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四三


  第十二章 伦理学说

  根据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知识的分类,以上各章讲的都属于理论的学科和科学研究工具,下面几章是实用学科和创制学科。伦理学和政治学属于实用的学科,文学艺术属于创制学科。本章介绍伦理学说。

  现存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著作有3部:《优代莫伦理学》《大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三书中,《尼各马科伦理学》最具代表性,思想完整,结构严密,是一部系统的、成熟的伦理学著作,他的伦理学思想都反映在里面。学者们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多是依据这部书。本章的内容除了参考几位学者的成果外,也多摘引该书的有关论述。

  关于《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内容,英国学者G.罗伊德作了介绍:“亚里士多德在第1卷中定义主题及说明问题所在;第2—5卷讨论道德德性,先是一般说明,然后,在讨论了选择及责任之后,再仔细说明道德德性;第6卷讨论智德;第7卷是道德弱点;第8、9卷离开了本题,包括了对友谊的仔细检查;第10卷他又回到第7卷开始时对快乐的讨论,最后回到幸福之本题,即伦理学中心题目,此题目之大纲已在第1卷出现①。”从历史上看,《尼各马科伦理学》是第一部系统探讨伦理问题的著作,尽管它在某些方面沿着由苏格拉底开始、经柏拉图系统化的理性道路前进,但从体系上看,它与柏拉图的伦理学说有很大的不同。

  柏拉图的基本思想是用超越时空的永恒不变的理念来说明伦理问题,因而他轻视感情,崇尚理性;亚里士多德反过来思考问题,他坚信感官知觉构成了一切知识的真实、必然的基础,“个别”先于“一般”(理念)而存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一般”不能离开“个别”而独立存在。“实在”并不是由超越的理念组成的,而是由诸现象组成的,人的理智只不过是应用于它而已。他认为,现实世界完全是真实的,人生价值的基本原则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而不存在于它之外。“善”的生活就是这个世界上人的生活,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不同,他不谈来世的报偿与惩罚。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从人的本性及需要出发的伦理学体系②。

  ①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131-132页。

  ②参见周辅成主编:《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周兆平、余涌撰《亚里士多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页。

  1.什么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通常称之为幸福论或自我实现论,它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对宇宙与人性的看法之上。他说,人生确有目的,有追求,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思考的生活没有价值”,是有道理的。但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他的答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当时在希腊对幸福的看法有两种:一种认为只要在名誉、地位、财富等物质欲望上得到满足,人生就幸福了;另一种则极端鄙视这些欲望,认为只有摒弃它们,苦行绝欲,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脱,获得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反对这两种观点。他认为前一种人生观对物质欲望的要求太过分了,后一种人生观又太不足了。在他看来,一切人所企求的并不是行为的结果,也不是人的活动与某个法则或义务感的一致,更非快乐之报偿。幸福的含义是:1.一切人都热望令人满足的东西;2.从事完善的活动;3.体现了这种活动的整个人类生活。一句话,幸福就是一种完善自己的活动,即使自己天赋的各种功能与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挥人的理性机能。

  从苏格拉底想为伦理问题寻求一个普遍的定义,到柏拉图提出“美的理念”、“善的理念”,都没有实际内容。亚里士多德也在寻求善的形式,他提出了一个标准,将善分为“为它的”和“自为的”。他说,有些善虽然本身也是目的,但不是最后的目的,它还要以别的目的为目的。如人们追求荣誉和财富,在他看来,这不是目的。人们为什么要追求荣誉和财富?是为了有了荣誉和财富后,人才有幸福。所以,荣誉和财富只能是“为它的”,而不是“自为的”。只有得到幸福,才是目的。

  一切人类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幸福,因为惟独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发现,决定幸福状况的标准不在于主观感觉而在于生命活动的客观特性。因此,幸福在于生存本身的美好和完善。个人从这种完善中所得到的快乐只是这种完善的结果,它既不是完善的最终目的,也不是它的价值尺度。人的幸福本身就在于善行。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有影响,但并不是幸福本身。贫困、疾病、灾祸干扰了幸福,并妨碍美德行为得到健康、力量所提供的手段;天伦之乐、朋友往来、健康、美貌、高贵出身,它们都是宝贵的,却不是幸福。幸福的要素只是内在的优美。

  人们的处境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生病时,恢复健康就是幸福,穷困时渴求获得财富。物质条件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安宁,以及有知己好友,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幸福本身,缺少它们,会使幸福失光。不幸并不会使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沮丧,虽则这可能妨碍他的幸福。某些外在物质条件是幸福的先决条件,而这种物质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是靠机缘得来的,但幸福是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幸福是一种活动,幸福离不开勤劳,幸福生活是合乎德性的生活,幸福生活是自足的,包含着德性与快乐。

  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反对用理性来压制情欲。他认为情欲也是人的功能,人的活动,有存在的理由,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

  亚里士多德不少思想观点都是基本正确的,但一深入下去,继续探讨下去,就过了头。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有几处谈到了,在幸福观上,也有这个问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