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华盛顿 | 上页 下页 |
一三 |
|
这几年在乡下深居简出,但并没与世隔绝。他还担任着威廉斯堡市民院的议员,弗农山庄的沙龙里时常宾朋满座,舞会常开,谈笑风生。 这样的日子过了四五年,朋友们聚会时的交谈内容,变得不那么平淡了。 更多的是指点江山、抨击时弊,尤其是关于英、法之间的战况和英国王室的殖民政策。 1763年,历时整整7年的英、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其势力被逐出北美洲,双方最后签定了“巴黎条约”,法国放弃了在北美的一切权利。 值得玩味的是,战败国的一位政治家、法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德韦尔·让先生,却提出一个古怪观点:英国人赢了,但对英国来说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胜利。因为失掉了法国这种抗衡力量,英国的殖民地将不再需要它的保护。 北美人民为了保卫身家财产,牺牲了无数的生命,和英军一起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法国。但他们战争结束后,北美人民没有得到和平幸福,得到的却是来自昔日“战友”的无情盘剥和镇压。亲人反目成仇敌,北美大陆上空重新布满战火的黑云。 本来北美移民大都来自英国,追根寻宗仍然对不列颠怀有一种类似“恋母情结”的感情。在他们的口语里,总是把英国称为“国内”。可是不列颠是“后娘”,对待本土臣民与对待海外游子采用的是双重政策。 因为英国王室建立殖民地的惟一目的,就是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待北美只是无限地索取,限制北美经济的正常发展,禁止与别国直接贸易,控制发展地方工业,以保证英国商品的垄断倾销。 英、法战争结束了,大英帝国腾出手来,对殖民地严厉执行限制政策。它派出大量军舰到北美海岸巡逻,缉查走私商品。不但执行已有的限制政策,还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新法案。主要有: 1763年10月7日,英国王室诏谕,将西部大片土地统归王室所有。 英、法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还鼓励其“忠良臣民”到西部地区去垦荒定居。而今这道诏谕使北美各个阶层无不受到严重打击。 1764年,英国政府把英法战争的巨额军费开支,转嫁给殖民地人民,颁布了所谓《糖税法》。冠冕堂皇地宣告:在“国王陛下的美洲领地征收税费,以支付该领地之防卫、保卫与安全费用。” 1765年,英国当局颁布了《印花税法》。这个法案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规定:凡是殖民地出版的一切报纸、书刊、广告、历书、契约、法律文书乃至大学文凭等,都必须贴上“税资付讫”的印花税票。 税票价值从半便士到20先令不等,这是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征收的第一个直接税,不仅税额很高,几乎是人人纳税、事事纳税。 北美人民忍无可忍了!这座火山终于爆发了! 北美一些有识之士一针见血指出:《印花税法》不但是经济上的公开掠夺,更严重的是剥夺了北美人民神圣的立法权力。因为英国上下两院都没有北美选出的代表,为什么英国议会可以随意通过法案,向北美人民另外征税?显然这是不合法的侵权行为。 《印花税法》促使民众觉醒,它成了一根引爆民族解放斗争的导火线。老百姓纷纷行动起来,斗争的浪潮很快席卷北美13州。 弗吉尼亚州的反《印花税法》斗争集中在威廉斯堡。 1765年5月29日,议会大厅里正在开会议政。有一位名叫帕特里克·亨利的青年律师,登台发表了一篇演说,以激烈的言辞反对实施《印花税法》。他认为只有经过弗吉尼亚议会讨论通过,才有权对本地居民征税;凡反对此见解者,就是弗吉尼亚的仇敌。 亨利的演说振聋发聩,轰动了议会、传遍了北美洲。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批群众性的自发革命团体,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之子社”。它提出的口号是:“要自由,不要印花税!” 在波士顿,8月份社会俱乐部和两个劳工协会联合举行了反对《印花税法》火炬游行。捣毁了税务局大楼、砸坏了税收官员家的门窗,当众迫使征税官辞职。 1765年10月,由马萨诸塞州的革命团体倡议,在纽约召开了专门“反印花税大会”。13个殖民州中有9个州派出代表参加大会,会议通过了《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及其不满原因的宣言》,鲜明地提出“无代表权即不纳税”的原则。 11月1日,是《印花税法》官定开始生效的日子。这天各地群众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愤怒和抗议。在新英格兰地区各殖民地,尤其在波士顿,人们敲响了塔顶的葬礼丧钟,轮船升半旗,商店关门停业,焚烧了税征局长的模拟像。纽约群众上街示威游行,横幅上写着“英国干蠢事,美洲人遭殃”。另一批群众袭击了总督的官邸,把总督的模拟像吊起来当众烧毁。强迫管理印花税票的官员把所有的票据交出来烧掉。 1766年1月,纽约群众走上街头,把运到纽约港的10箱印花税票统统扯碎,然后点燃一把火烧了个痛快。 一群愤怒的纽约民众冲进一名英国军官的家,砸烂其家具、踏平其花园。因为这名军官强制推行《印花税法》最是卖力,他曾扬言“要把《印花税法》从人们的喉咙里塞下去”。 随着运动的发展,各殖民地的许多上层人物乃至现任官员也行动起来,参加反抗《印花税法》的正义斗争。弗吉尼亚州印花税务局局长乔治·默塞尔在威廉斯堡公开宣布,他拒绝执行征税法令。全市民众知道后,莫不欢欣鼓舞。有人敲响了教堂的大钟以资庆祝。波士顿群众也制作了印花税务局局长的模拟像,吊起来游街示众;那位局长却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借梯子下楼趁势宣布辞职,不愿与人民为敌…… 以上不过是略举数例,实际上人民革命烽火遍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第四章 独立战争第一枪 1.从彷徨到坚定 人称“革命之剑”的华盛顿先生,面对如火如荼的人民革命运动,他有何种作为呢? “5·29”弗吉尼亚议会大辩论那天,作为议员的华盛顿,坐在大厅里聆听帕特里克·亨利的激烈演讲,自己却保持沉默;临到表决提案时,果断地投票支持亨利的观点。他的态度貌似骑墙,但仔细研究起来,则颇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华盛顿是贵族后裔,又是大种植园主;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过着优裕的生活。求稳怕乱人之常情,故国情结欲罢还休。相当一部分人士都希望通过合法斗争,使他们的“祖国”幡然悔悟收回成命,以避免酿成可怕的后果。另一方面,他生于北美长于北美,从思想感情到经济利益都与北美人民血肉相连。他自己就亲身饱尝殖民主义歧视政策之苦,早已愤懑填膺、忍无可忍。英国政府颁布的一个又一个新法案,对他更是直接的打击。他反对《印花税法》的态度当是义无反顾。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他,一时间内心矛盾、彷徨无主。多年的政治军事斗争阅历,尤其是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的教训,把他造就成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对重大事件,他需要采取严肃的理性态度。因此他还要等待、观望、审时度势,仔细寻找自己的准确位置。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