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从家乡到美国 | 上页 下页 |
二九 |
|
§第三部分 在美十年 §一、引言 1910年我赖以去美留学的清华奖学金虽只供四年或五年,可是我极喜爱在美国的生活,竟一连住了十年。我在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毕业,然后在研究院读一年,后转入哈佛大学,于1918年修毕哲学博士学位。从哈佛大学,我获得谢尔登超博士研究奖学金(Post-doctorateSheldonFellowCship),在芝加哥大学和柏克莱大学多方涉猎。1919年康奈尔大学召我回校作物理讲师。在美十年的高潮是返回中国停留一年,结婚。这件事以后再叙述。 §二、在康奈尔的几年 我们到达旧金山,正赶上看庆祝加州于1910年加入联邦日(Festivities of the California Admission Day)。当时我得到的对美国印象和以后我在纽约州绮色佳城(Ithaca)所见到的,颇不相同。我们这批清华学生由蒋梦麟等人来接,梦麟那时是加州大学四年级学生。我被安顿在斯托克顿(Stocton)街的东方旅馆(Oriental Hotel)。他们引导我们去看旧金山的景色,包括1906年大地震尚未清除的废墟——不对,他们一向管那次地震称为“大火”。 不久我们这批人便被分成较小单位,分别送往各大学,大多在东部各州。我们搭乘横越大陆的火车去到水牛城(Buffalo),然后换车到绮色佳,由一位高年级生金邦正(后为清华学校校长)来接。以前选送的第一批清华学生,大多数送到高中读书,他们觉得高中课程太过浅显,这是北京政府的错误。这次,我们全部送到大学,有些人甚至被承认具有稍高学分。我和另外十三位中国学生,获准进入康奈尔大学,作一年级生,包括胡适(当时英名为Suh Hu)和周仁,1973年我到上海曾见到周仁,最近他逝世了。 我对绮色佳的第一印象是根本不像美国。以前我认为美国应该像明信片上所印的一排一排的高楼大厦,如波士顿毕康街(Beacon Street)出售的明信片,可是在这里,除了校园内的大楼外,所有房屋都是木造的——我称之为小茅舍。惟我习惯于绮色佳的生活,一连四年住在那里,甚至未去过纽约市。我住的第一个处所是林登道(Linden Avenue)一二七号一家寄宿舍,位于山下,距离校园多数建筑物约一英里之遥。后来我迁到卡斯卡迪拉馆(Cascadilla Hall),和我住同房间的是胡达(明复),我和他相互学方言。他是无锡人,在我家乡常州以东三十英里。外人很难分别出这两种口音,因为太近似了。胡家人那时我认识的颇有几位:明复的哥哥胡敦复1909年在康奈尔毕业,是护送我们去美的三位监督之一;他俩的远房堂兄弟胡宪生1914年毕业;我们同班的胡适(和上述三胡无亲属关系)。因之颇有一段时期,我们的朋友难以分辨出胡是哪个胡(译者按:原文为Huwas Hu,与Who's Who声音相似)。以后在哈佛,和我住同房间的是敦复、明复的远房堂兄弟胡正修。 在康奈尔的生活,我可以引述我一天的日记。和通常一样,每个人都写文言文,甚至用文言文翻译英文,如Went down town to get eye glasses译为“至下城取目镜”。以下是1910年9月30日我的日记: 学校今日开学。七时起床。八时前不久,(图书馆塔楼上的)悦耳钟声响起。第一课解析几何在怀特馆(White Hall)二十四室上课,史奈德(Virgil Snyder)教授提纲章领,解释详明。胡明复与周仁及王预同在一班。第一课后,余至史密斯馆(GoldwinSmith Hall)一八三室上德文课,由波卜(R.P.Pope)教授讲解德文字母与发音。中午,校长舒尔曼(J.G.Schurman)对全体学生讲话。 午饭后,去十号物理实验室,惟贴有通告,谓第一次集会于下周一举行。下午,划妥表格以志已作之工作。晚餐后,去(此处脱落一字)散步。晚读德文及演习解析几何。十一时就寝。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