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罗斯福传 | 上页 下页
八三


  1943年元旦前夜,白宫除夕晚会照例举行。罗斯福一家人和老朋友们欢聚一堂。午夜钟声响平时,罗斯福手执香槟酒杯,提议"为联合国家的胜利干杯"。当晚,二楼那间东西向的长方形大厅里放映了一部新影片,即由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和汉弗莱·伯加特合演的《卡萨布兰卡》。

  1943年1月11日晨,载着罗斯福总统的波音314型飞机从迈阿密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卡萨布兰卡与丘吉尔举行高级会谈。会前,罗斯福两度邀请斯大林参加会议,但时值苏军将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总反攻的前夕,斯大林走不开。

  会议决定,1943年优先考虑的作战计划是:首要目标是攻占西西里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减轻德军对苏军的压力;消除德国潜艇的威胁,确保大西洋的交通安全;分散德国对俄前线的压力;加强对德战略轰炸,继续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力量,把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推迟至1944年执行;执行太平洋和远东的作战计划,以击退日军进犯和支持中国。罗斯福强调,竭尽所能援助苏联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他还在会议结束时首次提出了盟国将迫使轴心国军队"无条件投降"的原则。

  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目标之一是要为"法国的困境"找一条出路。所谓纳粹占领区的抵抗运动,大体是指对纳粹占领者的破坏活动和游击战争,它意味着建立影子政府和影子政党为迎接解放之日奠定基础。不同的欧洲国家对遭受纳粹占领的经历有着不同形式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取决于它们经受的纳粹占领下的待遇。抵抗运动与已有的流亡政府的关系错综复杂,其背景是英、苏、美这三个追求各自战略目的和战后政治版图的大同盟国的深刻影响。东欧国家和法国的抵抗运动正是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述特征。这种情形极大地困扰着英、苏、美三国首脑的战略计划,促使他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精力和心智在战时会晤中解决这一难题。并且,抵抗运动与战后各国重建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多重意义。

  夏尔·戴高乐在法兰西山河破碎之时于伦敦建立"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以此作为流亡政府的胚模,但当时法国南部的维希政权似乎还残留着"正统合法"的形式。在对待法国的政策上,美英存在着严重分歧。丘吉尔视戴高乐为法兰西抗战的象征,并从道义上和物资上给予支持;罗斯福则坚持美国同维希政权(实际上受德国控制)保持外交关系。罗斯福认为戴高乐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他不愿为抗战的努力而暂时放弃政治上的对立;他希望用非民主的手段使自己成为法国独裁的政治领袖;他极力反对总统关于法国在战后只能起次要作用的设想,而且处处力争恢复法兰西殖民帝国。罗斯福嘲讽戴高乐,说他不自量力地自比圣女贞德和克雷孟梭,然而他不可能同时像这两个人。由于英国试图在战后领导一个欧洲国家集团,丘吉尔如此热心帮助戴高乐,使罗斯福怀疑后者是英国的工具,是"大英帝国马厩里喂养和训练的赛马",是丘吉尔养活的"不听话的孩子",而丘吉尔则是个"蹩脚的爸爸"。

  现在,维希政权随着法国全境被德军直接占领而不复存在,罗斯福转而支持从纳粹监狱出逃并与维希政权关系不密切的前法国政府的亨利·吉罗将军。英美各支持一方,矛盾公开化了。罗斯福决定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与丘吉尔达成妥协,请戴高乐与吉罗前来与会,并主要地由自己作主"包办一场婚姻",让两人共同领导法属北非的事务,等到战后让法国人用民主手段自行解决他们的分歧。罗斯福还认为,起自己的声望和妥协天赋,这场婚姻是不会出问题的。

  戴高乐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强烈要求下很不情愿地来到卡萨布兰卡。丘吉尔在邀请电报中曾以威胁的口吻催促他与会,"否则我们将不得不和您分道扬镳"。戴高乐是"冷淡而①严峻地"到达会场与罗斯福会晤的。他基本上拒绝与吉罗将军合作,他在1942年的奋斗成果使他骄傲地认为他自己就是法兰西命运的化身。他承认罗斯福总统很有魅力,但"从他那彬彬有礼的贵族面孔后面,可以看出他对我是毫不留情的……他说的和平是一种美国式的和平,他深信自己必定是主宰和平结构的人物,被蹂躏的国家应屈从他的评判,特别是法国,应该承认他是救星和仲裁者。”

  戴高乐再次拒绝了英美为迁就他的强硬而修改了的计划,他对丘吉尔发牢骚说,该建议只完全适宜于对待美国中士军阶的人。丘吉尔本已向罗斯福表示将大体接受这种妥协,现在他为戴高乐不合时宜的固执和孤傲所恼怒:戴高乐先是拒绝与会,来了又拒绝与吉罗和解,尔后又拒绝美英关于实现法国人和解的计划,最后又拒绝在为了缓和由于他的拒绝而产生的后果的公报上签字。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竟在美国总统面前,处处被一个公认为是他的受恩人和制造物的人嘲笑!随即,首相与戴高乐之间爆发了战时最激烈的一次争吵。1月26日,戴高乐作出让步,联合公报宣布生效。具体事宜留待5月份磋商。

  ①(法)弗朗索瓦·凯索迪:《戴高乐与丘吉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273—274页。

  罗斯福认为:戴高乐为了未来的政权而在悄悄地进行着竞争,所以纷争就出现了;戴高乐以法国人民无法表达但可以设想的支持作为根据,想要取得英美的认同;法国人对戴高乐所表现的同情和支持,并不表明他们要选择戴高乐作为未来法国政府的首脑,而只是说明法国人切望同英美两国并肩合作,继续抗击纳粹德国。罗斯福为了表达他对戴高乐的厌恶,在会谈的最后一天,他没有通知丘吉尔就与吉罗签署了《安法协议》,保证美国和英国援助吉罗保留全法国在军事、经济、财政和精神上的利益,给予他"一切便利"团结全法国反对德国的人于一个当局之下。

  当丘吉尔在2月份获悉这些协议时,他坚持要修改协议,并把戴高乐也包括进去。罗斯福还不愿意"自由法国"稍微染指北非战役,称不管戴高乐"多么生气或多么仆人",就是不能在成功之前向他透露丝毫消息。罗斯福认为一旦让"自由法国"参与盟军行动,德国人马上就知道了。罗斯福的对法政策,促使戴高乐在二战胜利后推行反霸抗美的外交路线。显然,他一直对罗斯福在二战期间对他的冷淡和厌恶耿耿于怀,并使得自己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内心的孤傲与倔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