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米开朗琪罗 | 上页 下页
五〇


  感情愈浓,痛苦愈剧。

  他失去了科隆娜,才愈益感到她存在的巨大价值。他在诅咒死神:

  “当那个曾使我屡屡愁叹的她离弃了世界,离弃了她自己,在我眼中消失的时候,‘自然’都觉得羞耻,而一切见过她的人都在哭泣。”

  “但死神啊,你今日且慢得意,你以为使太阳熄灭了?”

  “爱情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她将在地下、在天上、在圣者旁再生。”

  第九章 欣悦的灵魂

  1.建筑语汇

  《最后审判》完成之后,米开朗琪罗原想松口气,给自己的壁画艺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谁知保罗三世并不满足,下令继续绘制保罗小教堂里两面墙上的壁画,其中包括《圣保罗谈话》、《圣彼得殉难》等。

  这些壁画的绘制断断续续进行着,一直到1550年前才勉强完成。这对于70多岁的米开朗琪罗来说,简直是在戴着枷锁跳舞,折磨着他的晚年身心。

  这期间,米开朗琪罗作了最大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长期拖延的朱理二世陵墓,《摩西》雕像也被移到陵墓的显著位置上。

  米开朗琪罗晚年的主要精力转向建筑方面,尽管他还制作了《哀悼基督》等雕像。

  他明显地感到体力已不如以前,随便干什么事总觉得力不从心,他叹息:

  “最重的病(衰老)永远压倒最轻微的,我把灵魂的翅翼折断了。”

  不过他的天才般灵感之火并没有完全熄灭,有时仍然迸发出美丽的光芒。他把自己熟悉的雕刻、绘画的语言和继续活跃的诗魂,都融会在建筑设计上。

  罗马卡匹托里广场原先是一座荒凉的山冈,以后成为历代政府的所在地——罗马政治活动中心,也是教徒朝圣的地方。

  十几年前,这里曾举行过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查理五世远征凯旋归来。

  为此,米开朗琪罗改建这个卡匹托里广场时,已经呈现出他的创造性设计风格。点与线、面和谐统一的原则,延伸为巨大的广场、百余级石阶梯和周围建筑群的有机整体。

  气势非凡的广场中央竖立着马可·奥勒留皇帝(121—180)的骑马雕像。形成一个醒目的视觉焦点,周围的神殿、元老院和教堂等建筑都似乎由于它的存在才显示出威严的价值。

  “让古代的皇帝来迎接当代的皇帝吧!”米开朗琪罗特别喜欢这座雕像,称赞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杰作。

  这座骑马雕像是古罗马佚名作者的作品,雕像的骏马扬起马蹄,长啸震空,高踞骏马上的皇帝目视前方,右手向前平伸,表现出叱咤风云的英姿神态。

  人与马蕴含巨大力量的动态已超过了多纳泰罗大师的著名雕像《格太梅拉达骑马像》。

  米开朗琪罗把这件杰作从偏僻之处移到这里,并亲自设计了雕像基座。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广场地面上的几何图案就像一朵怒放的鲜花,雕像则成了中心花蕊。

  如果说卡匹托里广场是以非凡气势取胜,那么佛罗伦萨的罗伦佐图书馆则是以严谨对称著称。

  罗伦佐图书馆最初作为改建圣罗伦佐教堂的增设部分,以后几十年里,因经营费等原因不断地修改,一直到1555年时米开朗琪罗还在为该图书馆设计楼梯。

  罗伦佐殿下在米开朗琪罗的心目中一直占据着一个神圣的地位,连同那些梅迪契王宫里的书房、雕像和柏拉图学院的著名学者,共同构成一个象征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文化摇篮。

  米开朗琪罗设计时也不免带着一种虔诚信徒的心情,把罗伦佐图书馆建成一个长方形大厅,这是传统基督教堂的模式。

  每位前来阅读者都会不由想起面朝东对着祭坛作弥撒的情景,手中捧着的书也似乎成了圣经。

  图书馆里两边长墙上的装饰花纹都是有规律对称的,由壁柱分隔成同样大小的面积,上下都形成整齐的窗格。

  天顶则形成3个纵向长列,然后横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花纹方格。这种形式很像西斯廷小教堂天顶壁画的分割。

  图书馆的纵向空间里形成一个无形的中轴线,严格地区分着整齐划一的各自独立空间,构成了严谨的比例尺寸、和谐的对称之美和庄重的堂皇气派。

  这种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相似于梅迪契王宫,显然这是米开朗琪罗构思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当时的建筑师面对的建筑模式大致有两种:哥特式建筑体系和复兴的古代建筑。

  哥特式建筑拥有尖端耸立的怪异、尖弓形穹窿的变化、窗户与支柱相互结构的奇妙,还有“火舌式”的细巧繁琐的装饰,这些给米开朗琪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按照他的审美爱好,仍然喜欢古罗马建筑的宁静、雄壮和高雅的风格,这与他的雕刻、绘画有着共同之处。

  1547年开始建造的罗马法尔涅塞宫,米开朗琪罗设计时就汲取了上述两大建筑系列的特长。该工程直至1589年才完工,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建筑代表作之一。

  在法尔涅塞宫的庭院里,他衍化了哥特式底层拱廊和四方形立柱,一个个上部形成圆形拱门,使门与门之间的单调立柱上端向左右两侧延伸成树冠形,并增加门柱中间部分装饰性的檐台。

  在每层楼之间增设一圈华丽的楣沟,将一块整体的三层外墙分割成不同风格的立面装饰体。

  二楼与三楼的窗户外形装饰显然不同,一个呈三角形,背后勾勒出半圆弧形作底饰;一个则是小半圆的,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这种混合式的建筑设计,成为上流社会使用古典建筑语汇的一个范例。

  尽管仍然可以从中辨别出哥特式直线和古罗马式弧线的变化,但已经烙印上了米开朗琪罗的设计风格。

  原先他把建筑与雕刻作品设计成有机统一的原则,现在已经进一步大胆地演变成自己的建筑语言。特别是室内建筑装饰发展到室外明快典雅的庭院装饰,如同坐在露天温馨的家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