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孔子传 | 上页 下页
二八


  其时,鲁虽不用孔子,犹以大夫待之。故孔子亦自谓以吾从大夫之后也。冉子仁于季氏,每退朝,仍亦以弟子礼来孔子家,故也子问以今日退朝何晏。又谓若有国家公事,我必与闻之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十一)

  孟子:

  冉求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之归老于鲁,后辈弟子从学者愈众,如子游、子夏、有子、曾子、子张、樊迟等皆是。孔子谓小子鸣鼓攻之,当指此辈言。鲁政专于季氏,冉有见用,竟不能有所纠正,故孔子深非之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六)

  冉有在孔门,与季路同列为政事之选。孔已告季康子,“由也果,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六)孔子又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一一)是在孔门,冉有常得与子路并称。今季氏既重用冉子,孔子极望冉子能挽季氏于大道,而冉子自诿力不足。然果能说孔子之道,不能改季氏之德,则惟有恝然去之。今既不能恝然去,而又尽其力以助之。

  此孔子所以称其画,又称其退也。见道在前,画然自止,逡巡而退,非无其力,乃无一番坚刚进取之志气耳。冉有既不符孔子所望,于是孔子晚年之在鲁,在政事上所有之抱负遂亦无可舒展。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二)

  中庸: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其时,世卿持禄,多不称职。贤者隐处,不在上位。若能举直者错之于枉者之上,则民自服。其告樊迟亦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十二)旋干转坤,实只在一举错之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亦此意。总之是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天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十二)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十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二)

  孔子设教,不仅注意个人修行,其对家庭社会国家种种法则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处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处群之道。不仅是双方兼顾,实则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职责应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权愈大,则其职责亦愈重。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语若平直,而寓义深远。若不明斯义,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逞术数,恣意气。覆辙相寻,而斯民日苦。

  惜乎季康子不足以语此。然既有所问,孔子不能默尔不答。凡孔子所答,则皆属人生第一义。其答楚叶公,其答鲁季康子,一则非诸夏,一则乃权臣,然果能如孔子语,亦可使一世同进于安乐康泰之境。此则圣人之道之所以为大也。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告。”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十四)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