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拉宾 | 上页 下页
二一


  拉宾等人坐立不安,这不是明显的捅马蜂窝吗?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一样悬在人们的头顶上。这不是逼着苏联参战吗?战前美、苏均在地中海聚集了重兵,单苏联舰艇就达70多艘。现在埃、约已败,苏联会不会以这个事件为由参战呢?无论如何,以色列是没法抵挡苏联的进攻的,而“挑衅”的责任却在以色列。最后又会不会导致美国的参战呢?人们议论纷纷,越想越害怕。此时,第四份电文又到了,一切均已弄清,原来那船不是苏联的,而是美国的监听船“自由号”。人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却免不了有一丝丝的苦涩和尴尬。原来,开战前数小时,以色列就通知美方,为防止海上袭击,以军将攻击西奈附近海域上的任何船只,为此,要求美方撤走这一海域的舰船,来不及撤的应向以方明确位置,以免误击。美方把这一通告转达给第六舰队,但由于某些官员玩忽职守,“自由号”竟没有得到通知,结果大难临头了。

  “自由号”是艘监听船,职守于间谍工作,它的船长也就没有向询问的以军飞行员说明情况,以军又不明身份,于是实施了攻击。从而产生了第一份电文所说的“巨大爆炸”。而更荒唐的是,以军实施攻击时,“自由号”在未弄清攻击者身份时,就惊慌失措地向第六舰队司令部报告并呼救:他们遭到了苏联空、海军的野蛮攻击。半小时后,约翰逊总统就收到苏联人攻击“自由号”的报告。约翰逊在他后来的自传中写道:

  “在接到那份报告后的几小时里,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经历了有生以来最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我必须在吃哑巴亏和命令第六舰队进攻苏联地中海分舰队之间作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其后果很可能是两个大国间的核战争!”当时,在美国人也明白了真象以后,感觉和以色列人一样:轻松,但又夹杂着令人尴尬的苦涩。值得人们庆幸的是约翰逊总统没有马上发出攻击苏联的命令,否则,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在所难免了。

  4.不失时机——逼纳赛尔称臣

  当时的纳赛尔,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领袖,怎样使纳赛尔在精神上彻底崩溃,是整个战争的关键。当埃、约败局已定时,叙、伊(伊拉克)军队正在跃跃欲试,埃、约军队也在重新集结。能否早日结束战争,对以色列也是十分重要的。拉宾看准这一点,因此,他主张尽快攻击叙利亚,以达彻底击垮纳赛尔的目的。但是,达扬坚持不予攻击叙利亚,原因是美国人没有保护以色列的承诺,再攻击叙利亚,将使苏联人丢尽面子,致使苏联参战,那是可怕的。倘若一旦成熟了条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攻击的。拉宾也了解他这一点。

  6月6日,戈兰高地的叙军炮击以色列边界定居点,以军还只是境内还击。但机会很快就来了。7日晚10点安理会的停火决议生效,9点时纳赛尔便予以拒绝,理由是决议没有要求以军从所占土地上撤走。对此,拉宾和达扬大喜过望,因为纳赛尔又给了他们进攻的宝贵时机。此时进攻,苏联人是没有理由参战的,因为是他的盟友不肯住手。这时,达扬和拉宾忙指挥以军彻底向苏伊士运河岸边挺进;同对,挥军进攻叙利亚。见形势不妙,纳赛尔又于8日晚同意立即停火,但是拉宾和达扬已彻底改变了初衷,进攻仍然进行着。9日,以军全线进攻叙利亚。叙军在以军的攻击面前,打得极为顽强,以军的许多进展则是靠残酷的肉搏战一寸一寸夺来的。直至9日夜间,叙军的抵抗才开始减弱。原因是出在叙军司令部,为保护大马士革,它命令部队撤出库奈特拉城以北。以叙停火协定于10日下午6点30分生效,但11日和12日以军继续抢占地盘,直到控制了赫尔蒙山战略高地,纳赛尔再三敦促安理会督促停火,低下头来首先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这场历时6天的战争结束了,纳赛尔无可奈何地俯首称臣。以色列人颇为这场用6天时间连克数敌的战争感到自豪,于是把第三次中东战争定名为“六天战争”。

  第九章 大使生涯

  1.如愿以偿做大使

  “六天战争”结束后,拉宾任参谋长的期限也就届满了。今后将何去何从?这是拉宾战前就已开始琢磨的问题。再留在军中是不可能的了,朋友们劝他去从政,他自己也这么想,从政应是他最好的选择。不过,他不想从军界直接转入政界,这样太生硬,应有所垫铺。于是,他想到了做大使,而且是做美国大使。这样,他既是政府官员,又可以在做大使的过程中进行从政实习和积累经验,同时还可以积累政绩。之所以选择美国,是因为他认为美国历来是以色列的靠山。在那里做大使,可以同美国当权者联络感情,今后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寻找更大靠山的机会。

  拉宾的考虑用心良苦,但当他提出来时便首先遭到总理艾希科尔的反对。艾希科尔从椅子上起身走到拉宾面前,很幽默地说:“你想去当大使,而且还是驻美大使,你不觉得这是一个你并不适宜的工作吗?当然,你那些不会打领带之类的笑话我早就忘记了。但你想想,你习惯于出席那些没完没了的酒会吗?你会文雅地与那些场合的太太小姐们周旋吗?你熟悉谈判技巧吗?不,你不适合干这种工作。听我说,你不是一块干外交官的料。”拉宾听了,毫不退缩。正因为他不适合,他才选择去干,以弥补不足。“但我准备去学,而且我相信我也学得会!我更不会害怕那些鸡尾酒会的。”他很诚恳地说。

  接着,他又解释了为什么要去当驻美大使的原因,他强调了美国的作用正在中东突出起来,但以美关系还很薄弱,须大力加强,而自己的总参谋长的军事和政治背景是很有助于这项工作的。艾希科尔显然被拉宾的理由所打动,他答应和外长埃班谈谈,但没有当场拍板。后来,拉宾又多次找艾希科尔要求,但每次艾希科尔都说埃班保留意见。也就是说,他是同意的。对此,拉宾毫无办法,埃班在工作上几乎每次都与拉宾争吵,由此个人关系也变得很微妙。在关键时刻,工党总书记、实权人物梅厄夫人为拉宾讲了话,使他当美国大使的事在1967年10月间定了下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