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上页 下页
二一


  2.求职奔波忙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二天就去会见韦津斯基,托他帮忙在军事院校找一个教员差事。

  除了有人引荐,还必需接受考核。首先要准备两个课题在教师和督学委员会成员面前试讲。给的两个题目是:语法方面——《组句的方式》;语文学方面——《语文学理论是否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其作用如何?》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真准备讲稿,引用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他力图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的理论来写这篇论文。讲稿没有保存下来,但从1850年底给米哈伊洛夫的信中所言,讲稿的基础就是别林斯基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的那些文章。

  1850年9月15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军事院校发表了这篇演讲。那天晚上在座听讲的有20多位专家教授。他本来准备对陈腐的艺术理论,进行一番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由于大家公认他开头部分讲得很出色,所以不必讲完就得到认可。也就没有机会进一步展开阐述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展开尽情讲下去,未必能得到全体一致的好评。

  就这样,他在彼得堡第二武备中学谋得了一个教师职位。

  佩平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同住一间屋子,自然就发现他表兄的种种活动。表兄还在阅读从前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传递的那些书刊,现在当然更为谨慎。佩平没有仔细去读,因为他对经济问题不感兴趣。这些书刊是被当局严格禁止的。在彼得堡人们冒着风险,仍然传阅这类外国的社会主义书刊。有一个名叫卢里的书商,专门做禁书买卖。他手下有一批卖旧书刊的货郎,背着一个大麻布口袋,找着熟悉的禁书爱好者的住处兜售。他们走进屋里,解开袋子倒出货物:全是些禁书。其中大部分是法文的,也有德文的……后来旧书商被警察发现,通通撵出了彼得堡。书商被赶走,并没能停止禁书的买卖和传播。

  9月的某一天,当他到学校图书馆还书时,学监看到他就说:

  “你住在什么地方?请你明天到督学办公室去一趟。”

  车尔尼雪夫斯基问道,督学找我会有什么事呢?

  “你不是申请萨拉托夫中学的一个职位吗?办公室收到复函,说有一个空额。”

  这个消息没使车尔尼雪夫斯基感到高兴。在萨拉托夫时,舍不得和家人分别;来到彼得堡住惯了以后,又不愿意离开它。何况他已经在武备学校有了工作,他的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彼得堡。离开了它就谈不上地位的晋升,思想上和政治上的进展。

  他不想离开彼得堡,便故意找些借口推延。对督学说,他缺少到萨拉托夫的路费。而且提出,若派到萨拉托夫中学任教,还应破例免除再次考核这一道手续。他满以为督学不会同意他的条件。

  出乎他的预料,提出的条件被督学完全接受了。

  1851年1月,督学下达文件,任命他为萨拉托夫中学的语文教师。

  退路和借口都没有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只好收拾行囊再回萨拉托夫。很顺利找到了两位同车的旅伴,都是到辛比尔斯克(后改名乌里扬诺夫斯克)去的。一位米纳耶夫,到辛比尔斯克赴任供职;另一位是教师冈察洛夫,就是著名小说家冈察洛夫的兄弟。

  3月12日,他们一道乘冈察洛夫的马车,向萨拉托夫方向进发。米纳耶夫他已相当熟悉,最近几个月他们常在韦津斯基家见面。米纳耶夫经常参加韦津斯基小组的活动,他虽然不很熟悉社会政治理论,却同情传播革命思想的人。彼得拉舍夫斯基案件中,他当时也受到审讯。车尔尼雪夫斯基亲眼看到,米纳耶夫在韦津斯基家里的一大群人中,大讲“沙皇的粗暴残忍”。并宣称“最好能有一个敢于牺牲自己的勇士去收拾他”。他这番话是在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被镇压之后讲的。就凭这个,他也够得上勇士了。

  米纳耶夫比车尔尼雪夫斯基年龄将近大一倍、但对这位青年人相当敬重。他从车尔尼雪夫斯基那里,曾借阅过一本赫尔岑的小说《谁之罪?》。对于处在沙皇反动统治下的俄国进步知识分子来说,赫尔岑的思想就像一颗闪烁的巨星。

  现在他们成了旅伴,一路上都在谈论共产主义,西欧的风潮以及革命和宗教问题。共同的旅途生活快结束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传播了许多革命道理。

  这次行程途经莫斯科,只停留了几个小时。因为要赶路,春天到了,冰冻开始消融道路很快就要变得泥泞难走。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同亚历山德娜·格丽戈里耶芙娜这次见面时间很短。他得悉她惟一的一个妹妹出嫁了,亚历山德娜更是孤孤单单只有形影相吊了。告别时他邀请她到萨拉托夫,虽然他并不太相信她会去。

  到了下诺夫哥罗德,米哈伊洛夫不在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不能等待他,一个半钟头以后,冈察洛夫的马车便向喀山城出发了。

  马车夫对乘客说,这样的季节乘车是很危险的。特别是行驶在伏尔加河的支流上,小河水温较高,冰已开始解冻。乘客听后有点慌,让马车夫放慢速度。

  傍晚时分到达喀山城,乘客想立刻渡过伏尔加河,好明天一早赶路。但是人家不让马车过河,要他们在驿站过夜,等明晨河面冻得坚实点再走。

  第二天清晨,风吹云散,路也干了,水洼上面结了一层薄冰。马车尽量绕过冰窟窿和裂缝,一步一步缓慢向前移动,费了好大劲终于到达对岸的马车店。

  从喀山到辛比尔斯克这段路最难走,足足花了两天两夜。车尔尼雪夫斯基以为,过了辛比尔斯克,到萨拉托夫这段路他只好一个人独走,不会再有同伴。但米纳耶夫决定到萨拉托夫处理一件私事,就可以同行到终点了。

  辛比尔斯克的邮政局长,建议他们在城里小住几天。等道路情况好转,过河就容易一些。他们照着办了,与其被困在野外,倒真不如在城里多留几天。

  经过多日的跋涉,马车终于在4月上旬的一天,到达了萨拉托夫城。

  回到家乡,他没有立刻到学校去上课,因为学校的假期尚未结束。

  车尔尼雪夫斯基住在顶楼上。透过窗户能看到宽阔的伏尔加河、葱绿的江心小岛、对岸的波克罗夫镇、还可以隐约看到岬上的乌韦克村……

  刚回来的头几天,他忙于熟悉环境,和旧日友人见面,看望老同学,拜访未来的同事。他并不打算在萨拉托夫扎根,对家人对朋友和学生,都不隐讳自己的想法。萨拉托夫中学仅仅是一种过渡,只会是短期的;他真正的希望不在这里,而在彼得堡。

  回来大约两个月,他在给米哈伊洛夫的信中就写道:

  “您觉得下诺夫哥罗德城太偏僻,我在此地的这种感觉更甚。我希望能更快地结束自己的事,而一旦把事情结束,我便可以溜回彼得堡。”

  离开彼得堡的前夕,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向老师斯列兹涅夫斯基许下诺言。到萨拉托夫以后,他不放弃编年史词典的工作。编完词典,他还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然后将献身于大学的学术研究。斯列兹涅夫斯基教授则介绍他认识一位基辅大学的副教授。此人名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科斯托马罗夫,是个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人,写了许多论述俄国历史的优秀著作。因在基辅参加了基里尔——梅福季协会,这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秘密政治组织,于1847年3月被捕。在彼得保罗要塞被囚禁一年,尔后,被放逐到萨拉托夫城,直到现在还在这里居住。

  回到萨拉托夫后,车尔尼雪夫斯基立刻去拜访这位被流放的副教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