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毅传 | 上页 下页
五五


  韩德勤自诩精于谋略,他还向亲信布置了两条密计。一是组织若干部队佯攻姜埝,诱新四军分重兵在姜埝守备,韩军主力却从海安、曲塘出击,直取黄桥。此计实现,确能使陈毅手足无措。二是要求陈毅退出姜埝作为和平的先决条件。他明知姜埝富庶,新四军流血打下急需依靠它解决给养与寒衣,决不肯让。新四军推托不让,他便有了进攻的借口,中间势力也会觉得他并非师出无名。

  9月27日将在姜埝召开军民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已舟车云集。9月26日韩德勤通过韩国钧和李明扬向陈毅转来电报:“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先退出姜埝”,则一切都好商量,否则就要加以讨伐。

  据黄逸峰1981年3月谈:中间人士闻讯气愤而又担心,明知省韩是故意要挟,要价“未免太高”;又担心新四军不肯割爱,使省韩貌似有理,放胆进攻,则和平无望。

  殊不知陈毅早就料到韩德勤会如此煎逼,也早已得到韩军“作战计划佯攻姜埝而以主力由海安攻黄桥”的情报,他向中央毛、朱、王报告:“我们为取得政治优势暴露韩之真面目争取中间派合作,决心将姜埝让给两李,全力集结黄桥附近”。这一“决心”是达到上述3个很高要求的妙着:

  第一,军事上高度集中兵力,才能打歼灭战。

  第二,姜埝让与两李,使他们“从事实上感觉新四军发展不仅与他无损且能得利”,就会在决战中保持比较可靠的中立。

  第三,新四军让出姜埝,韩德勤还会进攻,就能暴露其真面目,使他在中间势力面前完全孤立。

  陈毅在军民代表会议上慷慨陈词:宣告新四军顾全大局,同意退出姜埝。

  绅商各界同声赞叹。朱履先的发言最有代表性:“如果你们退出姜埝,省韩还来进攻,则是欺人太甚,万分无理。不但欺骗了你们,也欺骗了我们,省韩必遭苏北人民之共弃!”

  两李得陈毅通知,喜出望外,即派一纵队前往姜埝接防。陈泰运方面,陈毅也让黄逸峰去联络,并赠送百多条步枪,几挺轻机枪。

  陈毅进一步向他们指出:省韩如果战胜了新四军,回过头来就会收拾他们。据黄逸峰说;李、陈都向陈毅作了决不参战并提供情况的保证。

  韩德勤却以为自己的威胁非常成功,足证新四军实力不足,“匪胆已寒”,乃出尔反尔,公然打电报下命令,要新四军立即退出姜埝,经黄桥开回江南。

  各界代表“闻讯大哗”,方知“根本歼灭新四军乃其既定的不可动摇之政策。”

  陈毅令部队按原方案在9月30日撤出姜埝。同时,他写了一封信致韩国钧,经黄辟尘等过目后送去海安。这封信充满爱国爱民的义愤,激动人心。

  黄辟尘、卢止庵、吴云山等代表也分别致函韩国钧、李明扬:“陈指挥为顾全大局,爱护地方,已退出姜埝。”他们自己在韩德勤的顽固态度面前“能尽智竭”,“准有返家候命”了。韩国钧闻知详细后不禁叹道:“贼子无信,天必殛之!”很想当江苏省主席的李明扬还真给蒋介石打了电报:“苏北局势日非,措置未免有失当之处。恳即派大员来苏坐镇,力求改善,挽救危局,否则将不堪闻问矣!”

