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本田 | 上页 下页 |
六 |
|
但对于萨摩、长州、土肥的明治政府的地租改革政策,浜松商人们认为这是中央的横暴而加以反对,决定举行农民起义。这是表明浜松人的脾气是如何暴躁的历史上的一个插曲。那么农民起义是不是团结得很紧呢?似乎也未必。这与现在的浜松企业的经营者一样,有各式各样的意见,大部分的书籍上都记载着:农民起义只在“反对地租改革”这一点上有联系。 为了封锁住农民起义的活动,明治政府于明治九年废除了浜松县,强行令他们与气质完全不同的富裕的骏州静冈县人合并在一起了。 对此,浜松县民会的议员们,自称为远江公选民会啦远州州会,顽强地继续反对。看上去像是对中央的一种强烈的反骨精神的表现,但与此同时,敏于见机行事的合理主义,在浜松人身上也有很强韧的根基。 不久就承认了与静冈的合并,但与此同时,却把运动转化为争取允许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 后来从本田与通产省的争吵与交涉来观察,这种浜松人的合理精神与反骨,使人觉得直接成了本田的骨气。本田在这个意义上,是个典型的浜松人。 在静冈县内作为还保留着天守阁的城镇,浜松城是有名的。这个天守阁是昭和三十三年重建的,是钢骨水泥的……这座浜松城的创建的主人,在历史书上写的是今川的家臣饭尾。战国时代,元龟元年(1570年),德川家康把居城从冈崎迁到了浜松。直到45岁,当上静冈骏府城主的17年间,他就是在浜松城中度过的。 于是浜松的俳人(诗人)松岛十湖吟咏道:“旗开得胜地,浜松发迹城。”浜松自古以来,就是个诗歌昌盛之地,同时也是富于幽默和诙谐性的川柳(通俗诗)的流行之乡。本田从性格上来说,也许是属于“川柳派”。因为在本田的语录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川柳式的诙谐。 成为天下名人之前的德川家康,尽管在浜松城住了17年,但浜松的人们感到,自己并不那么敬慕他。这可以说是不为过去所拘的冷酷无情的浜松气质吧。你就是在街上寻找,也找不到一件名产品,一个小地名是与家康的名字有关联的。一般的地方城市,极其自然地立马就可以找到“家康馒头”啦,“家康煎饼”啦之类的玩意儿,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倒不如说家康在浜松没有人缘儿,更合适一些。莫非说这也是本田和丰田全族人看透了本地浜松人,觉得自己比想象中在他们当中人缘还淡薄,出于这同一理由,才到了东京和名古屋去的吗? 浜松在历史上就有“过道儿文化之街”的评论。尽管它是连结关东和关西的重要的沿大路一带的战略据点的城下町,但能称得上独自的文化、艺术的,却没有一样值得一提的杰出的东西。与此相反,从京都、大阪的上面以及从江户来的行商和流浪艺人所带来的新技术和艺术,浜松人却积极地接受下来了。开放型的,什么都引进,这也是浜松的特色。 这就是到后来,浜松的摩托车、钢琴装配产业极其发达的土壤。 与浜松相邻的丰桥、名古屋称之为“艺穷”。这与京都“穿穷”(讲究穿),大阪的“吃穷”(讲穷吃)一样,说的是为了学习技艺,就是破产也在所不辞。据说在名古屋,至今仍有哪怕是把自己的伙食费缩减下来,也要勉强筹出款子交子弟的学艺费的习惯。不知是不是那个缘故,日本的第一个投考私塾河合塾,就诞生在名古屋。从地理位置上也容易受名古屋影响的浜松,不知为什么,其独特的乡土文化、乡土艺术之类却是少得惊人。从来没听到过浜松的有名的民歌。 听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浜松出身的营业人员说,浜松出身的人在宴会上唱的乡土歌,是“盗用”静冈的《采茶谣》。 昭和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傍晚,本田的勋一等授勋纪念招待会,在东京纪尾井町的新大谷旅馆的“鹤之间”举行。赶来参加招待会的,大约有400人,所以是个中型的招待会。醒目的只有会场里头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块不寻常的大红布。在大约纵长五米、横宽七米的“大红旗”上,横写着“祝贺你,本田!”几个大白字。 招待会结束以后,这面不寻常的大红旗怎么样了呢?多半是不好往哪里放,收进了本田宅邸的旧仓库里去了吧。据说在这个仓库里,也收藏着本田所开发的“奇怪的高尔夫球棒”。这种高尔夫球棒,谁都能打出好球,飞行距离也是超群的,但因规格有点儿离谱儿,是一种不准使用的货色。 且说在招待会场上,到了献演本田的得意的民歌的时候了,和孙女一样的可爱的民歌手金泽民子做了搭档。本田所挑战的是德岛县的民歌《祖谷的磨粉歌》的难度较大的旋律,尽管说不上是曲调哀婉,但他用高音和着三弦,情绪激昂地唱完了。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音乐的成绩得分第一。在通知书上只音乐和理科得甲。”本田夸耀说。 对此,他的好友歌手藤山一郎评论道: “如果你唱故乡浜松的民歌,那就更好了。可惜浜松没有民歌……” “是的,浜松人唱的民歌,全是从外地借来的。” 以警察之友会的副会长的头衔出席招待会的歌手渡边浜子,对警察之友会的会长本田说道: “本田先生,您也发明一首民歌吧。本田先生的话,这是办得到的。” “嘿嘿,这可不行。” 浜松之所以缺少自己的独特文化、艺术,多半是有以下的原因吧。 在浜松,人们都忙于对过往的客商送往迎来,没有闲暇时间,再加上对“调转工作的城主”缺乏乡土之爱,所以没能培育出乡土的艺术和民歌来。 浜松城的确是德川幕府的大名(诸侯)们的升迁之地。大老(最高执政官)永野忠邦也是从这座城当上了幕府的重臣的。 莫非是这些,培育了浜松人的不为过去所拘的冷酷无情的气质吗? 浜松人离开故乡的意识是比较淡薄的。地处东京与大阪的中间点上,也许有种随时都可以回故乡的安心感吧,所以格外简单地就丢弃故乡。本田昭和二十七年就丢弃了浜松,把总公司和住宅迁到了东京。丰田佐吉从浜松出奔东京,是明治十九年。佐吉在一连几次遭到挫折之后,以三井物产为后盾,迁到了名古屋之后,才取得了成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