,敌人溃败了。

  但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当红军行进到鄂县的彷徨镇至炉丹村之间时,敌人第一师和陕军的一个警备旅突然在南山上摆开散兵线,截断了红军的后梯队。与此同时,敌人另四个师分别从东面、北面逼压上来,对红军形成三面围攻之势。红军处境十分危急。

  作为前梯队的王树声受命紧急返回驰援。他率领部队和后梯队一起对敌人展开前后夹击。敌人被逼到一个河湾里,腹背受击,大败而逃。经过半天和一夜激战,红军毙伤敌胡宗南师团长以下官兵数百人,全歼陕军警备旅,生俘旅长以下数千人,取得了西移途中一次不小的胜利。

  红军在关中平原的这几仗沉重地打击了追敌的猖狂气焰。同时,敌人也成了红军的“运输大队”。他们“送”来的大量枪支,红军带不走,就把枪筒砸坏,枪托当柴烧饭;他们“送”来的皮、棉衣服成了红军御寒保暖用品。

  政委张广才笑着对王树声说:“敌人像狼一样紧紧地盯着我们,不停地骚扰我们,确实讨嫌,但他们也在‘帮’我们的忙呀!”

  “谁说不是!敌人就是我们的‘后勤供应大队’,没有枪、炮,他们‘送’来了’;没有衣服,他们也‘送’来了。这样的仗,还真的打得过瘾!”王树声也幽默地回答道。

  战士们听着首长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谈话,也受到感染,一个个激情满怀。

  12月初。秦岭。

  红军经过关中作战,达到了调动敌人的目的。遂决定南下汉中。横亘在他们眼前的便是以雄险闻名天下的秦岭。

  八百里秦岭山脉,高耸入云,气吞万里,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即使在温暖晴好的天气攀越也常常使人望而却步,更不用说在隆冬季节。而现在的秦岭,大雪封山,寒风刺骨,红军战士一个个身着单衣,脚穿草鞋,食不果腹。

  不管困难有多大,吓不倒英勇的战士;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挡不住红军健儿的雄劲步伐。王树声和战友们豪情盈怀,迎难而上。

  他带领战士们顶风冒雨,行进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之间。山上路少,坡陡路滑,荆棘丛生,往往是前面的人用刀边走边砍辟出一条道来。有的地方悬崖峭壁,战士们就将绑带解下来连接起来,把人一个个吊下去,继续前进。

  白天,战士们完全靠不停的运动来活动筋骨,抵御严寒;夜晚宿营时,对战士们简直就是生死考验。由于天气特别冷,气温零下几十度,有的战士宿营时一觉睡过去,第二天早晨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在风雪交加的夜里,战士们只好在悬崖底下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互相用体温暖着对方。实在冻得不行,就隔一会儿起来跑一阵。用这种方法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在这种情况下,王树声作为一师之长甚至“享受”不到一般战士的“待遇”,他要不停地关照战士,一会儿拍拍这个的肩膀,叫他不要睡着,一会儿又提醒那个营、连长不要忘记让大家起来跑跑。

  有一次,路过一座山时,发现山上有几间小屋。师部后勤人员考虑到首长们工作辛苦,便把房子分配给了师部。但当王树声发现有几个病号仍在外面露宿时,便主动把房子让了出来,自己和通信班的几个小鬼挤到了一起……

  部队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中行军,吃饭成了大问题。王树声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找野果,聊以充饥。

  在严寒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下,红军队伍中的伤病员愈来愈多。许多战士跋山涉水,腿和脚的裂口都已溃烂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有的需要坐上担架才能和部队一道前进。而能抬担架的人却越来越少。

  王树声的马早让伤病员骑着了。他自己则和其他干部、战士一样,参加了抬担架的队伍。尽管一路上的指挥、组织工作异常繁忙,但一有空,他就抢着为伤病员抬担架。

  就这样,经过七天艰苦卓绝的行军,红军指战员相扶相携、患难与共,接连翻过九座海拔二千米以上、最高达三千七百六十七米的大山,于12月9日,抵达秦岭南麓的小河口镇。

  小河口镇。

  这是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经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驻扎的第一个集镇,它位于秦岭南麓,是从秦岭进入汉中的咽喉。

  当战士们从雪花飞舞、人迹罕至的几千米高山上盘旋而下,一下子见到平原时,都高兴得欢呼雀跃。有的情不自禁,竟淌下了热泪。

  他们追逐着、戏闹着,乐呵呵地笑个不停,那种热烈劲仿佛是生平第一次见到平原。有的欢快地跑到清澈的河水边,一边清洗头脸,一边唱着鄂豫皖根据地的民歌;有的疲惫地躺在大地上,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悠闲。

  镇上的居民热情地欢迎红军住进他们的家里,像招待亲人一样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部队供给部的战士一下山就忙着采购粮食和衣服、布匹。

  王树声和战士们稍微歇息一下后就开起了党小组会。党、团小组会在过秦岭时几乎每天都开一次,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既互相鼓励,又相互提出要求。

  在这次小组会上,有的战士给王树声提意见,说他有时遇事不够冷静,容易犯急躁毛病;主观愿望非常好,但方式不当,动不动喜欢训人。

  王树声听了战士的发言,非常高兴,连声表扬这位战士,说:“提得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