  第四节 独立歼韩

  政治上孤立省韩的部署圆满完成了,决定性的问题还在于:军事上如何在八路军和四、五支队的战略配合下,完全以自己的力量,不仅粉碎韩军的进攻,还要歼灭韩军的主力。

  根据侦察和统战所得情报,韩德勤进攻的部署如下:右路军是两李和陈泰运部队。韩德勤令其向黄桥西侧进攻,并从右侧掩护在中路进攻的韩军主力。事先,省韩多次向国民党军委会告状,使之得出了“李明扬不服韩之指挥,坐观成败”的严重考语,同时,韩又给两李10万元拉拢。战时,省韩还将派专员在两李及陈泰运的指挥部联络监视。所以这右路军的中立也并非完全可靠,万一变脸,1.2万人的兵力压上来,当然是严重的威胁。

  左路军由第一、五、六、九、十共5个保安旅的大部组成,任务是攻击黄桥东南。

  进攻军的主力全在中路。中路军又分3路。第八十九军的三十三师为左翼,攻击黄桥东面。军长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大部及军独立团、炮兵团等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击黄桥东北。装备精良的主力独立第六旅为右翼,攻黄桥北面。这中路共有兵力1.3万人以上,中路的3支人马在黄桥附近将基本上联成一片,离黄桥20里时相隔也不过10余里。新四军若集中兵力攻击其一路,另一路很快可以增援,很难围歼,相反会使新四军迁回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地位。

  如果全部进攻力量26个团3万余人齐头并进,黄桥新四军更穷于应付。

  同时,日寇也加强了长江封锁。沿江驻守的顽军也劫走船只,不让新四军“逃往江南”。

  这是抗战开始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摩擦作战。

  作战方针是独立歼韩。实现这方针的作战方案却非常难以制订。

  一种考虑是固守黄桥,等待增援;或固守黄桥,击溃进攻之敌。击溃不是歼灭,只是打退。固守的结果,双方消耗都很大,这对新四军来说还是得不偿失。更严重的是新四军消耗过大,战斗日期延长,黄桥将出现危局:原本中立的两李、陈泰运部队和原本不积极进攻的保安旅、团将乘机或被迫向黄桥进攻。甚至如刘少奇所提醒的“敌‘扫荡’配合韩”。这都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实践证明,虽然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八路军黄克诚部到10月1日前后都决心增援陈毅,八路军并于10月5日出动,但在八路军所不习惯的河川地区战斗前进,速度受限。在韩军主力已于10月6日被全歼于黄桥的情况下,八路军经过多次战斗方于10月10日抵达盐城以南的白驹一带,离黄桥地区尚远。如果黄桥新四军采取固守方案,危险极大。

  另一种方案是分派一部分主力东进,吸引韩军分兵追击。新四军主力也不守备黄桥,求得在运动中歼顽主力一部,迫使韩顽撤退。这方案分散了新四军主力,不能大量歼灭韩军主力,战役一开始即放弃黄桥,进行无后方作战,必然影响民心士气,对支持战争亦很不利。

  陈毅、粟裕与钟期光、叶飞、王必成、陶勇等反复勘察和研究,制订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并以独六旅为首歼对象的作战计划。

  以黄桥为轴心,可在扼守黄桥过程中大量吸引和消耗韩军主力;更便于在黄桥及其翼侧关照全局,围绕此轴心机动地转用兵力,逐个地分割围歼韩军。

  吸取营溪战斗的教训,决心最大程度地诱敌深入,将韩军直放到黄桥附近,以便切实包围。

  最关重要的是选准独六旅为首歼对象:

  独六旅为韩军中路右翼,再右即为右路军两李部队。两李可以被迟滞,使独六旅的右侧完全暴露,便于新四军主力埋伏于其开进道路之西面,举行突袭。在正规防御战中采取游击运动战的伏击突袭,可以取得出敌意料的巨大优势,利于战斗速决。而速决,对于这次战役的初战来说,特别重要:韩军其主力增援不及,新四军可以及时转兵进行连续的歼灭战。独六旅是装备精良的主力,韩德勤决想不到新四军会打强敌,新四军便能出奇制胜。打掉独六旅这样的主力,使韩军大为削弱,韩军士气也会大受影响。打掉独六旅这样的主力,可以进一步吓住两李、陈泰运等中间势力中的不稳定分子。打破了中路军的右翼,中路军中坚的翼侧暴露,缺口大开,便于新四军向东穿插,对其中坚或左翼再次进行迂回包围,连续作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