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释迦牟尼 | 上页 下页
一七


  顷刻,象车经过一个竹篱瓦舍的山村,看见人们来来往往。农夫们有的在田间劳苦耕耘,有的满腿泥巴,挥动长鞭,吆喝羊群;有的赤身裸背,肩挑重担远行……悉达多见景生情,思绪起伏。他想:我们空身乘坐在舒服的象车上,游山玩水,逍遥自在;而他们非但无车代步,反而要在日晒雨淋中,面对黄土,背朝青天。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是血肉之躯,两相比较,劳逸悬殊,差似天壤。同是人类,同是父母生育,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直到后来,他真正转迷为悟时,才揭明佛法,弘扬人群平等的宗旨。在大乘佛经典中他说:“菩萨忍受一切之恶,对待众生以平等,如大地之牢固不倾。①”这就是说,在博大慈祥的佛法面前,芸芸众生好似以儿女之身在慈母的怀中,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以其强而霸,不以其弱而卑。其中,甚至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以外的芸芸生物——禽兽鸟虫。他们一行人,晓行夜宿,一直向西印度进发。经过二十多个昼夜的颠簸,车抵西印度的密缔山麓。悉达多仰头一望,只见这里峰峦起伏,群山重叠,一眼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莽莽苍苍,完全被晓雾萦绕着,扑朔迷离,胜似世外仙境。

  ①见《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跋陀罗尼老师指着这座气势磅礴的高山说,这就是隐士毗奢密多罗隐居的地方。他们望着那险崖绝壁的山势,知道山中道路崎岖,车辆难行,便将随从们安顿下来。悉达多和师傅只选了两名精壮相随,一行四人,觅路入山。

  原来,这座密缔大山,跋陀罗尼从前曾经来过一次,只因山路迷离,他约略记得一点。一路上,只能由他头前领路。途中,山路惊险曲折,崖高岩巉,惊人心魄。所过之处,林木蔽障,乱石纵横,挂衣碍步,很不易行走。如此约行进了七八里路,山径才稍渐平坦。又绕过一个山崖转弯,只见悬崖劈空,壁立千仞。山巅僻处,老远有一座石屋,掩映在峰壑争秀的山峦中,四周古松成荫,翠柏环抱,别是一番洞天。悉达多自出娘胎,还从未见过这样天然优秀的境界,真好似来到世外仙境,天外桃源,感到一种难以体味的神秘和空灵。

  跋陀罗尼老人遥指着那座远处山崖上的石屋:“太子,你看没看见那个地方?”

  “老师,我看见了。那可真是个幽静地方啊!”

  “那座石屋,就是隐士毗奢密多罗静修的地方。”

  悉达多一听,激动得抑制不住怦怦跳动的心,既顾不得山路艰险,也无心赏览风景,急不可耐加快脚步。又走了一段山路,才来到石屋前面。抬头一看,这座石屋,是依着山石天然之势,粗略砌造而成。门前几步之距,面临悬崖,下面峭壁直起,无可攀援。除非有翅的飞鸟,连野兽也休想上去。

  这时,太子驻步仔细观望,见前后虽有通幽的曲径,但与石屋互相隔绝。除此之外,再也看不见第二条路径。悉达多怀着难以捉摸的心思,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石屋,惶然不知如何起步:“老师,我们大概是走错了路吧!照这样走下去。我们怕是进不去了。你看,路断了。”

  那两个随从,也只顾站在一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跋陀罗尼胸有成竹地嘿嘿一笑:“太子,你毕竟是在深宫幽院里住惯了,少见多怪,不知这山中的奥妙。请你不要着急,跟着我往前走吧!”

  老人一边说,一边上前引路。走了还不到五十步远,只见右侧狭口处,突出一块十来丈高的怪石,苔痕斑驳,形状可怕,好像一头仰天长啸的雄狮,张着石洞般的巨口,势若张爪捉人而吞,看着令人脊背发凉。那“狮子头”离开地面,足有一丈多高。只有一条像前腿似的高石,作支颌之势,与站立处相接。高石波梭不平,无异于天然石阶。只见跋陀罗尼搂起衣襟,回头喊一声:“来吧,跟我上去!”然后拾级而上,步履轻松。

  太子跟踪上攀,背后两个随从,也爬将上去。四个人连成一串,鱼贯而登。跋陀罗尼首先来到狮子口跟前,回身向悉达多招招手:“太子,你看,我们要进入这‘狮子口’了!”

  “啊!……”

  悉达多不禁骇然,倒抽了一口凉气。

  老人带头钻进“狮子口”,仍然在前面领路。悉达多等紧跟其后。走到“口”里,伸手不见五指,不分东西南北,脚下高低不平。大约走了五十步的光景,忽见头顶上一线天光,由上而下,射入洞中。寻光看去,却有一道石阶,曲折斜转,上达洞口。悉达多身临其境,看到如此奇怪的石洞,觉得非常有趣。一路上,曲折盘旋,大约走了一百多级,才出了洞口,突见天日,豁然开朗。这时,一行四人站在石狮的脊背上,举目四望,奇险莫测,身子好似飘飘欲仙,犹如在云雾里腾云驾雾一般。再放眼环视左右,苍松翠柏,青竹流泉,奇花异鸟,别有一番世外幽雅宜人的景色。悉达多不禁心神大快:“啊,真是世外仙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