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尼采 | 上页 下页 |
四 |
|
除了写诗外,他对音乐的热情也丝毫未减。他到普夫达学校不久,就成了学校合唱团的一员。另外,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宾德、克鲁特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文学和音乐的小团体——“德音志”社团,他们每人每月提交一篇文学或音乐作品,彼此交流和批评。同时他们还自筹经费,订阅了《音乐报》等刊物。尼采经常与朋友戈斯多夫到学校的琴房里去,在那里他会即兴弹奏钢琴,而且发挥得极佳。戈斯多夫曾对此作过高度的评价:“我不认为贝多芬会比尼采在即兴演奏时更动人,尤其是在天空出现雷鸣的时候。”在此期间,尼采的音乐兴趣开始发生变化,从古典音乐转向了现代音乐,他认为现代音乐也是有着很多魅力和潜质的。一段时间内,他甚至开始考虑把音乐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并非常严肃认真地创作了一首名叫《受苦得自然之旨》的乐曲,而且还参加了学校一个名叫《十八岁的上校》剧本的演出。 由于对文学和音乐的爱好,尼采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浪漫而富有想象力,也越来越大胆,他开始对基督教的严规戒律感到了厌倦。1862年4月,尼采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短论《命运和历史》。在这本书中,尼采对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朽、《圣经》的权威、神灵的教义等内容都表达了初步的怀疑,他说:“我们现在甚至都不知道人类自身是否仅仅是整个宇宙、整个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也不知道人类是不是上帝的主观表现形式人类自身是一种手段呢?还是一个结局?”从此,他对上帝这个偶像越来越不相信了,他对神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了,他开始以为神只是人类虚设的一个瓷器,人可以塑造它,也可以打碎它。伴随着对上帝的怀疑,尼采的哲学思想也开始慢慢萌生着,他开始相信自由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在给朋友宾德的文章中说:“绝对的意志自由和独立的命运会使一个人臻于完美的境地,而宿命的原则却使人成为丧失自我的机械人。”与此同时,他对以前的哲学也渐渐地表示了大胆的不满,他说:“在我看来,所有以前的哲学都像古代巴比伦人建造的通天塔,所有的努力目标总是想直接升入天堂或在地上建造天堂。”在进行着这些哲学问题的思考的时候,尼采对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幸福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1863年,他在给姑妈的一封信中说:“慰藉你心灵,美化你生活的是你内心的祝福而不是外在的恩惠,那些物质小利都是微不足道瞬息就会失去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尼采打算不去过一般世俗人所过的平庸生活,他要追求一种精神始终充满欢乐的理想生活。 在普夫达学校毕业之前,尼采结识了美丽多情的少女安娜·莱德尔,他们在一起非常幸福地相处过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又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学业,他俩终于分手了。尼采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尼采在普夫达写的最后一篇论文是用拉丁文写的,内容是关于6世纪希腊诗人西奥格尼斯的论文。在文章中他把热心拥护着贵族制的西奥格尼斯与普鲁士容克贵族们作了比较,并对普鲁士容克贵族的保守和狂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在即将从普夫达学校毕业时,尼采确立了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他在后来的自传简历中写道:“为了未来的求学,我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原则,抑制自己兴趣广泛却一知半解的倾向,培养自己对某一专业的兴趣并且探索它的最深奥的秘密。”这样他就决定放弃从事他所热爱的艺术的想法,而立志去钻研语言学。 他打算从语言学入手,致力于古典问题的研究。 而在这之前,他已对古典问题进行了大量的钻研。在对古典问题的探索中,他发现德国戏剧起源于史诗,而希腊戏剧则发源于抒情诗并且含有音乐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种认识在他后来的第一部史著《悲剧的诞生》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发展。 1864年9月底,尼采从普夫达学校毕业了,结业时,他的宗教、德文和拉丁文课程都获得了“优”,希腊文课程获“良”,法文、历史、地理和自然等课程获中等成绩,唯有数学不及格。 从普夫达学校领到毕业证后,尼采与朋友保罗·杜森在家乡瑙姆堡痛痛快快地玩了半个月,然后又到莱茵地区去度假。在度假期间,尼采与保罗的家人一起庆祝了自己20岁的生日,他为自己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而欢呼,过完生日后,他就乘船去了波恩,在那里他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