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华兹华斯 | 上页 下页 |
一三 |
|
第五章 落日熔金的辉煌晚年 我看到了夕阳西沉的瑰丽 ——华兹华斯:《序曲》 登峰造极 晚年的华兹华斯,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也得到了社会的敬仰。各类荣誉纷至沓来。1838年,新创办的杜然大学赠与诗人荣誉学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分别赠与诗人荣誉学位。华兹华斯的母校剑桥还将华兹华斯的半身像挂在学校中心位置,以显自己的骄傲与荣耀。前任桂冠诗人骚塞谢世后,1843年,华兹华斯接受了政府授予的“桂冠诗人”的荣誉称号。 华兹华斯过去曾与外界隔绝,只与小圈子里的几个朋友交往,过着隐居生活。如今的华兹华斯已成名流,慕名造访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华兹华斯也乐此不疲。威廉四世的遗孀亚德莱皇后也曾亲自莅临瑞德山庄,由此可见华兹华斯威震英伦,名声显赫于一时。晚年的华兹华斯,声望达到了顶峰。 梅开二度 我们知道,华兹华斯在中年时期曾十分保守,对一切变革心怀恐惧,1832年革新法案的通过曾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步入老年之后,华兹华斯并未进一步走向保守,发展成老顽固。出人意料,老年的华兹华斯,有如枯木逢春,自由的鲜花,再度开放。 诗人在耄耋之年,再一次发生转折,重又走出保守的樊篱。他以开朗、欢迎的姿态去迎接一切新事物,以微笑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诗人明显地感到自己心境的变化,并对两次转折与一生的经验颇为感慨。 他认为,人的一生中青年与老年两个阶段是一致的,唯有中年是压抑的。这或许与人在中年负担重,俗务缠身有关,有句俗话,叫“人到中年万事忙”,而青年与老年相对中年的上有老下有小则显得较为自在、轻松。然而,引起华兹华斯发生转变的更为直接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现实。逐渐走向正规、走向健全的社会现实,使华兹华斯改变了对工业文明的看法,去掉了担心,打消了疑虑。1832年辉格党上台,革新法案的通过,随后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并未如他预测的那样发生动荡与混乱,而是在革新中走向昌盛,百业兴旺。这使得盘踞在华兹华斯心头的阴云逐渐消散,心境豁然开朗起来。此外,老年华兹华斯心态的怡然,与他的成功也不无关系。因为华兹华斯在老年受到了政府的嘉奖,被封为“桂冠诗人”。得宠的华兹华斯对执政党与现实社会也不会像当年那样不满,华兹华斯的心情自然畅快起来。总之,诗人在晚年又一次回到了青年时的观点,立场,而与中年断裂。 夕阳西沉 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繁华掩盖不了诗人晚年遭受的苦难,名誉的风光代替不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在古稀之年,华兹华斯体验了晚景的滋味。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了几十年的浪漫主义诗坛,最后就剩下华兹华斯独自一人,璀璨闪烁的群星一颗颗消逝,最后就剩下华兹华斯孤星独明。济慈、雪莱、拜伦都过早地在20年代弃世,好友司各特、柯尔律治、骚塞,甚至还包括一生与人为善的浪漫主义散文家查尔斯·兰姆,浪漫主义批评家威廉·赫兹列特都分别在30、40年代谢世。老友的凋零,给诗人留下了一份落寞。 多罗茜的痴呆,使晚年的华兹华斯也倍感哀怜。更为不幸的是,在古稀岁月中,华兹华斯经历了太多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大儿媳妇的病故,从小在华兹华斯家长大,曾有神童美誉,而大了却很不如意的柯尔律治的儿子哈利特的夭折,尤其是华兹华斯最疼爱的、最放心不下的、从小体弱的娇美女儿桃拉先他而去,给华兹华斯老年留下无限的凄苦与悲凉,他心灵的痛苦至死难平。在他临死前的一天,妻子附在他耳边说“你要去见桃拉了!”第二天,侄女进屋拉窗帘,华兹华斯问:“是桃拉来啦?”华兹华斯离别这个世界时是那样的平静与安详,这也许正是他惦着要去见爱女的缘故吧! 1850年4月23日,80岁高龄的华兹华斯——一代诗人终于与世长辞,他长眠于湖区那绿草如茵、泉水叮咚的卡斯米尔宁静的墓园,回归到他终生吟咏的大自然的怀抱。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