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拉宾 | 上页 下页


  罗莎开始是和伙伴们一块在加利利海畔的卡乌塔兹·钦乃里特安营扎寨,但她受不了那种恶劣的条件,也不习惯“基布兹”那种近似斯巴达式的生活方式。她只好悄然离开,去耶路撒冷投奔她叔叔,随后又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护士工作。在那场耶路撒冷阿拉伯人袭击犹太人的骚乱中,是老拉宾用他那厚实温暖的胸膛保护了她。她从惊恐万分中抬头,看到的是一双热情而又坚定的蓝眼睛,她的心弦触电似地颤抖。随后,他们便开始了奇遇后的热恋,不久便结了婚。

  结婚以后,老拉宾在海法市找到了一份邮电局的差事,罗莎也在一家木材商行当会计。当时,英国人解散了犹太军团。罗莎当会计时的木材行出纳,就是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女强人果尔达·梅厄夫人。也就在这时,小拉宾即将出生,罗莎回到了耶路撒冷。伊扎克·拉宾出生后,老拉宾把全家迁到了特拉维夫市,时间是1923年。

  2.家庭的熏陶

  老拉宾把全家迁往特拉维夫市以后,家庭生活才真正走上正轨,逐渐平稳起来。这时候的罗莎,已是一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追随者。在政治才能上,正如经商才能一样,老拉宾同样不如妻子。当罗莎被选为特拉维夫市政委员时,老拉宾还只不过是一名金属工会的积极分子。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建立自己家园的追求。为了建立自己的祖国,他们连自己的家也贡献出来作为活动的场所。他们明白:家没有祖国无以成家。每天,来自各个阶层的工党积极分子,总在他们家里讨论或争辩到夜深人静。

  这时,父母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到对祖国的追求中去了。小拉宾和小他三岁的妹妹拉切尔,已很少感受到父母的哺乳之爱。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拉宾兄妹二人在这种情况下懂事很早,从小就学会了干各种家务。大人们在慷慨激昂地发表高见的时候,兄妹二人便默默地干着收拾桌子、添茶水和上点心之类的事儿。他们俩就像两条小鱼,在大人们身旁钻来钻去,也听到不少大道理。

  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在拉宾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已习惯于过这种献身事业的动荡生活。

  3.坚强的小拉宾

  小拉宾上完幼儿园,就被送进离家很远的工人子弟学校去读寄宿。当时,工党的成员把培养自己子女过这样一种寄读集体生活视为一种惯例。但拉宾太小,初进学校时真还有些不习惯。白天有小朋友一起学习、做游戏倒还行,但一到晚上,妈妈不来接,就想家,就害怕,不由得大哭起来。这样,马上就引起了其他的孩子们也嚎啕大哭起来。老师们毫无办法,只好耸耸肩,摊开手,干脆让他们来一次哭声大合唱。这样的大合唱每年新学期都有一次。

  妈妈何尝不想自己的孩子,但她们根本没来看。罗莎实在太忙,同时也没有必要,孩子是未来国家的财产,必须从小接受最严格的集体生活教育。在学校里,学生们必须自己做饭、洗衣、种菜和干各种杂活,自私和偷懒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尤其是学校的各种庆祝活动,孩子必须一大早就起床,来回不停地奔忙,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嗡嗡作响的大蜂窝,只有等戴着白手套的校长确信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的时候,身着校服的孩子们才能松上一口气。这一切,小拉宾很快就适应了。

  坚强的小拉宾不怕半军营式的生活,他只怕妈妈突然撒手离去。懂事的小拉宾已知道妈妈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痊愈已不可能。每当放假回家时,拉宾总是想方设法使妈妈快乐一些,他惟一的办法便是撒娇、讲故事和送上自己烤的点心。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含着泪把他和妹妹搂在怀里。她没宠爱过他们,但孩子们最敬重自己,她既满足又伤感。在孩子们身后,是怔怔地望着他们的老拉宾,他根本听不进妻子的劝阻,到处借债为她医治,他在履行自己当初的山盟海誓。对母亲的牵挂,使一天天长大的拉宾变得沉默和内向,在孩子们中显得早熟,他以便愿母亲活得更长一些。

  4.农业报国

  在上了8年工人子弟学校和2年当地初中以后,拉宾报考了北加利利地区的卡多里农业学校。当时犹太移民拓垦活动蓬勃发展,急需农业科技人员,报考这所农校便成了大热门。可惜的是拉宾成绩不够理想,虽然达到了录取线,但农校通知需复试一次才能决定取舍。这就刺伤了他的心,他在暑假里拼命地复习,复试中以高分被录取。1937年秋,他成为卡多里农校的一名新生,开始了他农业报国的抱负。

  卡多里农校的气氛与工人子弟学校大不相同。原有的那种强迫制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和谐宽松的气氛。尽管学校安排了各种劳动和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但管理方式已民主化了。为了表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考试时教师不在课堂监考。在这种情况下,考场作弊和违反纪律的现象都很少见。老师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责任感,学生自己管自己,班委会、学生会发挥了很大作用。

  就在他专心致志投入学习的时候,他最不希望出现的不幸事情发生了:他的母亲因忙于工作得不到休息而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拉宾在母亲弥留之际回到了母亲身边,但她已说不出话,只能睁着眼深情地看着拉宾,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拉宾扑在母亲身上嚎啕大哭起来。母亲见了儿子,安心地撒手而去了,把一切甜蜜和温情都变成了令人伤感的往事。

  参加完母亲的悼念活动以后,拉宾又回到了学校。从此,他似乎变了一个人:话明显少了,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苦读。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有一种责任感。他决心像母亲一样,成为一个对民族有用的人。

  正当拉宾拼命用功,增长本领的时候,一场浩大的阿犹冲突爆发了。在拉宾的生涯中,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他放弃了农业报国的抱负,毅然弃笔从戎。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