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甘地传 | 上页 下页


  甘地只得回去恳求母亲。为说服母亲,甘地求助于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家中的老顾问贝哈吉·史华密出来说情。自己也对母亲庄严保证:不吃肉,不喝酒,不接触女人。最后,母亲经不住儿子的死缠硬磨,总算答应放他远行。

  筹措经费也是个非同小可的问题。父亲逝世后虽仍有津贴,但家用日紧,要筹措这笔盘缠,显然力不从心。甘地的哥哥提议甘地去找波尔班达邦现任财政官李立先生,请他出面为甘地谋得政府资助。但财政官同甘地的叔父私交甚笃,甘地叔父既不答应他出国留学,财政官当然也不会帮忙,甘地自己给李立先生写了封信,希望求见,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无可奈何的甘地最后只好变卖妻子的首饰,并向为人慷慨而又始终关心他的兄长求助。好不容易凑足了经费,然而好事多磨,当甘地告别母亲、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在哥哥的陪伴下,欢天喜地前往孟买时,6~7月间印度洋上风高浪急,使他马上成行的希望破灭。哥哥将他安置在孟买的一个朋友家里静待时机,自己回到拉奇科特。

  甘地在孟买焦虑不安,度日如年。可偏偏节外生枝,甘地所属的种姓又发难了。甘地是莫德·班尼亚种姓里第一个出国的人,这在保守封闭的种姓社会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他们召开种姓会议,要甘地回去接受讯问,甘地以少有的勇气接受了挑战。在种姓会议上,甘地的一个远亲宽德族长声色俱厉地告诉甘地:“依照本族规矩,你去英国是不妥的。我们的宗教禁止航海远行。我们还听说到了那里如果不损害我们的宗教,便无法活下去,有的人不得不和欧洲人同饮食。”

  甘地据理力争:“我并不认为到英国求学是违背了宗教。我到那里的目的只求深造,而且我已答应母亲,不做你们最害怕的三件事。我相信我的誓言能确保我的安全。”

  “但是我们要告诉你,在那里要保持我们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你知道我同你父亲的关系,你应当听从我们的劝告。”族长反驳道。

  “我知道那些关系,而且我把您当成我的长辈。但在这种事情上,我无能为力。我去英国的主意已定。再说先父的朋友和顾问,一位尊敬而有学识的婆罗门也未反对我出国,家母和家兄也未反对。”

  “可是你竟敢不服从本种姓的命令!”

  “我实在没办法,我想种姓本身不应干预此事。”

  族长恼羞成怒,他当众宣布:“从今日起,这孩子不应被看成本种姓的人,谁要帮他或到码头去送行,就得交1卢比4安拿的罚款。”

  这件事后,甘地一刻也不想呆下去。幸好这时有个律师要到英国去执行公务,将于9月4日乘船启程。甘地便和这位律师搭伴于9月4日乘船离开了孟买,一路乘风破浪,驶向他心中神往但又一无所知的国度。

  出国成行的短暂兴奋过后,新的忧虑接踵而来。除了不懂欧洲礼节出尽洋相外,生活的不习惯也令甘地无所适从。他很不习惯用英语跟人交谈,也不会使用刀叉。进餐时,往往弄不清荤素,加上菜价之昂贵,味道之难吃常使他望而生畏。很长一段时间他仅仅只吃从孟买带去的食物,在半饥半饱中苦度时日。

  初来英国,生活极不安定。一开始,甘地和律师马兹慕达寄住维多利亚旅馆,因费用昂贵及孤独难耐,他们又经熟人介绍租了一处房子。然而陌生的际遇与难解的乡愁还是常使这位来自印度西海岸的18岁青年黯然神伤。每当夜阑人静,他常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饱尝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苦无告。

  没过多久,同乡梅赫达医师来看他,甘地听从其建议,搬到里奇蒙的英国人家里,以便更多地了解英国人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主人和蔼体贴,常教甘地一些英国人的规矩、礼仪。与这家人的相处使甘地渐渐习惯用英语讲话,但是饮食依然很成问题。由于发誓素食,他所能吃的东西十分有限。早餐的麦糊倒还可以凑合,午饭和晚餐多是蔬菜、面包与果子酱。青菜一般只是用水煮过,且不搁印度人一刻也少不了的盐或香料,甘地实在难以下咽,况且这些东西对一个胃口很大的印度人来说根本不顶事。出于礼貌,他每次只吃两、三片面包。和善的主人见状,就劝他打破戒律。屡劝无效,主人也急了:“如果你是我弟弟,我就送你回去,你母亲既不识字,也不了解这里的情形,在她面前发的誓言有什么价值,坚守这种誓言是纯粹的迷信。我要告诉你,你这样执拗在这里不会有好处。你吃过肉,而且觉得好吃,你在绝对不需要的地方倒吃了,现在到了该吃肉的地方却不吃,真是不可思议。”但不管别人怎么劝,甘地仍坚守一诺千金的古训,决不违背誓言。一个月后,甘地搬到伦敦一个英印混血种家里,依然因饮食不习惯而苦撑苦熬。

  百无聊赖的时候,他也经常翻翻报纸。久而久之,读报便成了习惯。他每天至少花一小时浏览《每日新闻》、《每日电讯》、《保尔·马尔公报》,从中产生了对时事的极大兴趣,并获得了很多知识。闲时他也出去逛逛,顺便找些能吃素食的地方。有一天,他在法林顿大街找到了一家素食馆和一些有关素食的书籍。这一发现令甘地喜出望外,这不仅使他开始摆脱进食的苦恼,而且开始成为一个自觉的素食体验者。以此为契机,他阅读了不少有关素食的著作,了解了素食的宗教、科学、实践与医学的根据。他订阅了英国素食者协会出版的周刊,并参加了这个协会,还一度成为该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后来他还在自己居住的地区主办了一个素食者协会,将一些趣味相投的人网络在一起,交流感受与心得。正是在伦敦,甘地同那些被认为是素食主义者的知名人士有了往来,并开始了关于饮食方法的不断体验。他不再吃特意从国内带来的糖果,对于香料的嗜好也逐渐消失,出于经济与健康考虑,他不再喝茶和咖啡,有时还不吃淀粉质的食物,只光顾廉价的素食馆,靠面包、水果、奶酪、牛奶、鸡蛋之类度日。不过,总的来说,甘地在英国的素食体验主要是从经济与养生之道出发,至于从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考虑则是到南非以后。

  甘地在逐步摆脱孤寂与饮食方面的困扰时,也在尝试适应英国的社会环境,摆脱窘境。他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自己的衣着服饰、言行举止具有绅士风度。为此他不惜重金,特意买回了一顶漂亮的丝帽、一套高档晚礼服、一双锃亮的皮鞋、一双白色手套和一只镶有银球饰物的手杖。还叫他哥哥寄来了一条双层金链表。他还买了一瓶美发油,梳整他那桀骜不驯的头发,每天花上几个钟头站在一面大镜子前连续不断地练习打领带。当有人告诉他做绅士必须学会跳舞、法文和演讲术时,他不假思索地到一个跳舞班去学跳舞,还专门请了个教员教他演讲术,并开始攻读法语。他说他当时就像一个古代隐士,为养只猫捉鼠,结果要养头牛供他吃牛奶,还请专人来饲养牛。尽管这样煞费苦心,他仍然找不到英国绅士的感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