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莎士比亚 | 上页 下页
二五


  §《一报还一报》——善恶纠结

  这个剧作和《终成眷属》一样看了使人很不好受。

  因为其中充满了尘世的丑恶,而善恶的界线又不如早期喜剧中的那么清晰。可以说作者对越来越不如人意的现实失去了得心应手的控制。

  象许多莎剧剧本一样,《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取材于旧的剧本和故事,而其剧名则来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节:“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Measure)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按照更仁慈善良的圣训,要以德报怨。这里虽用《圣经》词语,却非宣传教义。以暴易暴,牙眼相报,是现实世界的法则。《一报还一报》在中国上演,取名《请君入瓮》,就是这个意思。

  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公国。这里的公爵施文森修一贯性情宽厚,垂拱而治,在深受臣民爱戴的同时,也助长了国内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前曾有过一条法律规定,如果一个男人跟他的妻子以外的女人同居,就得被处死刑。现在因公爵行无为之治,这一类的犯罪愈益增多,使公爵很不安。他想恢复法制,又担心从宽容一下子变为严厉,人们受不了,把他看成一个暴君,影响他的声誉和国家的安定。因此,他决定暂时离开维也纳,另派一个人代行职权,整肃法纪。他和许多廷臣都认为素有“圣人”之称安哲鲁的最能胜任。公爵也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他的品行。这样,安哲鲁代理执政,公爵出巡。但公爵没走多远就乔装打扮成修道士返回维也纳。

  年青人克劳狄奥与未婚妻同居并使她怀孕违反了那条刑律。安哲鲁上任伊始为儆效尤判他死刑。克劳狄奥的姐姐伊莎贝拉向执政求情,安哲鲁起初坚持法律的公正和无私,说,判克劳狄奥罪的不是他,而是法律。即便这是他儿子,他兄弟,也不能徇私情。而且决定第二天就执法。伊萨贝拉则强调仁慈的重要性和它对于人世的好处:“请老爷相信吧,凡是大人物的装饰,不论是国王的王冠,摄政的宝剑,元帅的军杖,还是法官的礼袍,都一半也比不上仁慈那样能表示他们的高贵风度。”

  但后来安哲鲁为她的美貌所打动,心里转起不良的念头。他的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几次要转身离去,都停住了脚步,因为他太想再看看伊莎白拉美丽的容颜,再听听她天仙一般温柔的话语。终于邪恶占了上风,他提出以伊莎贝拉的贞操换取她弟弟的性命。伊莎贝拉当然不从。这件事被隐藏在城内的公爵知道了,就订了一个移花接木计,让伊莎贝拉答应下安哲鲁的要求。原来公爵早已掌握了安哲鲁以前的一些不光彩的隐秘,他因为未婚妻玛丽亚娜家道中落而无情地将她抛弃。公爵就让玛丽亚娜冒充伊莎贝拉夤夜赴约。

  安哲鲁不知是计,在满足了性欲之后,还出尔反尔要坚持法律的“正义”,下令将克劳狄奥处死。危急时刻公爵命令狱卒用另一名死囚的首级替代。公爵到法庭上揭穿了事件的真象,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安哲鲁,这个一贯被人们称为道德卫士的人原来是个伪君子。

  因为玛丽亚娜和伊莎贝拉求情,公爵赦免了他,命他与玛丽亚娜成婚。公爵本人呢,在这件事中爱上了伊莎贝拉,现在也比翼双飞。而维也纳的风气从此也更加淳厚了。

  然而达到这种淳厚状态,获得这个团圆结局的手段却是不淳厚、不光明正大的。许多莎剧批评家都认为这是所有37部戏中最让人厌恶、给人不舒服感的剧作。我们在《威尼斯商人》中曾看到了快乐世界中的一团阴云,即夏洛克身上所有的矛盾。在《一报还一报》中,这阴云的面积更大了,不愉快的事物愈益增多,法律松驰,社会混乱,道德沦丧,有虚伪和欺诈,有盗窃和奸淫,有监狱和妓院等等,总之,龌龊的东西比比皆是。

  安哲鲁这个人物和夏洛克一样是复杂的,他有伪善和卑鄙的一面;但他追求伊莎贝拉也部分地出于对她的赞赏和爱慕,我们也看到了他为了自己这种行为良心上受的折磨。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伊莎贝拉在为弟弟求情时说的一段话:“老爷,请您扪自己的良心问问,看您会不会犯跟我弟弟同样的罪过。要是您的心窝里也有这种犯罪的念头,那就请您不要杀我弟弟吧!”

  既然伊莎贝拉认为弟弟与心上人同居是不超越人情的可以宽恕的,那么安哲鲁向伊莎贝拉求爱除了手段不正当之外,不也可以原谅,至少应予以理解吗?

  一些正面人物形象也值得推敲。克劳狄奥与未婚妻同居犯罪,急急地去找姐姐,让她无论如何要去向安哲鲁求情,先就动机不纯。当他知道了安哲鲁对姐姐的无理要求,不但不安慰她,反而为了自己活命,劝姐姐答应这要求并竭力为安哲鲁的行为开脱。开始他的犯罪,是置法律于不顾,这不算怎么严重,因为法律自有它的毛病,而后来他却犯更重的罪,乃是道德的败坏和廉耻的丧失。

  公爵文森修实际上是个伪君子。他想整顿社会风气而又不愿得罪人,于是躲起来让安哲鲁当替罪羊。

  他本来对安哲鲁就不放心,故采用欲擒故纵法,当众盛赞他品德高尚,表示对他很信任,实际上早已掌握了他的阴私,藏在暗处伺机揭穿底细。他没有资格扮演一个正义的守护神的角色。一报还一报,这个半斤,那个八两,这里没有公平的衡量者。《马太福音》里还有一段话是:“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正可以用在公爵身上。

  早期喜剧中的人物都是那么单纯、可爱,现在呢,人物复杂得多、凝重得多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将要进入高峰期即悲剧期。他的悲剧代表作,所谓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和《奥赛罗》以及其他一些名剧将他对现实对人生认识的深刻及戏艺剧术之纯熟推到极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