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鸿章传 | 上页 下页
一八


  他认为上海“为中外杂处之区,通省兵饷吏事之枢纽”。驻军“上海,既可拴制“饷源重地”,攫取关税厘捐以支撑其扑灭太平军的战争,又便于直接勾结外国势力。他不象曾氏那样,满足于借助洋兵保守上海,而是想从英、法列强得到更多的军事援助。因为他在所有的事情当中首先体会到外援的巨大价值。当然,他有时也说些“洋人不可专恃,沪防心须自强”之类的话,这虽然反映了某些真情,但主要还是为了胁迫清廷接受“用沪平吴”方略。其实,所谓“用沪平吴”方略,不仅丝毫无损于洋人,反而正是英、法列强所希冀的。早在李鸿章淮军抵沪之前,何伯就断言:“这样一支增援部队,如能迅速得到,将有利于实现拯救上海,使这班讨厌的太平军不再逼进上海的计划”。

  淮军是根据上海官绅买办的乞求而组建,是依靠上海宫绅买办的资助而抵沪的。他认为“军事以得人心为本”,“淮军乃上海士夫所请,不可背弃,以孤众望。”他深知上海官绅买办的向背关系着淮军的命运,而淮军的兴衰又决定着个人的宦海浮沉。

  李鸿章驻军上海,“用沪平吴”,确实给太平天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淮军抵沪时,敌我双方军事斗争态势大致是:天京上游,曾国藩坐镇安庆,指挥湘军步步进逼天京,陈玉成被俘牺牲,太平军在西线的战斗已经陷入无法挽救的危境之中;天京下游,李秀成率军在克复杭州、解除苏州南面的威胁之后,乘大胜余威进攻上海,清军、英法干涉军和常胜军节节败退。但是,为时不久,东线军事形势就急转直下,向着不利于太平军的方向发展。5月底,湘军主力曾国荃部陆军、彭玉麟部水师进抵天京。6月中旬李鸿章淮军在上海虹桥、徐家汇、新桥等地坚守苦战,连战皆捷,捕杀太平军3000余人,随后自上海进占泅径,李秀成部太平军不战而退,并放弃广富林等处,松江解围。在这次战役中,李鸿章亲临前敌指挥。当有人以“公重臣当持重,不可亲冒锋镐”相劝时,他回答说:“若不亲自督阵,则士卒必不能如是效命。”

  虹桥等战役之后,李鸿章陶醉于胜利之中,公然吹嘘淮军在上海“全局安危间不容发”之际,“奋勇击退巨寇,歼渠扫穴,肃清松沪各防”。据徐宗斡记载,经过虹桥等大战,原来被“笑指为乞丐”的淮军“军声彪起,西人相顾,皆以拇指示之。”这就促进了淮军同英法干涉军、常胜军的军事勾结,巩固了中外反动派在上海的统治地位,从而最终堵塞了太平军夺取上海的通路。李鸿章依托上海执行其战略任务,内靠宫绅买办,外靠英、法列强,搜取上海关税厘捐以“抚用客将,改练洋枪,并自制开花炮弹”,攻打太平军,同时不断协济曾国藩兵饷和洋枪洋炮。

  由于上游湘军和下游淮军、英法干涉军、常胜军相互呼应,分进合击,以致迫使太平军陷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

  8月,李秀成决定亲率大军回援夭京,并派慕王谭绍光、听王陈炳文等率劲旅留守苏杭,伺机规复上海。针对这种情况,李鸿章采取了所谓“袭忠贼之后而遥为金陵分其势”的战略方针,两眼盯着西线,打算在得知李秀成西线胜败确信后,“再水陆进剿以惊扰之”,或“相机进攻以牵制之”。

  10月底,正当李秀成督军与曾国荃湘军在天京会战进入紧急阶段,李鸿章淮军勾结英法干涉军、常胜军侵占嘉定,威胁昆山、太仓。李鸿章函告曾国垄说:攻占嘉定后,“各营均移扎前路,声言进图昆太,遥为贵军援应,如忠逆回顾苏巢,则金陵又当轻松。”留守苏杭的谭绍光、陈炳文等部太平军,采取积极防御方针,以攻为守,分别从昆太和青浦出发,会攻嘉定、南翔,进围四江口。李鸿章看出谭绍光等的战略意图,赶到前线调集常胜军和淮军各路兵将,亲自督战,终于挫败谭绍光等的攻势,杀害太平军将士2300余人。李鸿章为了邀功请赏,竟然谎报战绩,说“歼捦悍贼至一万数千名之多”,“获此奇捷,足以寒贼胆而快人心”。后来江苏巡抚恩寿甚至把四江口之役吹嘘成“东征第一大捷,亦为中兴第一转机”。这虽系别有用心的鼓噪,但此次战役也确实给太平军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淮军巩固了在上海周围的统治地位,太平军再也无力挺进松沪,并被迫从西线分兵保卫苏昆腹地。

