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可夫 | 上页 下页 |
二 |
|
就在同一年朱可夫一家又遭到一件不幸的事,他家那幢破旧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房顶塌了下来,而且冬天很快就来了。为了能有个屋子过冬,朱可夫的父亲用分期付款的方法买了少量的木料,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终于在11月份把房子盖好了,但这房子非常简陋,门是用旧板子拼凑起来的,窗户上的玻璃都是破裂的,这只能算作一个栖身之地。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到1902年冬我已经7岁。这是我家非常困难的一年。收成不好,粮食只能吃到12月中。父母挣的一点钱,买点盐和面包还还债也就光了。亏得邻居帮忙,我们有时才有点稀粥或是白菜汤喝。这样的互相帮助在农村是常有的,这是生活在困苦中的俄罗斯人友爱团结的传统。” 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在三年制小学毕业时,朱可夫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而获得了一张奖状。在当时,一个受了三年小学教育的人是相当了不起的,全家人都为他而高兴。 朱可夫的父亲对他说:“现在你是有文化的人了,可以带你到莫斯科去学手艺了。” 母亲专门为朱可夫做了一件新衬衣,父亲为他做了一双皮靴。朱可夫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需要他外出谋生,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虽然他更希望继续读书,以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朱可夫更多地承担了家务劳动,帮母亲干活。他知道,他很快就会离开家,离开家人和朋友们去莫斯科了;他知道,他的童年实际上已结束了,他应该像成人一样去考虑问题,为父母分忧了。 当时,朱可夫想学印刷工,但没有熟人可以介绍进印刷厂。他告诉父母,他什么工作都愿意干,只要对家里有益就可以,他当时并没想太多,只是对独自去莫斯科学艺,时常感到心情紧张,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母亲终于决定找她的兄弟米哈伊尔,让朱可夫在他的毛皮作坊学手艺,一来毛皮匠挣钱多,二来好歹是亲戚,能有个照应。她独自去娘家找她的兄弟,请求他收朱可夫当学徒。 朱可夫的这位舅舅,小时也很苦,从小在毛皮作坊学徒。成了师傅后,靠省吃俭用,拼命干活,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出色的毛皮匠兼皮货商人。但当他发财后,却残酷地剥削他的工人,谋取暴利,而且非常吝啬,从不接济朱可夫一家。他看不起朱可夫的父亲,认为他空有一身好手艺,却挣不到钱。经常给人干活不收钱是件极其愚蠢的事。他精明地要求看一下本人,再答应是否收朱可夫为学徒。 朱可夫被父亲带去见这位舅舅,在此之前他从没见过他,米哈伊尔舅舅没有答理朱可夫父亲的问候,也没和他握手,而是盯着朱可夫看了看说:“小伙子! 怎么,你想当毛皮匠吗?这个行当不错,但很苦啊!” “我不怕吃苦。”朱可夫回答道。 “识字吗?” 朱可夫的父亲把他的奖状递过去,米哈伊尔看了一眼说:“好样的!我收下了,你很结实,看来也不笨。我妻弟谢尔盖,过一个星期去莫斯科,让他把你带到我那里吧。” 一星斯后,朱可夫和谢尔盖叔叔踏上了去莫斯科的旅途。 莫斯科的一切,对朱可夫来说都是超出想象的。 高大的房屋,华丽的商店,肥壮的大马和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和人行道上衣衫褴褛的醉汉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都给少年时期的朱可夫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天,朱可夫就被安排了一个学徒的职责——打扫房间,为大小主人擦鞋,甚至为女主人买菜等等。 吃午饭时,朱可夫就因为从菜盆里捞了两块肉吃,脑门上重重地挨了一勺子,头上立刻鼓起了一个包。这是他到莫斯科不到半天时间的第一次挨打,以后挨打成了家常便饭,不仅要挨老板的打,还要挨师傅、工头和老板娘的打。 作为学徒,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很快地洗完脸,就去收拾工作场地,准备好师傅们工作所需要的一切。 晚上等打扫完毕,为第二天作好准备后,要到11点钟才能睡觉。睡觉只能睡在作坊里的地板上;天很冷的时候,才让睡后门过道里的高板床。 朱可夫用心地开始学习手艺。一年后他就顺利地学会了毛皮匠这一行当的初步的手艺。虽然很忙,但朱可夫仍然挤出时间读书。这段时间里,他和老板的大儿子亚历山大关系不错,因为是同岁,亚历山大对朱可夫比对别人要好些,他常常借给朱可夫书看。像长篇小说《护士》、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笔记》和其他许多廉价的惊险小说,这些书都给朱可夫带来很多的乐趣,也提高了他读书的欲望。很快朱可夫就不满足于仅读这些书了,他发现这些书虽然很有趣,但却没有什么教益。他想认认真真地学些东西。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