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俾斯麦 | 上页 下页 |
四一 |
|
俾斯麦私下就将后一点意思与人说过:“我从乡绅容克爬上来,当了宰相,我那一班子容克还能容得了我;但是,今天我晋升为侯爵,要被人称为‘大人’、‘殿下’,在我原来那些认为贵族阶级人人平等的人中,就不好过日子了。虽然这些平等观念主要来自波兰人,而不是日耳曼人,但陈陈相因,约定俗成,人们早习以为常了。”俾斯麦受封后的第二年,有个波美拉尼亚容克讲的两句话,就足以说明俾斯麦的顾虑是事出有因的。那容克说:“我们要把俾斯麦这小子搞下来,要让他在一个老老实实的波美拉尼亚的乡绅手下吃老米饭!” 欧洲等级制度森严。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一世,强娶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公主做妻子,也不可能改变他出身卑微的血统。18世纪,苏格兰诗人彭斯曾有诗言:“不管它这一套那一套,不管它公侯伯子男一大套!”公、侯、伯、子、男,即是欧洲贵族的等级。近代的男爵位于子爵之下,没有子爵的国家则位于伯爵之下。德意志的男爵,是帝国的自由领主,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是,他们权势比男爵要大,他们享有伯爵的地位,但未取得伯爵的称号。德意志容克,一般都是这一流角色。 子爵位于伯爵之下,德国没有这个等级。伯爵位于侯爵之下,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德国的伯爵比法国更长久地保持官职的特点。德意志第一帝国的伯爵还有一般伯爵和帝国伯爵之分。侯爵次于公爵而位于伯爵之上。“侯爵”或“方伯”一词原指封疆大吏,即管辖一处边地的伯爵。公爵是仅次于亲王或国王的最高一级贵族。公、侯两级都是可称王的高等级贵族。16世纪至19世纪,一些小领主也得到公爵称号。 与祖父同名的小皇孙腓特烈·威廉·维克多·阿尔贝特生于1859年1月27日。其时威廉一世正当摄政王,哥哥威廉四世病入膏盲又无子嗣。摄政登基虽指日可待,然而,此身60有2,有子无孙,不能不有些遗憾。一旦长孙出世,自是掌上明珠。加之,威廉一世认为太子受媳妇影响,迷信英国议会民主,不合普鲁士专制传统,更觉有必要日亲日近地亲自干预对孙子的教育。 皇孙的母亲维多利亚出身英国王室,她喜欢生物、物理,也常采集标本;她会弹琴、会油画、水彩;还会写文章 。有人说她常给太子捉刀。太子也每每向她学舌。太子在普奥、普法战争中都立过大战功,原本也可成为一个英勇顽强的专制主义角色,因与太子妃耳濡目染,向往议会民主制,立宪君主多悠闲!这样一来祖父和父母,对皇孙皇子的教育意见就大不一致了。 皇孙因先天和难产等原因,从小左臂、左腿、左耳都有残疾。祖父溺爱,父母迁就,养成了孩子暴戾乖张的性情。太子夫妇曾带他到伦敦小住。小家伙在英国王宫里打打闹闹,横冲直闯,一点不斯文,使做父母的脸上发烧。 遵普鲁士王室祖制,小王子10岁起挂少校衔,入军校受训,习礼节与军操。而这位小皇孙威廉6岁即发“军事蒙”了。霍亨索伦家可能有军国主义基因,小威廉居然对军训乐此不疲,特别是教官在他每练一小时正步走,便让他敲一次军鼓时,他简直把这有奖的军训当做世界上最好的游戏了,小威廉进步很快,一个月下来,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预计要学习的所有军事科目。 在太子夫妇的坚持下,小威廉没有在宫里单独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入了波茨坦民众小学。当然学校安排了老师给他开了些特别餐。有位辛茨彼得老师的骑术胜过马戏班的驭马手,小威廉骑马畏难时,他激将说:“一个普鲁士平民都能办到的,难道一个霍亨索伦王朝的继承人还做不到吗?”小威廉这次倒是下苦功不怕摔打地学会了骑马。父母趁热打铁,又让他学会了游泳、划船、放枪、击剑。进而与辛茨彼得相商,订出严格的教学计划和生活制度:每天6点军训,8点文化课,午后3到9点又是军训。小弟弟亨利也在一旁见习。 假期,小威廉参观工厂、作坊、农庄。他在一家玻璃作坊亲自动手吹制了两个玻璃球带回宫里。 