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契诃夫 | 上页 下页
二三


  “你没有一点做好工作的打算……上一回你偷懒我就很生你的气,请原谅,不要为自己辩白,讲好限期完成,你已有承诺,所以我就不听任何辩白,我不听,而且也不懂那一套。”

  对待劳动的态度几乎已被契诃夫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这点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见到。

  才能就是劳动,才能就是责任感,才能就是良心。

  5.要有坚毅意志

  才能就是力量,才能就是坚毅,这也是契诃夫的深切体验之一,是他本人意志的体现。

  契诃夫深深爱着兄长们,但他一点也不迁就他们对艰难生活,对出版作品,对物质生活的贫困,对自尊受到的打击以及对孤独和愁闷等等经常的埋怨情绪。当然他深知遭受报社剥削的亚历山大的埋怨也有不少充足的理由。

  当他从抱怨的性质中感觉到哥哥的劳动意志已经衰竭时,他仍然经常为他的软弱而感到难为情。

  他本人任何时候也没有对谁抱怨过。

  然而,他的整个一生,从童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灾难、贫困、沉重的劳动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累赘。

  高尔基在致苏沃林的一封信中写道:“契诃夫说过‘没有任何事情比失去生活欢乐,被迫变得冷漠,为生存而斗争更枯燥更无诗意了’……对他来说还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为生存而斗争’,而且那是在一种难堪的不光彩的每日为一块面包费尽心思的情形中,不是为自己争一小块面包,而是为一大家子。他把青年时期的全部力量消耗在这些失去欢乐的奔走操劳上,令人奇怪的是,他那时竟然还能幽默得起来。”

  布宁回忆说:契诃夫的沉着冷静说明他天生的罕见的毅力。例如,有谁听见过他的抱怨?而抱怨的理由却是很多的。他忍受着青年时期的贫困,为一大家人工作,而挣得的钱却微乎其微。而且是在摧残最旺盛的灵感的环境中:在狭小的房间里他坐在桌边写作,周围不仅坐着全家人,还有那么一些客人和大学生。说话声、嘈杂声不断传到耳边。但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也没有听见他对命运发过牢骚,倒不是因为他对生活的需求不高,虽然他的生活方式是少有的堪称高尚的俭朴,但他那时并不容忍那种单调乏味的枯燥的生活:有15年的时间他曾患着难治的疾病,正是这种病魔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凡是病人都爱倚仗特殊优待,用懊恼的、痛苦的音调不断唠叨自己的病痛来折磨周围的人;但契诃夫对待生病和死亡的刚毅精神真正使人惊叹!

  甚至在病得最沉重最疼痛的时候,也没有人怀疑他这种精神!

  “你身体不舒服吗?安托沙?”当他的母亲或妹妹看见他整天闭着双目坐在沙发上时问道。

  “我吗?”他睁开双眼,平静地回答,没戴夹鼻镜,目光是那么明亮温和。“不,没什么,只是有点头痛。”

  凡是接近契诃夫的人都为他的道德力量所折服。

  克尼佩尔·契诃娃给他写信说:“我的意志刚强的人”,她在另一封信中对他说:“你是一个刚毅的人,你能默默地忍受一切。”

  然而这种力量完全不是“天生的”,是加强自身修养而获得的,是通过劳动“赚得的”。他用劳动和牺牲获得了一切,一切。

  他十分清楚才能还少得很!进而他同样十分清楚,才能很多,很多!

  6.必须超越自我

  才能若要发展必须人格化,就是一个人与自己的才能和谐地融为一体,也就是跟自己的人格、思想、品行有机结合。

  在契诃夫和才能主题有关的小说系列中,有一篇实际上是为尼古拉写的,他定名为《才能》。顺便指出,在1886年同一年里契诃夫如此多地思考才能的本质问题,看来不是偶然的。例如他给尼古拉的信,小说《强烈感受》、《天才》,给亚历山大的信等等。这一年是他一生中以格里戈罗维奇的信为标志的、以提高自己的才能的责任感而倍增光彩的一年。

  小说《天才》描写的是三位“大有成名希望”的艺术家。他们一个搞人物画,一个搞风景画,一个搞历史画,都有点才气。但他们耽于幻想而不切实际,想成名而不愿付出劳动代价。

  那位叫叶戈尔·萨维奇的,在脑子里勾画将来怎样成为名人,想象他的作品是什么样子,报纸怎样评论他,商店怎样出售他的照片,一大群女人怎样向他献殷勤等等。但他没看过多少书,偶尔看看果戈理的作品,可是看到第二页就睡着了。朋友问他画了多少素描,他到床底摸索了一阵,拿出一幅油画,那上面满是灰尘和蛛网。

  风景画家、历史画家跟他是一路货色。他们三人凑到一块儿大发成名畅想,谈得没完没了,又激烈又真诚,兴奋得忘乎所以。好像什么前途啦,名位啦,金钱啦已经拿到了他们手中。然而到那时他们还没有干出一点成就,他们却那么高兴,充满豪情,寄希望于未来。

  这篇小说在初版时,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情绪那么激昂不是别的什么,好像是孩子们的艺术游戏。”没有劳动的任何天才,只是小孩的天才游戏。

  才能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套用一句格言,可以说:惟有才能人格化,你才能每天得到它。

  才能的人格化,就是说人跟才能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净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使才能超越自己原来的水平。当一个人和自己的才能相脱离时,只可能有比天赋更差的渺小的才能。才能应当完美地“扎根”

  在自己的主人身上。这个比喻是属于聪明的亚历山大的。可以认为,他本人没有完全意识到他诙谐诗篇中的自己的思想,因而他感到那么深沉的悲伤和困窘。这首诗是1885年他为祝贺安东·契诃夫生日而写的。

  母亲生了我们五兄弟,
  我们五人来到了人世上。
  但是只你一个人有才华,
  好像燕尾服穿在公子哥儿身上。
  而我在你面前显得很渺小,
  请用你的灵光把我们照亮!

  才能“扎根”安东的兄长身上,没有那么合身,没有那么和谐,没有跟他们融合为一体,妨碍了他们,他们也妨碍了它。他们没有“和自己的才能融合为一体”。安东·契诃夫以巨大的劳动作代价,把自己的才能融合成一个整体。才能越大,对劳动的需求越大!

  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是一个有天赋的善良而懦弱的人。可惜!没有运用自己的才能,虚度了整个一生。他变成了拉货的驽马,低劣报纸的小伙计。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