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卓别林 | 上页 下页
一〇


  卓别林另一个人生转折点的信号在这儿发出,可惜他当时没接受到。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友人为消磨夜晚时光,在街上散步时进入音乐厅,看到了《英国游艺场之夜》中卓别林扮演的醉鬼,这个年轻人当场说:“若是我有一天当了老板,就要邀请那个角色来演戏。”此人即2年后(1912年)好莱坞启斯东电影制片公司的创办人,也是粗鲁滑稽的启斯东喜剧电影的导演塞纳特。

  赴美演出结束后回到英国,25岁的雪尼在车站接车时告诉弟弟,他已经结婚成家,兄弟俩原来租住的房子已经退掉了。卓别林在祝贺兄长时,又感到心灵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家没有了,母亲也还在疯人院里,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兄弟俩把母亲转入了一家有名的私人医院。经济上,卓别林已无后顾之忧,只是一天天感到孤寂。然后,他在浪漫可爱的春末夏初度过了21岁生日。

  他很爱自己的祖国,更爱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人对别人的出身门第、社会地位,存有一种落后的势利偏见,喜欢划分阶级、区别社会等级。卓别林心中总是感到不安,认为自己虽红极一时,但今后终将郁郁不得志。他还是要去美国发展,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卡尔诺剧团1913年再次应邀赴美。在各地巡回演出时,卓别林总是单独租住在外面,以便多学习一些东西。他说,当时他是带有一点虚荣心才这么做的。他之所以要获取一些知识,并非是出于爱好知识,而是想用学到的东西作护身符,免得因为读书少而无知被人瞧不起。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想法转变了。他找了不少书,如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惠特曼、霍桑、欧文,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被称为“伟大的不可知论者”英格索尔、英国的文艺批评家黑兹科特、著名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等人的作品。

  在费城,他从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先生手里,看到了一份从纽约发来的电报,询问卡尔诺剧团“你班内有无卓福英或与此姓同音的人?如有,请他与百老汇大街隆加克大厦凯塞尔—包曼事务所联系。”戏班里没这个姓的人,里夫斯说也许弄错了,是指卓别林姓。于是卓别林激动起来,东想西想。想到他们家曾有一位阔佬伯母,早年移民美国。是不是她去世了,给他这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儿遗留下一大笔财富呢?于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塞尔—包曼事务所,说戏班是,卓别林当即拍了一个电报到凯塞尔—包曼事务所,说戏班有一个姓卓别林的,可能是他们要找的人。当天,回电又拍过来“可否请卓别林速来事务所,有事相商”。

  第二天,他在这奇特的幻想支配下搭早班车去纽约。一路上车箱晃动,卓别林身子摇晃着,有点晃晃悠悠,他幻想着一个喜剧场面的出现:凯塞尔—包曼事务所是一间律师事务所,他坐在一个律师的办公桌前,听律师宣读伯母那份遗嘱。然后在文件上署上姓名,双手接过遗嘱……

  然而,走进凯塞尔—包曼事务所时,正是卓别林的梦醒时分。这家事务所是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在纽约的办事处,凯塞尔先生是启斯东影片公司的股东之一。在证实了卓别林曾是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演过一个醉鬼的演员后,他告诉卓别林,启斯东影片公司的制片人塞纳特,想邀他代替一个叫福特林的演员拍电影。

  拍电影,这是卓别林的另一个梦,不过是一个平淡的梦。自爱迪生定下35毫米为国际电影拷贝的标准规格后,电影便可用任何一种放映机在任何一个地方放映。因此在电影问世后不过10年的光景里,欧美的电影业飞快地发达起来,美、英、法、德、意、丹麦等国都在拍短片。人们最早是在歌舞剧院、游艺场、音乐厅观看这些短片,因此卓别林也是电影的早期观众之一。拍电影他过去也想过,到了美国后,他曾建议与里夫斯合伙买下卡尔诺剧团所有独幕剧的上演权,来拍电影,但因都是外行此事未果。对启斯东的滑稽影片他看过好几部,并不十分感兴趣,但是知道电影这门新兴艺术的宣传作用。他认为如果干这一行只消1年,再回到喜剧团就可以成为闻名国际的名角。同时他愿意换换新环境,过过有趣的生活。

