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毅传 | 上页 下页 |
五四 |
|
在营溪、古溪战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形势对陈毅是比较严峻的,韩德勤终于发现新四军力量相当强大,不集中尽可能大的军力不能取胜。于是他缩据水网地区暂不出击,实行“堡垒推进”方针,并厉行粮食封锁,企图造成新四军供应困难,与民争食,并逐步压缩新四军于狭小地区,勾引日军合击。日、顽勾结或默契的趋向己在韩军进攻黄桥、日军同时“扫荡”路东的事实中窥见端倪(刘少奇电报中指出)。所以新四军若不能迅速打破封锁和堡垒,处境会日益恶化。 然而陈毅看到:粮食封锁在给新四军造成物质困难的同时却在政治上造成有利条件。保九旅在姜埝一带查封粮运,没收敲榨,甚于上匪。韩军军官们更搜刮粮食,私运日伪据点资敌发财。而南线的绅商民众,身受粮食缺乏物价暴涨之苦,对韩甚为不满。 陈毅与指挥部定下了文武两手。 “文”的是以反对粮食封锁为中心制造舆论。陈毅向各方中间势力写信,说明韩军进攻与封锁的真相。当时,粮食封锁“饿了老百姓,肥了韩德勤,难了新四军,帮了日本兵”之说,口口相传。工、农、绅、商、学各界奔走呼吁,李明扬、韩国钧都答应帮助调停。韩国钩回信陈毅说:“征引及宋、明不亡于外寇,而亡于内部,痛心之言,闻之泪下!粮食问题,各地亦在恐慌之列……此事诚须妥筹也。”在陈毅等人的邀请之下,各县的著名人士纷纷来到黄桥。他们对韩德勤的内战政策和苛捐重税深表不满,对粮食禁运强烈反对,对保九旅的强抢重罚尤为切齿。 两李及陈泰运亦从内线探知,省韩令保九旅驻姜埝,也在于隔断曲塘陈泰运和泰州两李之联系,并和泰州西北的保三旅一起从东、西两面监视两李。 两李和陈泰运都视保九旅为“肉中刺”①。 ①黄逸峰1981年3月谈话。 陈毅掌握了绅商民众和中间武装的意向,及决心用“武”的一手攻克姜埝,解决保九旅,打开粮源。 姜埝工事强固,有碉堡36座,有土城大河、电网地雷阵。9月12日新四军彻夜攻击,多方设法,终于在天明之前用自行车内胎裹马刀柄斩开电网,“勇敢队”冲入姜埝占领一部阵地。13日晚发起总攻。王必成、陶勇指挥灵活,部队直插保九旅旅部,然后向外打,1000多顽军就歼,姜埝解放,粮食封锁突破。新四军的枪械弹药粮秣被服得到补充,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姜埝战斗后,陈毅发电报告中共中央:蒋介石“再三严令韩坚决打到底”并分别电令两李及税警团应与韩合作。韩德勤亲自到宝应县曹甸镇去动员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要他不要象上次营溪、古溪战斗那样舍不得本钱,要拿出两个师来决战并亲自指挥。陈毅、粟裕估计,这一次省韩除留一二个旅在北线守备外,将倾巢出犯。若能歼灭,搬掉拦路石,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然而全国的大局使陈毅的任务更加复杂艰难。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失败,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对共产党暂作缓和。对新四军3路进攻也有变化:因陈、粟主力撤到了江北,苏南顽军对新四军的攻势相对减弱;在淮南则是新四军有意缓和;只有苏北韩德勤是当时唯一奉密令要坚决打到底的,就全局来说有必要维护这种全国性的暂时缓和。在这样的形势下要通过决战来歼逐韩军,对陈、粟来说就有3个很高的要求: 一是必须准备在八路军及四、五支队无法及时增援时,在战役上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决战,9月毛、朱、王有电报:“在苏北防御战条件及地理远隔条件下,八路军、新四军只能作战略配合,不可能希望他们作战役配合。两军各部均应准备独立作战。各部均不向韩进攻,而于韩向我进攻时各个击破之。”这指示和陈毅一贯来“以独立作战为原则”是一致的。问题尖锐地集中在独立作战的目标是“击破”还是“歼灭”?陈毅当然求歼灭,仅仅击破,韩军仍会卷土重来。 