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从家乡到美国 | 上页 下页
三四


  §三、哈佛研究院

  现在回顾一下从1915到1918在哈佛这三年,似乎只是继续沉醉于研读哲学,获得学位。这种平铺直叙的生活有少数几次因生病和到附近地区旅行而被打断。但翻阅那几年的日记,我发现在我作学生的最后年代,还有许多事值得一提。

  在哈佛的第一年,我一个人住在哈佛广场教堂街与麻州道交叉点的“学院寄宿舍”。一年后,在康奈尔和我住同房间的胡明复也来哈佛,于是我和他搬到牛津街波京斯馆(Perkins Hall)七十七号房,后搬到八十五号房,以后又搬到波京斯馆正对面的柯恩特馆(Co-nant Hall)。明复返回中国后,我和他的远房堂弟胡正修同住一室。在牛津街,在我身后走的男孩子高叫:“嘿,那个家伙需要理发!”在街头走路遇到熟人,我仍然不打招呼,因此早在康奈尔第二年,我便得了一个外号“教授”。除了心不在焉之外,我还犹豫不决。

  1916年11月3日我写道:“今日余已二十四岁,仍然犹豫不决。”罗素、裴瑞(Ralph Barton Perry)和若伊思(Josiah Royce)的著作,我看了很多。第二年中期,我才开始想到博士论文的题目,最后决定的题目是《连续:方法论之研究》(Continuity: Study in Methodology),在论文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何时算是程度上的区别,何时算是品类上的区别,品类上的区别能否减低成为程度上的区别等等。这项撰写论文的工作并未对我犹豫不决的习惯有任何助益。我的毕业论文是在席佛教授指导之下写成的,在我通过最后考试之后,主持考试的侯京(William,E.Hocking)教授问我撰写论文是否影响我的个性,我回答说在那方面对我毫无帮助。

  让我回转头来谈一谈那三年我读书的日常事务。我选修各式各样的课程,多数是讨论会(seminars),在讨论会上,在我最后决定我的论文题目之前,我宣读各式各样的文章,诸如《法律可改变吗?》和一篇因果律的文章等等。我在若伊思教授指导之下从事研究,他主持的形而上学研讨会极为动听。他介绍我阅读皮尔斯(C.S.Peirce)的著作,其丰富而有余韵的“逻辑”饶有趣味,但难于领会。若伊思于1916年9月14日壮年物故,无从递补。在他遗言赠送的书籍中,我获得一部麦格斯威尔(Clark Maxwell)所著上下两册《电气与磁学》,由若伊思加以注解。对日抗战期间,我从南京流亡于1938年到云南携带少数几本书,这书是其中之一,现在仍摆在我的书架上。

  裴瑞和侯尔特(E.B.Holt)两位教授几乎转变我成为实体论(re-alism)的信徒,虽然侯京教授是个唯心论者(idealist),在哲学方面以及私人方面,对我影响极大。英籍教授侯恩雷(R.F.A.Hoernlé)见解不偏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并未受教于伍德斯教授,惟我第二次到剑桥(1921二四)发起哈佛教学中文,他是最重要的推动人物。我在上文提过,我的论文指导教授是席佛,他以发明斜线“I”而闻名,斜线的意思是“既不又不”,单从这项发明,整个形式逻辑学便可建立,还有整个数学,如怀特海(Whitehead)和罗素所做过的,他们的杰作当然是《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惟我以及多数学生觉得在数学和哲学内外,其先驱,罗素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远较可读。

  我不能决定究竟选修心理学还是科学史作为我的副修课程,所以这两种课程我都选修一些。孟德伯(Hugo Münsterberg)教授是一位有声有色的生动讲师,惟我觉得在蓝格菲(H.S.Langfeld)教授教导下,我学得较多,蓝太太也教我弹钢琴。韩德森(L.J.Henderson)教授和沙顿(George Sarton)教我科学史,那时科学史还是一门新课程,沙顿教的两门课,班上只有我一个学生。上课地点是魏德纳图书馆(Widen-erLibrary)内沙顿的小书房。我决定不了我该不该点头或说是,或像班上任何学生那样,静静地坐着。我并未选修韩廷顿教授的课,但征询他对我的论文和课外活动的意见。

  他鼓励我在图书馆涉猎,被我找到芮格(Wm.F.Rigg)写的一篇文章:《两世纪前的中国星图》(A Chinese Star Map Two Centuries Old,刊在1916年1月的《大众天文学》),以及史雷格(Gustav Schlegel)1875年所著《中国天体学》一书中大批资料,我据以写了一篇文章《中西星名图稿》(Jong-Shi Shing ming Twukao)在上海《科学》第三卷(1917年)发表,费了我两个月一百三十小时才写完。我继续对语言学发生兴趣,选修了葛然简(Charles H.Grandgent)教授的《言语学入门》。在哈佛的最后一年,我第一次会到以《基本英语》闻名的理查斯(Ivor A.Richards),以后在清华大学,他成为我的同事,我们时常见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