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韩信 | 上页 下页


  楚军新败,形势处于危险之中,任用的新统领所用非人。韩信不得不因此要考虑自己该何去何从了。

  宋义是肯定靠不住的。自己代替宋义的位置倒足以胜任,不过,跟随了项梁大半年仍是一个普通士兵,楚军不可能因为自己而有转机的。难道,楚军就没有希望了吗?韩信这样痛苦地想着,突然,他想到了项羽。

  是的,楚军中还有项羽在,项羽可以带领着楚军走出困境。于是,他决心留下来,留下来跟随项羽,要在项羽身边找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果然,宋义亲自统领大军之后便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了。他应赵王的请求率军去救赵,却在大军行至安阳后,一直停了46天也不进军。对此,项羽难以理解,就对宋义说:现在秦兵正急着渡河要去围攻赵王于钜鹿。如果我们现在攻秦军于外,赵军响应于内,这样我们就可以内外夹击大破秦军了。而我们现在停兵不前,岂不是要白白地失去机会吗?这时宋义才说出了他的主意:他是要想坐山观虎斗。他认为秦军和赵军做战,败给了赵军最好,这时楚军再打秦军必是胜券在握;就算秦军胜了赵军,也必有损失,加上战后疲惫,楚军也可乘机打败秦军。乍一看,宋义的部署似乎也有道理,但细一推敲,这完全是置赵军不顾,同时也错过了做战的最佳时机。宋义不仅不采纳项羽的建议,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做丞相,自己整日饮酒高会。这时正值天寒地冻,连日大雨加上军已无粮,军士们见主帅如此,士气也开始低落下去。项羽不忍看着楚军就这样断送于宋义手中,终于忍无可忍把宋义给杀了,同时给宋义定了个连齐反楚的罪名把兵权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项羽没有辜负韩信的重望,果然成了楚军的最高统帅,也确实在后来的反秦斗争中率领着楚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项羽也是令韩信非常失望的,他不仅在才能上比不上其叔父项梁,而且在个性上比他叔父更加自负。他始终也没有发现韩信是一个旷世奇才,尽管韩信曾为此多次地努力过。

  项羽自小就跟随着叔父项梁,叔父先是教他文化。

  可是他没有认识几个字就不愿学了;叔父又教他学剑法,他仍不好好学。还强辞夺理:学文化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就够了,学剑只能用来对付单个的敌人,没啥意思,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又教他学兵法,这一次他倒是“大喜”,可是却又“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了。说白一点,项羽就是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略知兵法也不甚精通的人。可是,上天对他是恩宠有加的,不仅仅家庭背景好,还有叔父的培养和为他奠定好的事业基础,而且他还有一股天生神力。相比起来,韩信的一切都是靠踏踏实实努力奋斗所得。不过,最终他败给了韩信,说明了全靠天还是不行的。

  韩信跟随了项羽之后,项羽只是看在他是叔父的老部下的份上把他提为了郎中——一个只比普通士兵略高的侍卫。韩信岂能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利用郎中便于接近项羽的机会为项羽出谋划策,以表现自己的才能。可是,项羽却始终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即便是许多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策略项羽也不理会。

  自负的项羽实在无法接受一个普通侍卫的与自己相左的建议。

  韩信看到虽然项羽率领着大军打了许多漂亮仗,不断地在群雄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但项羽始终忽视正面战场以外的局势变化。韩信对此再一次求见项羽,可自负的项羽却并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没有必要再去多费心思了。

  韩信对项羽是越来越失望了。可他仍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他仍耐心地等待着。

  在起义军队伍要与秦军大决战之前,楚怀王出于鼓舞各路反秦队伍做战积极性的考虑,与各路反秦队伍约定:谁先攻下咸阳城谁就做关中王,把关中作为自己的领地。因为关中就是以前秦国的属地,在秦王朝时期又是秦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从地理位置上讲,关中对灭秦后求得继续的发展更是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于关中王的价值项羽认识得并不清楚,他认为自己反正是起义军队伍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了,天真地以为自己必然是天下的主宰了。

  可是,他哪里想到,天下比他更有野心的人多的是。沛公刘邦就是这样的人,刘邦这时在和项羽相比之下虽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但其深谋远虑却远远高于项羽。此时的刘邦一心想做关中王,他表面上对项羽是倍加恭敬,但在战斗中他考虑的却是怎样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功绩,怎样有力地保护自己。于是,他在秦二世三年八月(公元前207年8月)在其他起义军队伍都在正面战场钜鹿与秦军激烈交战之时,自己则绕开正面战场,率兵突入关中。这时正好子婴杀了赵高。为了缓和起义军的攻势,子婴又主动去掉了帝号,改称秦王。但刘邦还是攻入了咸阳,子婴为了保命,在自己身上颈上,象征性地缚以绳索,亲自捧着皇帝的玉玺符节,驾了车马到路边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就这样轻取关中,只等着做关中王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