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马克思 | 上页 下页
一三


  最后,生产资本的增长迫使它为市场进行越来越多的生产,而市场的需要却是它所不知道的。生产越是超过需要,供给就越是竭力强行制造需求,而危机这种工业上的地震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在危机中,工业界只是由于埋葬掉一部分财富、产品以至生产力才得以维持下去。资本家不光靠剥削劳动来生活;这个显贵而残酷的统治者还要把自己奴隶的尸体,即在危机时期死掉的大批工人的尸体,也随身带到坟墓中去陪葬。马克思作出结论说:如果说资本增长得迅速,那么工人之间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也就是说,工人阶级就业和获得生活资料的机会就缩减得越厉害。但尽管如此,资本的迅速增长对雇佣劳动却是最有利的条件。

  在这斯间,《共产党宣言》的原稿已经寄往伦敦付印。

  一部分准备工作是在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完成的,这次代表大会曾决定把共产党纲领的讨论移到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去进行。这项任务自然要由运动的理论家来执行,于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赫斯便拟出了几份草稿。

  恩格斯的这份草案还完全是用问答体写的,恩格斯的草案要比在内容上和它完全一致的《共产党宣言》的原稿更适合些。他认为,把共产主义作为一个世界历史现象表现出来的宣言,按照希望历史家的定义,应当是一部永垂不朽的作品,而不是一本供浏览的论战性的小册子。

  《共产党宣言》的古典形式本身确实使它在世界文献中占有一个巩固的地位。但这绝不等于说某些蠢人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些人抽出个别的词句,想据以证明《共产党宣言》的作者们剽窃了卡莱尔、吉本、西斯蒙第或其他人的著作。这样的指责是不折不扣的招摇撞骗。《宣言》完全是一部独立的、独创的作品。

  只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那就是,《宣言》中所包含的思想,没有一种不是马克思或恩格斯在他们过去的各种著作中表述过的。《宣言》并不是一种新的启示,它只是在一面极小的而又一尘不染的明镜中反映了作者们的新的世界观。根据文章的风格来判断,马克思大概在最后的修改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不过从恩格斯的草案也可以看出,恩格斯在理解方面并不低于马克思,因此他理应被认为是《共产党宣言》的同等权利的作者。

  《共产党宣言》中所列举的为数不多的工人政党的萌芽,是同这一论断特别有矛盾的。甚至这些党派中最重要的一个,英国的宪章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影响,更不用说法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了。瑞士的激进党人以及那些把农民解放看成是民族解放的必要条件的波兰革命者,当时还只不过是墙上的影子罢了。《宣言》的作者们后来自己也指出,当时无产阶级运动传播的范围是多么狭小,并且特别着重指出这个运动在俄国和美国都还不存在,“当时,俄国是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而向美国境内移民又疏散了欧洲无产阶级的过剩力量。

  这两个国家都曾向欧洲供给原料,同时又充当着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因此,这两个国家不管怎样都是当时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在后来的30年中,尤其是在现时,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多么大的变化啊!《宣言》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那种“高度的革命作用”,事实上比《宣言》的作者们所预料的要经久得多。但是,难道这点就足以把《宣言》驳倒吗?

  谈到这一点,应该着重指出下面这个事实:《宣言》第一章中所包含的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气势磅礴而引人入胜的描述,是再真实不过的,虽然关于这个斗争的叙述有点过于笼统。现在已经不能把下述事实当做一种普遍现象:现代工人和以前的被压迫阶级不同,那些阶级至少还有能够维持他们那奴隶般生存的条件,而现代工人却不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上升,而是每况愈下地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的水平以下。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表现出这种趋势,但是工人阶级广大阶层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也毕竟为自己争得了甚至高于小资产阶级居民阶层生活条件的生存条件。

  当然,不应当像资产阶级批评家一样由此得出结论说,《共产党宣言》所宣布的“贫困化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断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群众陷于贫困的这个理论,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前很久,甚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写作以前就有了。社会主义思想家、激进的政治家,甚至首先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曾发挥了这个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企图美化“贫困化理论”,把它说成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贫困化理论”反映了一定的实践,甚至统治阶级的立法碰到这种实践也免不了要栽跟头。统治阶级制定了济贫法并且为贫民建造了许多巴士底狱,在那里面,贫穷被看成是穷人的罪过并因而受到惩罚。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是这种“贫困化理论”的发明者,相反地,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它。当然,他们并不否认群众贫困化这个本身无可怀疑的公认的事实,不过他们证明,贫困化不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而是一个完全可以消除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将被产生它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后果所消灭。

  在这方面,《宣言》只有一点是可以指责的,即它还没有完全摆脱资产阶级的“贫困化理论”的观点。

  《宣言》仍旧从李嘉图的工资规律出发,因而过分轻视了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和工会组织,认为它们实质上只是为政治性的阶级斗争进行操练和演习的战场。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当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他们看成是“原则的胜利”。当时在他们看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个法案仅仅是加在大工业身上的一个反动的桎梏。总之,《宣言》还不承认工厂法和工会组织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的一些手段;这一斗争必然要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这一斗争必须进行到底,直到实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否则千辛万苦赢得的最初成果也将会失去。

  因此,《宣言》过于片面地、只是从政治革命的观点来考察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产生贫困一事的反应。作者们把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视为范例,他们预料,将进行几十年的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而在这种温室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将迅速地达到政治上的成熟。当作者们谈到德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时候,他们的观点表现得非常明确。《宣言》主张,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为,无产阶级就同资产阶级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市侩。同时,《宣言》又教导说,一分钟也不要忘记,必须培养无产阶级尽可能明确地认识他们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敌对关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