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华兹华斯 | 上页 下页
二五


  “永生颂”只是诗的简称,其正式标题“颂诗:

  忆幼年而悟不朽”——本身就体现出诗歌的哲理色彩。

  在整首诗前边冠有三行引诗,可以看作是对全诗所作的提纲挈领的概括:

  儿童乃成人的父亲
  我愿用天然的虔敬
  贯穿于我的一生。

  它说明了这首诗的主旨,是思考童年之于人一生的意义。

  全诗共205行,分11节。

  前4节宛如一曲哀歌,哀伤童年光景的消逝。

  有一个时候,牧草地、树丛和小溪,
  这世界和每一种普通景物,
  在我的眼睛里,
  似乎都有神圣的光辉射出,
  显得壮观瑰丽和梦想的新奇
  现在,同以往那个时候不一样——
  无论朝哪个方向看,
  不管黑夜白天,
  我再也看不到以前看见的景象。

  第1节,将“从前有个时候”与“现在”作了对比,现在再也看不见以前那个时候眼前萦绕的玫瑰色的光环。第二节进一步咏叹:彩虹照旧、玫瑰依然,星光仍在闪烁:

  但不管我在哪里,我知道
  有一种辉煌已从地球上消失。

  诗的第3节渲染了周围鸟雀、山羊、瀑布等自然界中万物的快乐,第4节描绘眼前婴儿、儿童、放牛娃等生灵的欢畅。前两节,诗人将自己童年时的灵光与成年时的钝迟对照;后两节通过眼前自然及儿童世界的生机与自己灰沉沉的心境对比。诗人用了4节的篇幅在反复吟叹、反复对照中提出问题:

  眼前这光辉如今逃向何方?

  当年的荣光如今栖于何处?

  也就是说:为什么童年时那种快乐情调、奇异色彩一到成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

  诗人在第5节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认为童年为人生的极盛时期,生命的顶峰,然后经由青年,到成年而衰退。第6、7、8节则以一个具体的6岁小孩为例作了说明。诗的第9、10、11节写幼年的不朽,它的灵光仍将照耀到成年,所以,成年阶段也无需悲哀。

  童年是生命的辉煌顶点,“儿童乃成人的父亲”,这是诗人的一个核心思想。诗的第5节对此作了集中阐述:

  天堂只在我们婴提时代降临!
  随着岁月的成长
  人的牢狱之户开始垂下帘幕
  这成长中的“孩子”留意着光芒,光芒
  流到何处?
  他就欢慰地看着:
  到了青年,他便要踏上旅途,
  每天离东方越走越远,
  可仍把大自然崇拜颂扬,
  在他的旅途陪伴他的,
  有那种瑰丽的想象力;
  这灵光在成人眼前黯淡,
  终于消失在寻常的目光之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