  李鸿章利用湘军在西线牵制李秀成使其“奔救不遑”之机,在东线“乘其疲而蹙之”,一面调兵遣将攻城夺地,一面施展诡计招降纳叛。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抗拒者设法攻打,投诚者乘势招抚”,双管齐下,既“平吴”,又牵制太平军西进之势。四江口战役结束后,清廷指令李鸿章“趁此声威进捣昆山”,藉以巩固松沪门户,打通进攻苏州之路,防止太平军“悉众救援金陵”。但是李鸿章却认为这是孤军深入的危道,“不敢轻进”。他打算等待“上游诸军攻剿得手,使该逆奔救不遑。然后乘其敝而蹙之,以收前后夹击之势,庶无进退狼顾之虞。”他在静观西线战局、窥侧时机以求一逞的同时,加紧对东线太平军进行分化瓦解的工作。

  “剿抚兼施”本来是一切反动势力扑灭革命火焰的惯用伎俩,上海官绅薛焕、吴煦、吴云等早就同暗藏在苏南太平军内部由徐佩缓(伪降的永昌团练头子)、钱桂仁(常熟守将)、李文炳(昆山叫将)、熊万荃(主管苏州政事,后调离)等组成的反革命集团声气相通,妄图里应外合,攻占苏常和嘉兴地区。李鸿章抵沪后,承袭薛焕等人衣钵,乞灵于策反活动:而徐佩瑗、钱桂仁等则改换门庭,投靠李鸿章。1862年底,徐、钱等人遵照李鸿章的指示,密谋叛乱。

  李鸿章派部将周兴隆潜入常熟,徐佩瑗则赶赴苏州,“暗为要约,以冀连络一气”。幸好谭绍光有所察觉,逮捕徐佩瑗。钱桂仁闻讯赶来救应,并企图把李秀成骗到常熟杀害。不料,钱桂仁的阴谋尚未得逞,而其亲信部将骆国忠就为夺取他的财产和”反正”的“首功”,于1863年1月在常熟抢先发动叛乱。谭绍光督兵进剿,永昌团练半途截击,公然叛变。谭绍光派兵扫荡永昌,并杀死徐佩瑗。

  李秀成调集援军,亲临督战,包围常熟,并夺回福山等沿江口岸,截断了从常熟通向上海的清军水陆交通。骆国忠“死守求救”。李鸿章表示“无法救之。设降众果与力持,以毒攻毒,于我尚无所损。”后来李鸿章虽然调动淮军主力会同常胜军攻占福山,但仍无力解除常熟之围。及至3月以后,由于李秀成遂旨挥军渡江“进北攻南”,陈炳文率部回救杭州,致使谭绍光被迫撤军。常熟叛变,福山陷落,大大地改变了苏南战场的形势。李鸿章得意忘形地说:“常熟为苏州饱源,福山为江海门“户,易守难得。……吾力能保常、福,即进取苏常根本也。”原、来局处上海一隅仅能自守的淮军和常胜军,从此便得以悬军深入苏南腹地,据常熟以拊苏州之背,并可夹攻昆太了。

  太仓、常昭、昆新鼎足而立。太仓位于常昭、上海之间,控:制着常昭的后路。太平军坚守太仓,隔断了上海与常昭之间的陆、上通道。李鸿章深知只有占领太仓,才能进取昆新,并以常昭为。基地,西攻江阴,楔人锡金,对苏州地区形成包围的态势。因此,李鸿章必欲侵占太仓而后快。他起初本想凭借武力强行夺取,但由于连连碰壁,便又重施故伎,策动太平军守将会王蔡元隆叛变。蔡元隆将计就计,枪伤前来受降的李鹤章,毙伤无数淮军官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