俾斯麦刚当普鲁士首相时,无名气;“铁血”谬论出笼,有些小恶名;普奥战后他任北德联邦首相,“铁血宰相”有大名声了;普法战后,帝国宰相、中将、侯爵加身,“铁血宰相”有了赫赫名声,成了欧洲家喻户晓的大伟人。但是这时在国内他的地位已有了隐患。 1870年11月,普鲁士联合邦的天主教候选人获得57个席位。12月13日,这些人牵头组织了一个叫中央党的新政党。随即他们买下了一家叫《日耳曼尼亚》的大报作为喉舌。1871年3月,在德意志帝国国会选举中,他们打出全德意志天主教运动的旗号竞选,在所有382席中夺得63席,几乎占全部选票的1/5,成了仅次于民族自由党的第二大党。中央党的党魁为路德维希·温德霍斯特。温德霍斯特比俾斯麦大3岁,他个子矮小而瘦削,脑袋却很大。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片后,闪烁着一双令人不快的灰色眸子。他也是格丁根大学法律系学生,当俾斯麦在好勇斗狠、酗酒并追逐女人的时候,温德霍斯特在节衣缩食潜心苦读。他对自己其貌不扬并不在意,还诙谐地自嘲一番,他深知自己有杰出的头脑。1836年,他当过律师,1849年为汉诺威议会议员,后任司法部长。1866年眼见其主子威尔夫家族的国王被废,财产被没收,他认为这在法律上说不过去,从此认为俾斯麦绝非正人君子。后来他又被选入北德国会、帝国议会、普鲁士议会。对于被废的前汉诺威国王,他仍旧忠心耿耿。 普鲁士国民大多信奉新教。1852年后,普联合邦议会曾有过一个罗马天主教的小小政治派别,但未起过多大作用。60年代中期罗马教会提出“教皇无谬误说”。从此,这一小撮人开始扮演反对派角色。从中央党成立到竞选获胜,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俾斯麦乍回国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在大庭广众下不露声色,关上门后咬牙切齿。 3月,帝国国会开幕,中央党议员要求政府支持梵蒂冈的教皇庇护九世。1871年4月1日,正值俾斯麦56岁生日,他在帝国国会发表演说,不点名地抨击中央党。他说,一个政党只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做任何外部势力的应声虫。 俾斯麦的演说,自然能得到大多数德意志新教徒们的拥护。1870年7月18日,“无谬误说”发表以来就引起了新教徒们的反感,就是德意志的天主教徒也因此而分裂为赞成和反对此说的两派。普鲁士派驻梵蒂冈教廷的公使哈里·冯·阿尼姆多次提请俾斯麦,要他表态支持国内反对教皇无谬误说的天主教徒。这时正是普法战争爆发前夕,俾斯麦电告阿尼姆:“无谬误说眼前对我无关紧要。”普法战争期间,国内有位红衣主教找到凡尔赛,请求俾斯麦给予支持,但无结果。1871年年初,德意志主张“无谬误说”的主教团,解雇了很多不赞同他们的大中小学的教员。俾斯麦仅以撤销普鲁士文化部天主教特别科示警。 几天后,他在《十字报》上发表措辞强硬的文章 。然而,出于对南德和欧洲各天主教国家的考虑,俾斯麦并不想开罪梵蒂冈的教皇庇护七世。8月,为天主教问题俾斯麦在加施泰因与奥地利首相博伊斯特会晤。威廉一世对宗教纷争抱息事宁人的态度,但是对持反对“无谬误说”的天主教徒受到排挤的情形深表关心。俾斯麦听说,东普鲁士的学校里有耶稣会会士在鼓吹倡导波兰文化。耶稣会是西班牙人依纳爵1539年创立的,得到教皇保罗三世许可,该会强调对教皇的绝对顺从,会士可在全世界以各种形式活动,1773年被解散,1814年庇护七世下令恢复。其后发展为天主教最大的修会,会士主要从事教育和其他工作,他们参与各种联谊、社会、跨教派乃至政治活动。 1871年11月,俾斯麦颁布了一项法律草案,国家将监督所有的学校,督学尤其要盯住天主教学校的宗教课;“教皇无谬误说”是不能容忍的。1872年初,普鲁士宗教事务和教育大臣海因里希·冯·米勒不赞成俾斯麦对教会的强硬政策而辞职。俾斯麦马上任命了阿达尔贝特·法尔克,此任命可加强俾斯麦与民族自由党的关系。法尔克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俾斯麦便对他说,中央党及其追随者,是一股旨在反对普鲁士,分裂帝国的势力,作为主管宗教事务和教育的大臣必须组织力量打倒异端。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