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苏轼 | 上页 下页 |
一七 |
|
有些乐趣只有诗人居士才能享受。陶渊明辞官归隐,曾写了一首《归去来兮》赋,苏轼每天在田里耕作时,重组其中的字句,配上民歌。他教家人唱,自己也一起唱,还用竹枝敲击着牛角打拍子。 苏轼在哲学中也能找到安慰。他在雪堂的墙壁和门板上写了三十二个字,日夜观赏。内容是四道警告: 出舆入辇——蹶痿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失去尘间美好享受的人有福了!就是这种幽默感使苏东坡能随处得到快乐与满足。后来他被逐海外,没有药品也没有医生,他对朋友说:“我想到京师每年有多少人死在大夫手中,觉得自己真幸运。” 现在苏轼自食其力,心满意足。他有很慈悲的信仰,这一点,使人们觉得他亲切。黄州因为贫穷,当地穷人养不起孩子,就有些人在孩子出生后即将其溺死,溺婴的恶俗使苏轼深受震撼。他给武昌太守写了一封信说及此事,内容十分感人。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寿昌) 轼启: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之辛酸,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 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向,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名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者有此,辄往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 既旬日,有无子息人俗乞其子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闻鄂人有秦光亨者,今已及第,为安州司法。方其在母也,其舅陈遵梦一小儿挽其衣,若有所诉。比两夕辄见之,其状甚急。遵独念其姊有娠将产,而意不乐多子,岂其应是乎。驰往省之,则儿已在水盆中矣,救之辄免。鄂人多知之。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 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其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法律行遣数人,此风便革。 公更使佐各以致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掉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 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守。所活者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民自重。不宣。轼再拜。 他自己还成立救儿组织,请附近诚实博爱的人担任会长。该会向富人捐得不少钱财,请他们一年各出十缗钱以上,用来买米、买布、买棉被。他们去乡村调查即将生产的妇女,只要他们肯养小孩,就送给她们钱、米、布。苏轼说:一年若能救下一百个婴儿,也就功德无量了。他自己虽然很穷,也每年捐钱十缗,救助婴儿。 应该说苏轼现在过着快活的日子。黄州虽是贫瘠的小镇,但是万缕闲情,美妙的风光,诗人敏感的想象力,再加上月光美酒,这一切混合成强大的魅力,使苏轼活得很诗意。农田垦好,他衣食无忧。他有一大群朋友,大家都和他一样自由,一样口袋空空却悠闲无比。 这是梦幻般的生活,苏轼说欧阳修这一首诗形容得最好: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