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纵横捭阖-斯大林 | 上页 下页
三八


  第十三章 绥靖逆流

  绥靖主义昧心良,引狼入室为哪桩;
  祸水东流是诡计,搬起石头自遭殃。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斯大林多次倡议西方国家与苏联联合起来,制止侵略,维护集体安全;但是,在短视的西方政治家们的阻挠下,这种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1936年7月举行的国际联盟会议,在英法的纵容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为此,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发表了极其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我们在这里集会,是为了结束人们一读就一定会感到痛心的国际生活史的一章。”为此,绝不应奉行绥靖主义。“对我本人来说,我宁愿有一个设法至少提供某种援助——即使这种援助是无效的——的国联,而不愿一个对侵略行为熟视无睹和无动于衷的国联……”李维诺夫进一步阐述了苏联的外交政策,并以此作为他的主要任务:保证人们对侵略和侵略威胁既不熟视无睹又不置若罔闻。苏联政府及时地和忠实地参加了对意大利的制裁,谴责德国单方面废弃凡尔赛和约关于限制军备的规定。德国重新占领莱因地区以后。李维诺夫在国联理事会上说,除非采取有效的对抗行动,否则国联就有可能变成一个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组织,因为不采取对抗行动“就会使各国放松警惕,就会使人们产生幻想”。

  与此同时,苏联驻伦敦大使伊凡·马伊斯基也在谴责这样一种看法:可以容忍在东方的侵略而不会危及西方的和平。他说:“这是最大的错觉……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当时,在苏联和中欧之间,从波罗的海到巴尔干,有六个东欧国家:与苏联接壤的有立陶宛、波兰和罗马尼亚,在这些国家西面的第二层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的总人口接近一亿,其中大部分是非俄罗斯斯拉夫人。这块辽阔土地的大部分地区,经济是原始的,生活极端贫困,由于存在许多地区性的不和与敌对现象,而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虽然其中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偶尔设想过在东欧建立一个有效的力量集团,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匈牙利是马扎尔人的祖国,他们对大小斯拉夫民族都没有什么感情。罗马尼亚和苏联对比萨拉比亚有争议。现代的立陶宛是把帝俄时代的几个波罗的海省份分割出来而形成的。波兰人和俄国人是宿敌,两国的边界只不过是一条在1920年激烈战争之后双方都感到精疲力竭的情况下确定的妥协边界。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条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诞生了,罗马尼亚的地盘则由于这种条约而大大地扩大了。这四个国家都是法国的盟国,都像法国一样想要维护凡尔赛“体系”。人们本来可以期望,这一共同目标会使这四个国家在军事和外交上形成牢不可破的团结。其中三个国家参加了“小协约”。“小协约”的主要目的是相互保护,使匈牙利的修订边界愿望不能得逞。在南斯拉夫北部有50万马扎尔人,在斯洛伐克有75万,在罗马尼亚有150万。但是,波兰不是“小协约”的成员国。在东欧国家中,波兰是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它是共同利益中最薄弱的一环,这种薄弱主要是由于它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造成的。

  当时的波兰政府奉行亲德反苏反共的政策。1933年4月,纳粹头子会晤了波兰驻柏林的公使,同时波兰首脑毕苏斯基元帅同驻华沙的德国武官进行了会谈。次年一月,两国签订了一项十年互不侵犯条约。两国的结合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两国的政权都是默武主义和独裁主义政权,在意识形态方面都憎恶共产主义。戈培尔、弗兰克、特别是戈林经常访问波兰。在柏林,波兰大使利普斯基可以随时见到希特勒。而希特勒每次公开提到波兰时,口气都是和解而友好的,他还吹捧毕苏斯基是那个时代的真正伟人之一。

  鉴于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西方大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统治集团,在法西斯战争狂人面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奉行了一种极为危险的牺牲小国和鼓励“祸水东流”的政策,结果到头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莱因地区和吞并了奥地利之后,胃口越来越大,立即转向他的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着手实施他的“绿色方案”。

  希特勒现在决意消灭捷克斯洛伐克,要从地图上抹掉这个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新取得独立的国家。他对这个国家的新生深恶痛绝。

  希特勒侵捷,仍像并吞奥地利一样玩弄“特洛伊木马”的诡计。在开始时,他并不直接出面,而是唆使他在这个国家的代理人、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头目康拉德·汉莱因出面闹事,制造纠纷,进行颠覆,以便迷惑视听,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至于这种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希特勒已经在11月5日向军事领袖们所作的演说和“绿色方案”的头几个指示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

  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攫取它的领土与人民,使之归属第三帝国。

  尽管有了奥地利的先例,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仍然没有憬悟到这一点。

  由于他们政治上的短视,惧怕战争和战后可能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苏联,所以准备把捷克斯洛伐克奉送给希特勒,作为推动德国法西斯向东反苏的礼物。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本来订有同盟条约,当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法国有义务给予援助。

  可是一纸条约,从来不能保证帝国主义者说话算数。达拉第政府虽然口头上多次声明格守法捷条约中的义务,背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1938年4月底,达拉第前往英国与张伯伦磋商。张伯伦对达拉第说,英国是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劝法国也这样做。张伯伦和达拉第居然说,希特勒的全部要求只不过是要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同胞“申张正义”而已。张伯伦说,“希特勒要求的是民族自决,而不是征服”。英法会谈后,法国通过外交途径密告希特勒,他要尽力摆脱对捷的条约义务。英法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卷入军事冲突,而且还助桀为虐,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

  希特勒软硬兼施,一方面以武力吓唬英法,另一方面又伪善地宣称,如果满足德国对捷的要求,它将别无他求,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在8月里,德国动员数十万军队参加军事演习,德国飞机经常到捷克斯洛伐克领空骚扰。戈林还请法国空军代表团“参观”飞机工厂和飞行表演,结果将法国空军参谋长吓呆了。这位患软骨症的参谋长认为,“如果9月底打仗,法国空军将在两周内被消灭,连一架飞机都不会剩。”

  英国首相张伯伦卖力地帮助希特勒侵占苏台德地区。他说,“英国在东欧没有重大利益”,“应让希特勒在东欧为所欲为”。更有甚者,1938年9月15日,这位掌握着大英帝国命运的人,这位已经是69岁高龄而且又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居然降尊纡贵,不惮7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德国最偏远的伯希特斯加登去,央求希特勒千万不要动武,并许诺说,“对元首的要求定将协力促其实现”,并且还在公开场合加以鼓吹。从此,臭名昭著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阴谋就这样开始了。

  按照事先和希特勒的约定,9月27日,这位英国首相给捷总统贝奈斯发了一份电报,警告他,如果9月28日下午两点捷政府还不接受德国的条件,德国军队马上就会得到越过捷克斯洛伐克边界的命令,波希米亚将受到德国军队的蹂躏。这样,张伯伦就把战争的责任从希特勒头上转嫁到了贝奈斯的头上。然而,贝奈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份电报,第二份电报马上又来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