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上页 下页
一二


  现在蒙巴顿四十六岁,准备承担一生中最艰巨的任务。此时他年富力强,博学多识。由于海上战斗生活和多年担负重要职务,他遇事当机立断,指挥若定。他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抽象的思想家,然而他心智敏慧,富有精辟的分析能力。他深信自己能取得成功。当他还是一位青年军官时,在一次划船运动比赛中,他指挥的小组由于采用他发明的别具一格的划船方法,最后终于一举夺得冠军。当有人指责他的别出心裁的划船方式时,他冷冰冰地反驳说:重要的是“必须第一个到达终点线”。

  蒙巴顿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富有必然取胜的精神面貌,为此,他的诽谤者认为,这正是他的傲慢所在。当丘吉尔任命他出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时,他请求给予二十四小时考虑时间。

  “为什么要考虑这么长时间?”丘吉尔抱怨说:“难道您感到无力胜任此职吗?”

  “阁下,我的天赋弱点在于过分相信自己。”蒙巴顿反驳说。

  在未来的数星期内,维多利亚女皇的曾孙大概对自己不会如此始终不渝地自信吧。

  * * *

  甘地每到一地,总是举行同样的仪式。这位活着的亚洲伟人每次抵达一村庄后,首先走进一间茅屋,当然最好是穆斯林居住的房舍,然后请求主人予以款待。如果遭到拒绝——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甘地再去叩另一家的门。他透露说,“如果大家都拒不接待我,我只好到树荫下歇歇脚。”甘地依靠村民施舍的食物度日,诸如水果、蔬菜、山羊奶和椰子汁。

  每天,甘地按照周密的计划进行活动。对他来说,时间犹如一件时刻萦绕脑际的头等大事。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是上帝的恩赐,必须用来为人类服务。因而他精密安排时间,随身携带一件稀世之物——一只价值八个先令的英格索尔牌怀表——,用一条细绳系在腰部。他每天凌晨二时起床,诵读《薄伽梵歌》,然后进行晨祷。之后,他蹲在地上,用铅笔书写回信。他的每支铅笔一直使用到手握不住笔头时才扔掉,因为在他的眼里,铅笔是某个兄弟的劳动成果,如果浪费它,意味着你对他的劳动无动于衷。每天清晨同一时刻,他饮用掺盐凉水,清洗肠壁。甘地热衷于自然疗法,相信它能带来好处,消灭肠内毒素。如果圣雄请求某一信徒为他洗灌肠壁,那么后者心里明白,他和甘地已成莫逆之交。太阳出来时刻,甘地走出茅屋外出散步,和村民们会晤交谈。

  为了恢复某地的平静和安全,甘地发明一种独特的方法。每次抵达一村庄时,他首先寻找一位愿意聆听他教诲的印度教徒负责人和一位穆斯林负责人。找到之后,他说服他们居住在一起,使之成为维护该村宁静气氛的保证人。如果穆斯林攻击同村的印度教徒,那么穆斯林负责人必须保证进行绝食,直至死去;印度教徒首领也必须恪守同样的誓言。

  在诺阿卡利县各地血迹斑斑的道路上,甘地不仅仅致力于泯除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怨恨,呼吁他们要兄弟般地和睦相处。每当他感到某一村庄的局势发展对他有利时,他的仁爱宣传立即涉及到更广泛的范围。对他来说,印度是由广大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的农村组成的,正象他每天访问的村舍一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印度农村。他殷切地希望,新生的印度必须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村,为此必须使它们摆脱往昔的陈规陋习。

  “我想告诉你们如何保持你们村庄的饮水卫生,如何保持你们的个人卫生,”他向村民宣布说:“我将教你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你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从你们头顶上的苍穹中汲取生命力,如何吸收你们周围的新鲜空气,增强你们的生命力,如何合理地利用太阳之光。”

  这位年迈的先知,具有无穷尽的精力。他执拗地相信,必须用具体行动改变现实。无论是为一位麻风病人配制一副泥土混合药剂,还是准备和副王讨论,甘地往往同样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他的不少信徒为此大为恼火,认为办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他陪同村民们来到林边,有时帮助他们择地打井。他视察公共厕所,如果某村庄没有公厕,他告诉他们如何建造,甚至和村民们一起施工。甘地认为印度人口死亡率过高的原因,在于卫生条件恶劣,因而他多年来奋斗不息,反对在大多数人赤脚走路的地方随意吐痰、擤鼻涕、大小便的恶习。一天,他心血来潮地说道:“如果我们全体印度人同时吐痰,那么唾液可形成一泓潭水,足以淹没三十万英国人。”然而当他看到一位农夫正随地吐痰时,他立刻和颜悦色地加以制止。他走进村民的家里,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木炭和沙土制作饮水过滤器。甘地经常这样说:我们现在所作的事情与我们有能力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能够解决当今人世间的大部分问题。

  甘地每天晚上举行祈祷大会,同时邀请穆斯林参加。晚祷会上,他首先诵读《薄伽梵歌》,然后有意识地背诵几段古兰经经文。会上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提出任何问题。一天晚上一位村民请他不要在诺阿卡利地区浪费时间,最好还是回到新德里和真纳以及穆斯林联盟进行谈判。

  甘地回答说:“一位领导人仅仅是他所领导的人民的化身。但是后者首先需要有人指引带路,以实现自身的平静。”他继续说道:“人民要求和睦相处的愿望,必然在其领袖们的行动上得到反映。”

  甘地认为,如果穆斯林居民同意恐惧不安的印度教徒返回家园,这说明该村已理解他的教诲。然后他上路启程,奔向十五或二十公里以外的另一村庄。他们往往在七点三十分动身。甘地走在前面,后面紧随一帮信徒,离开芒果树掩映、池塘纵横的村庄。在他们经过的地方,一群群鸭鹅发出嘎嘎的叫声。他们艰难地行进在树根丛生、尖石嶙峋的蜿蜒曲折小径上,或者穿过一片片沼泽地和布满荆棘的不毛之地。有时他们陷入深过膝盖的淤泥里。抵达目的地时,圣雄赤裸的双脚往往鲜血淋漓。开始工作之前,甘地把脚浸泡在热水盆内,然后沉浸在苦行游说活动的安逸享受之中。他吩咐忠诚不渝、妩媚多姿的侄孙女摩奴,用一块石头为他按摩双脚,减少痛苦。

  * * *

  三十年来,为了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甘地拖着这双布满伤痕的双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巡视成千上万个类似他今天访问的农村,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和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出没于巍峨壮丽的帝国宫殿的客厅里,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