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歌德 | 上页 下页
一二


  1776年7月,导致歌德出走的恋人莉莉订婚的消息传到魏玛,歌德感到精神出奇的平静,过去对他已变得如此遥远。早在3月的莱比锡之行,他就与女歌唱家柯罗娜·施勒特尔相识,她于年底来到魏玛。

  但对歌德的创作、思想和情感发生深远影响的是另一个女人,直到他1786年出走意大利,宫廷女官夏绿蒂施太因夫人始终是歌德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她与歌德爱情生活中出现的其他女性不同,无论热烈的小安妮特、深情款款的弗里德里克、还是理智的绿蒂或无比纤巧、体态轻盈的莉莉,她们都让歌德感到内在的压力,而这位比他年长的已婚美人并没有让他成为某个人的要求,因而更能激发他的创作想象力。歌德把自己的田园诗献给了她,而她成为他的两个女主人公的原型。

  如果不是那不可抗拒的宿命
  把我们俩的命运系到一起,
  以致只有在你身上我才认识自己,
  那我肯定早就会远走高飞,
  走向辽阔的大地。
  我的诗歌、理想、希望和要求
  只向你、在你面前倾吐,
  我们的生活相依在一处

  这是歌德写的献诗中的一首。歌德同时也在爱着和谐地把艺术和美结合起来的柯罗娜·施勒特尔,这种关系反映在1779年写成的《伊菲格尼》中,女主人公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本于绿蒂的精神气质,而外貌则反映了柯罗娜的美。在公演时柯罗娜饰伊菲格尼,歌德饰奥雷斯特,克涅别尔饰找阿斯,会爵有时演皮拉德斯。有趣的是,伊菲格尼的形象反映了古典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她的原型施太因夫人却醋意大发,拒绝观看精彩的演出。

  《伊菲格尼》是继莱辛《智者纳里》之后表现了彻底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力作,常被后人将它们与席勒的《堂·卡洛斯》相提并论,也是歌德从“狂飚突进”时期的天才主义走向人道主义的一个标志。它本是歌德为庆祝公爵女儿受洗而作,里面无疑会具有歌德在魏玛从政的一些经验,因而它又被视为君主教育的一个教材。歌德有感于宫廷政治生活的绝望,把理想寄托在希腊罗马文化中,以为最要紧的是培养和完美人的个性。

  伊菲格尼正是体现这一理想的高贵女性,她以其纯洁无私、光明磊落的人格表现,感化了野蛮的托阿斯王,协助他革除野蛮风俗而建立人道和公正的原则。这种用感化代替斗争的思想,说明了歌德思想的变化。早在启蒙运动初期,就一直存在君主教育的“好皇帝”思想,尤其在专制制度下,君主的善恶与整个国家的前途密切相关。歌德确实想把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塑造为君主的榜样,但他的这部作品却注定不会成功。较之其他小国之君,公爵当然有其卓异之处,但由于婚姻不美满,他过于醉心于风流韵事、狩猎和饮酒作乐,对社会、国家的义务反而疏落萧散。

  在这种情形下,以朋友和教师自许的歌德又成了一名“谏议大夫”。1783年创作的《伊尔梅瑙》中充满屈原式的忠告:

  让我忘记,就在我们这里,
  许多造物也受到尘世的牵制,
  农夫把种子播撒在薄薄的砂土
  种的白菜却给野兽果腹,
  矿工们在矿坑里为糊口而劳动,
  猎人一咒骂,烧炭夫就要发抖。

  这是要公爵爱民,体恤他们的痛苦,那么君主的本性如何?

  他虽热爱真理,却也有癖性
  使他容易陷于迷惘。
  鲁莽的性格引起他高飞远行,
  他不怕悬崖峭壁,不避羊肠小径;
  灾祸在身旁自伏,
  使他隐入困苦。
  于是令人痛苦的过分激动,
  有力地驱使他东奔西跑,
  他的行动表现出郁郁不乐,
  但休息过后依然故我。
  诗人道出对君主的殷切希望,
  啊,君主,但愿你这国土的一隅
  都成为你治世的楷模,
  你早知身肩重任
  逐步收敛那放纵的灵魂。
  不!请用男子坚定的手,把幸福种子
  明智地、丰富地播进耕好的土地;
  静待其成长:将来必有收成
  造福于你和你的国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