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2.学说的命运 以上的叙述,好像是在讲传奇故事,不像一个大思想家著作流传的经过。按理说,不应有这么曲折的经历。吕克昂学园在古希腊时期是西方文明世界国际性的学术机构,有大量学生来求学。亚里士多德与学生们合作,把当时的几乎所有知识都进行了整理,将丰富的材料汇集起来加以系统化,对哲学及其他专门的知识领域都进行了研究,都有内容丰富的著作。吕克昂学园并未因亚里士多德的逝世而解散,也没因雅典政局的动荡而停办,而是又存在了800多年。策勒尔说吕克昂学园是“一个庞大的科学组织,设有一个大型图书馆,众多的教员以及一套正规的讲课体系”①,学园图书馆保存下创办人著作手稿,哪怕是一部分或目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学生们的笔记也应留下一些。这也许是后人的愿望或设想。奇怪也好,有疑问也好,反正亚里士多德著作手稿是经过了曲折的经过才找回,而且出现了不少错误。如从另一方面想,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怪:当时的印刷技术落后,印制书籍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又经动乱,非基督教学校被查封,遗失书稿并不奇怪。我国不也有许多思想家的著作失传了吗? 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著作经历了曲折,他的学说和思想在历史上也是大起大落。 亚里士多德死后,其著作未能及时整理成正式版本发行。尽管吕克昂学园存在多年,他的学生们基本上也都坚持他的观点,但主要是对某些学科进行研究,还不是系统研究他的著作。后来他的著作被发现并逐渐整理出来,然而由于罗马时期在哲学上占主要地位的是柏拉图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原子论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等的学说,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经院哲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凡是被认为是违反宗教教义的哲学都要受到排斥。早期的经院哲学以柏拉图的唯心论作为理论基础。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基督教是排他性很强的宗教,敌视科学研究,与把求是看作是人的本性的希腊哲学针锋相对。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对希腊哲学精神更是容忍不下。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了全部非基督教学校,亚里士多德哲学被认为是违背教义的,禁止研究。从此,古希腊哲学的后裔们携带着珍贵的哲学文献逃到东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研究也就向东方转移了。 亚里士多德著作经由波斯、叙利亚,最后在阿拉伯人那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热潮。由于叙利亚人的影响和阿拉伯人自身所具有的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阿拉伯人比较注重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阿拉伯世界致力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由此形成了具有阿拉伯色彩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者是阿维森纳和阿威罗依。而此时的西方,人们仅知道柏拉图,至于亚里士多德,知之甚少,几乎没有他的著作流传。公元12世纪,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科伦理学》《分析篇》以及阿拉伯人对这些著作的评注,传入西方,欧洲人重新见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于是,在欧洲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邃、体系庞大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把物质世界作为思考对象,把神仅仅看作是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者,而且是逻辑推论的结果,抛弃了灵魂不灭的说法,这就必然和罗马教会奉为神明的基督教神学发生尖锐冲突。这种状况使罗马教会视亚里士多德哲学为洪水猛兽。在1209年的宗教会议上,罗马教会作出决定:任何人不得转录、阅读或以某种形式保存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违者革除教籍。但“决定”并未扼杀亚里士多德著作,也未阻止住其学说的传播。罗马教会不得不认真考虑在思想上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哲学,教会内部也没有一致的认识。 弗兰西斯教派形式上接受了一些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容,但在原则上却拒绝采纳亚里士多德哲学;拉丁阿威罗依派主张全面接受亚里士多德哲学(实际上是阿拉伯人阿威罗依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当时的正统经院哲学形同水火,无法让罗马教会接受。显然,两种观点都行不通。于是有人在寻找既采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又要维护基督教教义的地位,即寻找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途径。托马斯·阿奎那①的老师阿尔伯特首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利用柏拉图主义的一些思想,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了改造,力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以求与基督教教义的和谐一致。但未成功,未竟事业由他的学生阿奎那完成。 ①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226-1274),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家庭,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称为托马斯主义。一生坎坷,至死未获得罗马教会的明确支持。死后其著作在罗马教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被封为“圣徒”、“天使博士”、“圣师”。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正式定他的哲学为官方哲学。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等。 以上是说欧洲基督教已认识到可以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阿奎那致力于这一工作,他从亚里士多德哲学出发,借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些范畴,讨论哲学最一般的问题,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的存在,历来是基督教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阿奎那之前,奥古斯丁曾经借助人的内心思辨的途径证明上帝的存在。奥古斯丁之后,安瑟尔谟根据人们心中有上帝的概念,上帝由于其至高无上性必然既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从而推论出上帝的存在。 两个人的论证都受到人们的反驳,特别是安瑟尔谟的论证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从概念推出现实存在,在逻辑上说不通。托马斯·阿奎那用另外的方法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从神学立场出发,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一些能够为基督教可利用的内容,如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存在与本质、实体与偶性、潜能与现实、可能与必然、形式与质料等范畴,首先确定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然后根据“无限追溯不可能”的原则,得出一个最初的原因,最后断定这最初的原因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或者在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第一原因”等概念和基督教上帝之间直接划上等号,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解释宗教教义,论证上帝的存在,也就使原来被教会排斥为异端邪说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变成了教会的官方哲学。后来,教会又规定:从1366年起,包括罗马教皇的使节、红衣主教等僧侣,都必须精读并按宗教意图解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否则就不能得到优等学位。巴黎的文教法还规定:学校除《圣经》外,一切知识均以亚里士多德的书籍为准。他的著作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绝对权威。 欧洲文艺复兴兴起后,人们重新拿起怀疑和批判的武器,提倡解放思想,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摆脱被经院哲学歪曲解释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的束缚,当时几乎每一种知识进步都是从攻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了众矢之的。近代哲学在清算经院哲学时也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不完全正确,他被捧上天,那是基督教教会政治上的需要,是他那被歪曲了的思想成了教会的精神支柱。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有许多错误结论,但科学并没有全盘否定亚里士多德的功绩。 黑格尔之所以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特别详细地叙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一方面固然是他的学说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是被歪曲最多的人,要恢复本来面目就要下点功夫。在将披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上面的神学外衣剥掉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亚里士多德在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许多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如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家们,都承认他是他们这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近代欧洲哲学,包括康德和黑格尔,也都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吸取了思想营养①。 ①关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命运,参看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篇,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叶秀山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10页;谢庆绵等主编《西方一百个哲学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2页;王宏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介绍》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84页。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