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达芬奇 | 上页 下页 |
二四 |
|
应佛罗伦萨著名银行朗切斯科·捷列·佐贡多的邀请,达·芬奇前往他的宅第作画。 佐贡多,45岁,秃顶,面孔幽雅。而他“金屋藏娇”。他的夫人年轻苗条,相貌美丽,可谓国色天香。达·芬奇第一眼见她的时候,心中便怦怦直跳。这是见过的最美的女子。美夫人走进了书房,略带羞涩。她身着贵重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绻发披散于双肩。她那发育很好的身体显得丰满美妙。她很富有,眉毛修整过,两颊绯红。手上、颈上,挂着很多贵重的宝石。她全身充满着纯真和天然情趣。 佐贡多请达·芬奇为他夫人画像。 达·芬奇呆了一下,方说:“我同意工作。不过,不是在这里。因为画这幅画,得要点背景、气氛,必须在我的画室进行”。 银行家欣然同意。他和夫人及女仆来到达·芬奇画家。蒙娜·丽莎感到不自在。达·芬奇走近她,注意看她的手。这是多么美妙的两只手啊!柔和地对她说,如果您不反对,我想描绘一双不加装饰的手。请把所有的装饰品去掉。银行家惊奇地看着他。她退掉了宝石、珍珠。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画家开始画手。 接连几天,蒙娜·丽莎都如期来到这里。达·芬奇顽强地工作着。他情绪饱满,容光焕发,对各种情况应付自如。他细心地观察她的内心世界。他觉得有必要唤醒这个消极、淡漠、被银行家府第寂寞生活和千篇一律的安宁导致昏昏欲睡的女子。 他专门请了音乐家来弹奏。但没有使蒙娜·丽莎动心。她一副愁容,忍不住打吹欠。他请来的魔术师变着法儿让她高兴。休息片刻,她看见画家的一幅水鸟的爪子速写。她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他便向她讲述游泳、飞行的原理。她眼里闪现了火花。新奇,新奇啊,见到这眼中的火花,达·芬奇心震颤着:这样的火花,好像亲生母亲眼睛里有过。他把她做的标本,一件一件给她看。她兴趣盎然。他给她讲故事,讲很多精彩的故事。渐渐地,蒙娜·丽莎入迷了。她爱上了这个博学多才、英俊潇洒的奇男子。但不敢有半点表示。故事讲完了,他看着她:啊,那是怎样一张生动明亮的面孔啊!双眼闪闪发光。然后,她如梦初醒,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用手摸摸脸。成功了!画家唤醒了一个昏睡经年的心灵。一个冷漠的心灵。他迅速地画起来。那幸福的微笑,可惜很快就消失了。 达·芬奇爱上了银行家的妻子。第一次,绝对的第一次。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他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得很长很长,整整用了4年!他按自己独特的方式爱她。他这种爱,很像是柏拉图描述的那种精神恋爱。他想像着这美女似乎进入了他的生活。他的天才深深地印入她懒于思考的脑海,触到了她沉醒的心灵。她仿佛听见了神在呼唤!她展现了因爱而动人的一刹那间的微笑。 就是这个微笑,让千百年多少学者教授研究来研究去。它像谜一样地引起种种猜测。有说是“谜一般的微笑”,有说是“神秘的微笑”,有说是“魅惑的微笑”,也有说是“邪气的微笑”。当时,蒙娜·丽莎年方24岁。据说作此画时她刚失去爱女,为此郁郁寡欢。达·芬奇为博她微笑,想尽了办法。 达·芬奇描绘她的微笑,具有深深的用意。在中世纪黑暗岁月里,西欧人经历千年残酷的封建统治和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摧残,早已失去了理想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文艺复兴时代终于到来!丧失已久的笑容又回到获得心灵解放的女子们脸上。达·芬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他绘出了自由的明朗的笑容。人从禁欲主义下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具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够向人自由地微笑了。 这幅画,改变了蒙娜·丽莎的命运。她由一个庸俗的贵族妇女,重返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默默地爱上了达·芬奇。但她又不敢表达,心灵承受着封建社会的重压。她不到30岁的时候,竟为爱情忧郁而逝。而达·芬奇,心中永远地爱着她,竟终身未娶。在他晚年病重的时候,画家叫学生把他画架上的绸布揭去。灰尘飘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永久的微笑!啊,《蒙娜·丽莎》。他的画中人,在她如花年龄时就忧郁而逝了。银行家的后人,将这幅画卖给了法国国王。而国王又把这幅画交给达·芬奇去修复。接到这幅画时达·芬奇全身颤抖,眼泪夺眶而出…… 往事如烟。多少美好的日子使他回忆。他回忆起初识美人的日子,回忆给她作画的日子,回忆起音乐家弹奏妙曲,使她开心微笑的日子……啊,那是多么幸福而充满激情的日子!多少多少年来,这美丽的微笑,把他那颗高傲的心俘虏了。是的,他唤醒了一颗沉睡的灵魂,唤起她去过另一种激动人心的生活;可是,他又害了她,害得她痛苦寻觅而又无法实现那种生活,使得她早年忧郁而逝。为此,他夜不能眠。他举着灯在画前走着,看着,泪流满面。他爱她,直到1519年5月2日,他溘然长逝。 第七章 浪迹天涯 1.再去米兰 达·芬奇生性高傲自负,但在声誉鹊起时他仍然十分沉静。他这种不同流俗的性格,自然得罪了不少佛罗伦萨人。人们不能原谅他在米兰服务17年之久!人们指责他对故乡缺乏爱恋。 尽管在《蒙娜·丽莎》的创作中,画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达·芬奇却郁郁寡欢。他不时地对弟子们说,现在是收拾东西走路的时候了。 而对市政厅的人,他则说是去寻找一种配颜料的配方。 1506年的春天姗姗来迟。 这个春天,对于达·芬奇来说,不是心平气和地欣赏,而是焦灼地寻找。他就要离开故城。可是,他到哪去?一时连他自己也主意不定。 去米兰?当然,去米兰。米兰曾有过他艺术的顶峰时期。那圣马利亚·德拉·格拉齐耶隐修道院里,还存着他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它闪烁着不朽的美。米兰人无法忘记他达·芬奇。 就在这时候,达·芬奇接到了法国总督的邀请。请他去米兰完成一些作品。同时,也请他为总督本人画肖像。 达·芬奇一下子活跃起来。 米兰在召唤! 虽然他舍不得丢下故乡,而且他也明白此去何时是归期,但他还是从容不迫地踏上了艺术之程。 这一次离开之前,他走遍了他童年、少年生活过的地方,访察过故友,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作了告别。 他去了麦尔兹家别墅。在那里,小麦尔兹正焦争地盼望达·芬奇的到来,小麦尔兹要正式拜他为师。达·芬奇检查了他的一大堆素描和平面图后,他看到了速写天才之光在闪亮。于是,他决定接收小麦尔兹为弟子,带他一道去米兰。 临走的时候,达·芬奇带了一幅《纺纱圣母》。这幅作品画的是儿时的耶稣把小脚伸进盛毛的提篮里。他笑着,调皮地抓住纺锤,要把它从母亲手中拿去。这幅作品是在佛罗伦萨画的,是留多维克十二世的宠信者,他的御前秘书罗伯特订的货。 这幅画在米兰再次引起轰动。 订货源源不断。 在米兰,达·芬奇的心灵得到了休息。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