  9月上旬,卓别林与卡尔诺剧团合同期满,戏班返回英国。他留下来前往洛杉矶,塞纳特的启斯东电影制片公司在洛杉矶郊区。

  洛杉矶,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那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除了冬天有短时的雨季之外,其他的日子阳光普照、温暖宜人,被称作“天使之城”。19世纪中叶,那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各路拓荒大军源源开去,迅速地把它开发成了一座新兴的镇市。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美丽自然的景致风光,吸引着电影导演和制片厂。他们需要这里的明媚阳光、柔软海滩、小片沙漠以及傍着绵延海岸的大片棕榈林、葡萄园、桔树、鳄梨和飞翔在花丛中草地上的鸟儿。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在缺少灯光照明的当时,这里所拥有的充足的自然光,以及从美国、世界各地流向这里的情调各异、肤色不同的劳工、牛仔、小商贩、冒险者、流浪艺人;他们提供了拍摄电影所需的各类群众演员和制片厂里的廉价工人。再加上近在咫尺的优美景观,这都可以大大降低电影的制作成 本。

  因此,从1907年底开始,美国电影业拉开了由电影中心纽约西移洛杉矶的序幕。到1909年,美国爱迪生、埃山奈等7家电影制片公司和法国百代、梅里爱电影制片公司,联手组成了电影专利公司;从各种电影技术发明者手中取得16种专利权,从当时惟一能生产电影胶片的柯达公司取得了胶片的专供权,开始对电影经济全面控制。独立制片商,如与卓别林联系的凯塞尔—包曼公司率先举起反旗,离开纽约向西部转移,以逃避电影专利公司的控制、打击。其他公司也纷纷采取诸如法律诉讼,买通柯达公司要员获取胶片,挖电影专利公司的墙脚,争夺演员等手段进行对抗。双方冲突达白热化时,竟至枪击、投弹、武装冲突,“专利权之战”更促使美国电影业在1913年大规模西移。

  这一切,卓别林当时懵然不知,但他已搭上了这班车。

  西移洛杉矶的影片公司、制片厂集中在好莱坞,这块土地在1900年以前还是荒凉的。土地、房产商人韦尔科特在卓别林出生前3年即1886年,买下此处120亩土地建起乡间别墅。原籍英国的韦尔科特夫人在伊利诺伊州的家园四周环绕着冬青树林,到洛杉矶这片荒地上之后,美丽的家园时常入梦。因此1887年春,她从苏格兰运来一批冬青树苗栽在别墅四周,将新庄园命名为“好莱坞”(HollWood),意即“冬青树林”,盼望在荒地上开拓建设好新的家园。20年后山力格电影公司首先来到这里拍片,当时洛杉矶的居民还瞧不起这一行,一些房主在门前的租房广告中还注明“谨谢绝带狗者和演员”。但随着电影业全面西移集中在这一带,不到20年,它就成了世界电影之都。八大电影公司在此角逐,一百多个摄影棚、几十家洗印厂、电影机械制造厂遍布市区,每天几十部电影同时拍制。明星大街横贯全城,影院林立,乐声悠扬;华厦别墅,红灯绿酒;明星山庄,泳池花圃。在贝弗利山山顶上,一条150米长的大霓虹灯组成的“HollWood”的字样,夜夜通明照亮城区。

  这一些,卓别林后来才知晓,因为他已站在了这块土地上。

  当时,卓别林走向塞纳特电影制片厂时,是经过多次询问才找着的。那里丢弃着一堆堆的破铜烂铁,摆放着东一垛西一垛的木头,占地仅150平方英尺的启斯东制片厂里也是些破烂房子。他踌躇起来,考虑到底要进不进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