但是以7000余人一战求歼韩军主力一二万人,谈何容易!中共中央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刘少奇一直殷切希望能在八路军和四、五支队的战略和战役的配合下“解决”韩军主力;但刘少奇后来权衡了全局的影响和远道增援的困难,乃向陈、粟提出:“目前你们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在胜利后即以比较谦虚的态度言和,冲突可暂时停止。”显然,中共中央与刘少奇的考虑是:能够增援和配合,则应“解决”即歼灭韩军主力,一举基本上解决苏北问题;在不能有效地增援和配合的情况下要独立作战,则大体上只能击破或打破重围,然后言和暂停冲突。独立作战和歼韩主力是不可得兼的。然而陈毅却想独立歼韩。陈毅只希望八路军作战略配合。他在报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积极向兴化盐城推进即可援助我们”。陈毅所部则“作充分准备,吸引省韩南下,选择适当时间和地点上以大力歼灭之。我们自己是有把握的。”这是在军事上给自己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二是因此而必须确实保证中间势力武装严守中立,不会中途变卦背后插刀,新四军才能最大程度地集中仅有的7000余兵力专力对韩。营溪战斗打了保一旅后新四军迅速送还人枪,在中间武装中影响很好,各保安旅、团均有人来联络。但是攻克姜埝后,新四军又和两李及陈泰运紧相比邻,易生摩擦;加上攻坚得手,新四军战斗力之强不免增加中间武装的疑忌,在韩军大举进攻而新四军全力相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两李等是否会趁火打劫突然袭击,致使新四军不支溃败,是十分严重的问题。这还将成为陈毅的统战工作是否正确的验证。绝对需要使两李等部始终严守中立。这是在政治上也是在军事上给自己提出的又一很高的要求。 三是必须使苏北的绅学各界在战争责任问题上帮新四军说话,谴责韩德勤。这样才能减少国民党顽固派搞反共分裂的借口至最低限度。新四军打破封锁虽然符合绅民的愿望,但攻克姜埝形式上总是主动攻击,有些中间人士总觉得在桌面上说不响。要使中间势力敢于公开地联名或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以及国民党最高当局为新四军说话,使作战时新四军在政治上军事上更有利,使战后共产党更能领导苏北抗战,这是陈毅向自己提出的第三个很高的要求。 陈毅与朱克靖、黄逸峰、季方、钟期光、管文蔚、惠浴宇、陈同生、叶胥朝、季恺等都充分发挥了联络、宣传、组织的作用。周围8县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来到黄桥,会商结果,联名给苏北各军事长官、全国政界著名人士并蒋介石发了3道电函。 这3道函电,都是韩国钧领衔,由黄逸峰、胡显伯、黄辟尘、朱履先、季方等15人或28人签署。第三个电函末尾有“或派要员莅办,挽救危局。” 意思明显:韩德勤不行,请另换“要员”吧。陈毅报告中共中央:他已和李明扬约定,在大战爆发时由李明扬致电蒋介石,“指斥韩顽处置失当要求重庆撤去韩另委贤能”。 大家商定,由全国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黄逸峰等出面,在姜埝召开军民代表会议。韩国钧、李明扬、陈泰运都将派代表参加。 韩德勤也在紧张准备。他召开旅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并要两李、陈泰运都派要员参加。会上进一步明确“先南后北”方针。两位亲信的中将:李守维和独六旅旅长翁达表现坚决,决心一星期把陈毅赶落长江,然后挥师北上解决黄克诚。为了威吓和驱策南线各部队以真面目进攻黄桥,韩德勤将不听调度、可能投共的原共产党叛徒保二旅旅长张翼执行枪决。此次进攻黄桥的韩军主力有4至5个旅及炮兵部队,加上各保安旅以及两李、陈泰运的部队共26个团3万余人,要把孤悬江北的陈毅所部“一鼓而荡平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