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释迦牟尼 | 上页 下页
四四


  哪料,他们一进来就礼拜,颂扬佛陀气度恢宏,学问超世,令人叹服,请求改弦易辙,随佛陀出家学道。佛陀并不想跟他们攀谈佛理,议论学问,只想探一探他们的心灵是否空灵彻悟,廓然灵朋。于是,便问他们,昨天弟子阿舍婆誓对舍利弗说了些什么。当佛陀知道后,就顺便问他们:“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含义何在?”

  舍利弗和目犍连一致回答说:“世人以四大观身,而入如幻法门。所谓四大,即在身体中,坚者是地,润者是水,暖者是火,动者是风,虽然各有名目,然如幻如影,似有似无……”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们的解释很有见地,看得出来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佛陀很满意,认定他们确实是婆罗门中的佼佼者。

  佛陀当天就接纳他们为自己的弟子。

  舍利弗和目犍连,这两位蜚声古印度的大婆罗门,大学者,后来成了佛陀十大弟子中的人物。此后他们一直辅佐佛陀以正法教化人间,对佛陀教义的弘扬,劳苦功高,其德性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舍利弗聪慧过人,辩才出众,人称他“智慧第一”;目犍连修炼绝妙,据说“能飞上兜率天”,故人称他“神通第一”。不幸,后来自犍连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杖击致死,成为伟大的殉教者。

  现今的一般寺院中,站立在释迦牟尼左右的两位比丘像,一老一少,老的是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也有另一种佛像,佛陀左右两比丘年龄相仿,即是舍利弗和目犍连。

  在他们皈依稍后,佛陀证悟前的妻子耶输陀罗公主、佛陀之子罗睺罗和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王妃,也都相继剃度,皈依佛门。舍利弗和目犍连,与他们齐名列入史册,载入真经。佛陀灵心慧眼,对舍利弗和目犍连这两个洞达人生、修持绝卓的门徒,一生怀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在几十年后,佛陀于拘尸那伽河边涅槃的前夕,还沉吟着:

  “学我者,舍利弗和目犍连也。知我者,舍利弗和目犍连也!”

  可惜,这两位贤德弟子在佛陀涅槃以前,就先师而殁了。

  自从舍利弗和目犍连率众脱离婆罗门,皈依佛陀后,对印度宗教界是一次很大的冲击。一时间,众生竞相信仰和皈依佛门,每天前来礼拜、听法和皈依者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竹林精舍门庭若市,京城里的人都渴望到这里来化颠倒为清静,求得方臻圆妙的今生和自在受用的来世。

  于是,婆罗门和其他三教九流对佛教嫉恨得如疯似狂,他们唯恐佛教的势力日益崛起,于是各教派倾巢出动,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毁誉佛教。这种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佛教的羡慕和嫉妒而引起的。一时之间,各教派四下出动,造谣中伤,甚嚣尘上,沸沸扬扬,胡说什么近来从他乡异地来了一个花花太子,妄图以宣讲教义为名,破坏和离散众生的家庭,断绝众人的宗嗣。他诱惑世人剃度出家,乃是从母亲怀中夺走儿子,从贤妻身边夺去丈夫……居心叵测,最后要达到人间断子绝孙、毁灭人群的目的……

  智者尊严;勇者宽宏。

  佛陀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后,安抚弟子们不要牵系于心,真正的佛教,是引导众生了达人生的真谛,却灭生老病死的哀苦,非但教人要做人,而且教人做完美的人;非但教人群繁衍,而且要教人建创一个永远安详和平的世界。学佛并非要把世间的房舍都改为庙寺,也无需人人剃度出家,在家中信奉佛陀之法,也能近而体味人生的苦涩,远而洗去迷惘,彻悟正觉,修善成佛。

  于是,佛陀的弟子们,朝夕乞食,行走在街上,逢人就宣讲佛陀的道理。感情会通畅,理智会升华。没过几天,空疏冷漠者开始亲近佛教,固执顽强者开始了解佛教,到竹林精舍来拜望佛陀的人更多了。

  佛陀白天在经堂里给弟子们演说修行的真经,晚上叫他们练习背诵。于是,每到夜静更深时,整个王舍城都能听见竹林精舍里传出来的诵经声。那是世间最动听、最悠扬的声音,伴着那响亮的钟磐声,显得清新而又哀怨。任何心灵上有一点污垢的人,均能涤荡清净,悔悟自新……

  竹林精舍的经声情真意切!
  那是净化和洗涤众生心胸肺腑的声音!
  使险恶者听了扪心自悔;
  使善良人听了勤于觉照。

  在琅琅的诵经声中,今世缓缓地消退,来生的太阳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在参禅上做得最为鉴知自心、出类拔萃者,就是三千弟子中的两位大学者舍利弗和目犍连。这两位叛离婆罗门教的善知识者,可谓后来居上,知心了悟,处处无往,处处能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