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一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诠释史。经托马斯·阿奎那的“改造”,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达到顶峰。近代科学和哲学也大都是从肯定或否定亚里士多德开始。亚里士多德给后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他的概念和术语去思考问题,就连反对他的人也是在用他的语言模式去反对他。无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有多么不同的评价,有一个事实不容怀疑:他是西方文化的一大奠基人,他为人类探求真理开拓了道路,他的思想是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誉他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评价是中肯的,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第五章 主要著作简介

  亚里士多德知识广博,研究领域广泛,为后人留下大量著作。本章对他主要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作一简单介绍①。

  ①主要依据杨寿堪《亚里士多德范畴简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等书摘录编写。

  1.《工具论》

  吕克昂学园第11任主持人安德罗尼珂将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六篇逻辑学著作辑成一书,称为《工具论》。

  《范畴篇》共15章,是专门论述哲学范畴的著作,研究了同义词、多义词以及在语言表达中语词的表达形式和组合形式。

  这篇著作第一次对范畴作了分类,并对其中的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对立、运动等范畴作了许多论述。对实体这一范畴论述尤为详细。他明确指出第一性实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其他一切东西和范畴都依赖于它而存在;作为第一性实体的“属”和“种”,乃是第二性实体。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实体”所作的一种解释。他从“关系”出发引出“相对”范畴,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道理。在后几章又讨论了“对立”、“反对”等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

  《解释篇》共14章,主要讨论逻辑判断或命题。这部著作十分强调确定“名词”、“动词”、“句子”、“命题”的定义的重要性。他把命题看作是判断形式的逻辑分析。他提出了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而且特别研究了矛盾命题和相反命题的区别。相反命题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错误的,而矛盾命题,则有时可能两者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错误的。又分析了各种矛盾命题,如:可能有这件事,不能有这件事;偶然有这件事,必然有这件事等。这里亚里士多德讲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如果没有偶然性,就成了一切事情都是注定的;如果没有必然性,一切事情也就成了随便发生的了。在谈到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这个矛盾命题时,涉及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认为“可能性”这个词在一种情况下,它被用来指那已经实现化了的东西;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指能够实现化的东西。

  《前分析篇》分两卷73章,主要讨论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上卷讨论了三段论的结构,认为三段论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两个前提的大词和小词必须通过中词加以联接,结论是两个前提某种结合的结果。他指出三段论式的格由中词的位置决定,如果中词在两个肯定前提中,一为主词,一为宾词,或者是一个肯定前提的宾词,而又是一个否定前提的主词,这就是第一格;如果中词是肯定前提的宾词,同时又是否定前提的宾词,这就是第二格;如果中词是两个肯定前提的主词,或是一个肯定前提的主词,另一个否定前提的主词,这就是第三格。他还指出,三段论的推理中,前提是重要条件之一,他强调前提的真实性问题。另外,三段论推理,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后分析篇》分两卷53章,主要讨论逻辑中的科学论证。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知识就是一种借助于证明而获得的知识,而这种证明就是科学证明或科学推理。关于科学证明的重要性及其在逻辑中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指出,科学知识不是由感性直接得到,必须通过科学证明而获得。

  “我们不可能借助于感觉而获得知识,……因为感官得到的东西必定是个别的,而知识所要知道的东西却是一般的东西”。同时他还认为科学证明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第一性的,没有这一条件也许仍然可作为三段论式,但这三段论既不能产生科学知识也不能成为论证。下卷研究了科学证明中的因果关系,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找事物所以然的原因。在因果关系上,提出原因的四种形式,以及一因一果,一果多因的问题。

  《论题篇》共8卷83章,主要讨论辩论中证明的方式和方法。这篇著作是《工具论》中分量最重的一部。该书开头指出:“本著作是为了使人们认识到怎样根据一般所能接受的意见,对于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加以辩论,并且遇到反驳时不自相矛盾。”他提到关于辩论的好处:通过辩论使理智得到锻炼,并能够发现问题,明辨是非,在辩论中经过正反的评论得到真理。他认为在辩论中选择前提是重要的,它可以迫使对方在承认前提之后,接受由这些前提推出的结论。但也必须注意到前提愈多愈难得出结论。他指出,辩论常依赖于定义,但要建立正确的定义是不容易的,因为定义必须符合、适用于全类事物,如有一个例外,定义就会被推翻。他列举了在辩论时各种反驳形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指出对方错在哪里。

  《辨谬篇》共34章,主要讨论逻辑谬误和反驳的方式。除绪论和结论外,其余分别讨论:谬误的种类和产生的根源,对付谬误的各种方法。亚里士多德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智者派的诡辩术写的,他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在辩论中发生错误根源的性质和数目,指出论敌所犯的错误。这篇著作一开头就提到真正推理和诡辩推理的区别所在,指出由于真实和虚妄之间有一种相似,所以有些看起来好像是推理,其实不是真正的推理;诡辩家进行的种种论证和狡辩,看起来好像他们很有智慧,其实乃是一种智慧的假象。诡辩术是一种凭借外表的智慧来搞钱的技术。诡辩家就是通过这种诡辩术,“为了得到声望,然后用这种声望来获得金钱的人”。

  关于逻辑谬论的种类,亚里士多德着重分析了下面两类:一类属于语言方面的谬误,用字歧义、语意双关、字的含糊结合、分离、重音放错、误用语法形式;另一类不属于语言方面的谬误,偶然性,即把事物的本质和其偶然性混淆起来,以一概全,错认后果,即认为因果可以相互换位,证明和反驳的论据未弄清,非因而误因,把几个问题当作一个问题来处理。对付第一类谬误的办法,就是依靠那种论证关键所在的论点的对立面,例如,如果论证的关键在于误合,其消除办法就是分离。对付第二类谬误的办法,亚里士多德没有具体论述,只是原则上提及:要针对其狡辩的地方进行反击,有时反驳对方的论据,有时反驳对方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不用这些方法,而攻击论敌本身,或用拖延时间的办法,便于从容应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