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苏格拉底 | 上页 下页 |
五 |
|
前来的人中的阿波罗多罗斯素有“狂人”之称,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主要描述此人。他与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梯斯忒涅斯十分亲近; 赫耳摩格涅斯的兄长卡里亚斯很富裕,由于赫耳摩格涅斯研究哲学,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这样花费很大,要是没有其兄卡里亚斯的资助是不行的。撰写《回忆苏格拉底》一书的作者色诺芬,从赫耳摩格涅斯那里听到不少有关苏格拉底言行思想的谈论,于是就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再经核实、加工,撰写出了《回忆苏格拉底》这部重要的著作; 还有亚士契尼斯,人们在他的名字之前冠以“苏格拉底”,即“苏格拉底的亚士契尼斯”,为的是不要与同名的智者亚士契尼斯相混。此人年轻时相当落魄,为此,柏拉图将他推荐到狄俄尼西索斯二世的宫中,他被委任了相当大的官位。因此,这个人对柏拉图著作当中提及的每个人都十分崇敬,并对他们评价极高; 库托西帕斯家住雅典的帕阿西尼,生来性格就十分善良,不傲慢,很年轻。他的堂兄是美尼克西纳斯,柏拉图有一篇文章名为《美尼克西纳斯篇》,此人就是该篇中的主角; 希米亚斯和忒比斯是《斐多篇》中主要的两个对话者。这两个人在塞瓦是普罗泰戈拉斯学派菲力勒斯的弟子。意大利放逐普洛泰戈拉斯学派的成员,他们把塞瓦地方作为自己的避难所。色诺芬在他的《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认为希米亚斯和忒比斯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另外,在牢门外等候的还有艾乌库勒斯,他信奉麦加拉学派的学说,再有特普西安,他与艾乌库勒斯稔熟,交谊很深。在苏格拉底就义之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柏拉图只得住在这两人的家里。 以上这些人,不是苏格拉底的朋友,就是他的弟子,他们都在牢门口等候,待看守开门后他们能进到囚室去最后和苏格拉底见一面,听他最后一次的教诲。 监狱大门的看守来了,让聚集外面的人再等一会,并下了命令,没得允许,门外的人一律不让进去。大门的看守又对他们说道:“现在有11名执法的监狱刑吏队在苏格拉底的囚室中正为他解开锁链呢,因为他今天一定要就刑。” 大门的看守说完上面的话就走开了。当时雅典城邦的监狱里设有由11人组成的刑吏队,其中有一人是秘书,处理经常性的事务,其他十人分属十族,每年改选一次。这时有一名刑吏从囚室里走了出来,通知在外面等候的人进去。他们进去后看到刚打开了锁链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妻子克珊狄波斯抱着孩子坐在一旁。她看到这些人进来后立刻放声大哭,于是对苏格拉底说道: “你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好好地与这些亲近的友人谈谈吧!” 苏格拉底不愿看到自己妻子悲伤的可怜样,于是对克里同说道: “克里同啊,请你带她回去吧!” 听了这话,两三位跟随克里同来的人将一面哭泣、一面挣扎的克珊狄波斯带回去了。 这时,苏格拉底又坐了下来,将两只脚舒展舒展,并用手揉了揉,表现得十分从容自若,似乎他要和在旁的友人及弟子谈到日落他就刑为止。被苏格拉底解救的,对他十分崇敬的斐多在一旁,看到苏氏这时如此镇定,毫无一点哀愁的样子,感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苏格拉底即将就刑面临死神还如此安然、悠闲,甚至感到欣慰呢?这并非他矫饰装出来故作镇静,而是真实的,出自内心的表现。因为苏格拉底深信,在人去世后,即死后,只是离开他现存的世界,而进入另一个境地,这就是幽冥,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阴曹地府。苏格拉底认为,那就是“充满希望”的开始,而且只有通过死亡这道门,才能使原来的躯体得到解脱。苏格拉底说,人生就像是一出戏的排演与预演,而这出戏是由上帝执行导演的,上帝善意将灵魂置入躯体这个“栅栏”中,“死亡”就表示灵魂获得释放,然后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在那里将能更加自由地透悉真理和事情的本原。这样,死亡对于一个善良的好人,就如一出好戏就要鸣锣开始了。就此,苏格拉底还说,对于坏人,也就是那些作恶多端不思悔改的人,必须遭到业报,也就是有报应,然后才能获得解放;相反地,多有善举,心地善良,则有好报,得到奖赏。例如,渎神、破坏神殿、杀人或是对父母忤逆不孝的人,都会被扔入深渊,苦受煎熬。而那些多行善举、心地善良的人则可以升入天堂,然后在那里过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以上就是苏格拉底有关灵魂转移,即灵魂不灭的见解,而他本人对此也深信不疑。这样,他在即将就刑、面临死亡时安然平静、泰然自若。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的先哲,在他70年的生涯中,他大半生致力于哲学、伦理的研究,并对之身体力行,竭力使“灵魂臻于至善至美”,期望在自己故后能升入自由自在的永生世界。他对此满怀希望,充满信心,急切地期待着进入未来的世界。苏格拉底有关灵魂转移或灵魂不灭的论点,遂而成为泰西学术与道德上的传统,迄今两千多年一直在发扬光大。这一论点也是基督教理论的先声。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