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可夫 | 上页 下页


  §一、苦难童年

  1908年夏天的傍晚,一列火车正行驶在开往莫斯科的途中,天正下着倾盆大雨,车厢内很暗,在三等车厢狭窄的过道里,只有一根蜡烛发出昏黄的光亮,车厢里拥挤不堪,气味简直能让人窒息。在靠窗的一个座位上坐着一位少年,看上去大约只有十一二岁,他一直趴在车窗旁,看着窗外闪过一排排黑色的树影和远处村落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他就是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名显赫的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这是朱可夫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

  而在此之前他连铁路都没见过。他是去莫斯科当学徒,学手艺。坐在他身边的谢尔盖叔叔将把他带到莫斯科,找他的舅舅。临走前朱可夫的父亲反复嘱咐他:“你要忘掉他是你的舅舅。他是你未来的老板。阔老板是不喜欢穷亲戚的。千万千万记住这一点。”

  火车驶过巴拉诺夫车站以后,远处突然出现一排灯火通明的高楼。朱可夫好奇地问一位站在车窗旁的老人:“老伯伯,这是莫斯科吗?”

  “不,孩子,这不是城市。这是萨瓦·莫罗佐夫开的纳罗—福明斯克纺织厂。我在这个厂工作了15年。”老人紧接着又伤心地说:“现在,我不工作了。”

  朱可夫问:“为什么?”

  他说:“说来话长我的妻子和女儿都死在这里。”他的脸色苍白,闭了一会儿眼睛。

  他又说道:“每次经过这座该死的工厂,见到这个吞吃了我的亲人的怪物,我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他猛然离开窗户,走到车厢昏暗的角落里坐下,蒙头吸起烟来。

  朱可夫并没听懂老人的话,他睁大眼睛看着窗外这个“吃人的怪物”,他不理解它是怎么吃人的,但他又似乎感觉到点什么,他的前方等待他的将是艰辛和磨难。

  朱可夫于1896年12月2日出生于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斯特烈耳科夫卡村。他的家境贫寒,全家人住在一幢很破旧的房子里,房子的一角已几近坍塌。在这所房子里原来住着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凄凉和寂寞。于是,她就从孤儿院领回了一个2岁的男孩,没人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是谁。只听说,在孤儿院门口捡到时,这个男孩身上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儿子名叫康斯坦丁。”朱可娃把孩子收养后,取名叫康斯坦丁·安德烈维奇·朱可夫。他就是朱可夫的父亲。

  在朱可夫的父亲8岁时,养母就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他独自一人到乌戈德厂村跟一位皮匠学手艺。

  但因为年幼,在学徒期间主要是干杂活,甚至是替老板带孩子、喂牛,因此当三年“满师”时,他并没学到什么,只好到别的地方找活干。他步行到莫斯科,终于在那里的维义斯制鞋厂找到了工作,并学到了鞋匠的手艺。

  在朱可夫的父亲50岁时和他的母亲结了婚,当时他的母亲35岁。两人都是第二次结婚,也都是在自己第一次结婚后不久就丧偶的。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妮娅·阿尔捷米耶娜。她也是出生在邻近村庄一个贫穷的人家。

  当时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沙皇时代,卡卢加省的农民生活很苦,贫瘠的土地很难养活一家老小。朱可夫的父亲在莫斯科打工,很少有钱寄回来,莫斯科工人的工资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直到1905年,朱可夫的父亲和许多工人一道因为参加示威游行被工厂开除,回到村子干起了皮匠活和农活,生活才稳定一些。但由于家境的穷困,朱可夫的母亲不得不额外找活干。冬夏或早秋季节,她拼死拼活在地里干,到晚秋时候就到县城,帮人把食品杂货发送给戈德厂的商人。运一趟,只能得到一个卢布到一卢布十戈比,这还要包括马料、店钱、饭钱等等,这甚至比一个乞丐讨到的钱还要少。但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她毫无怨言地干着。

  就在朱可夫5岁时,他又有了一个弟弟,这对朱可夫一家来说,更加重了负担。为了养这个瘦弱的孩子,朱可夫的母亲产后几个月,就进城挣钱。几乎所有的街坊邻居都劝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但饥饿威胁着全家人,她不得不去。当年秋天,朱可夫那不到1岁的弟弟就死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