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比尔盖茨 | 上页 下页 |
二七 |
|
西胜彦在商业上的行为也相当出奇。他可以突然决定花100万美元造一条电子恐龙,大小同真的一样,用来作推销微软公司软件的电视广告。比尔·盖茨曾一再阻止他这种荒诞的作法,告诉他,应该把钱花在常规的推销方法上,不必搞这样太离谱的轰动,因为这不一定能达到真正有效的目的。但是西胜彦自有见解,对比尔·盖茨的意见根本未予考虑。 1983年,比尔·盖茨在机场突然接到西胜彦的电话,告借27.5万美元,以支付他仓促购买的美国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的急款。比尔·盖茨虽然对此举颇有看法,还是帮了他一把。 微软公司是以股票期权方式让其大部分雇员共享产权的,有一次,微软公司发行的股票即将上市,比尔·盖茨念及同西胜彦的友谊,准备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股票,但这要求他具有公司职员的身份。比尔·盖茨提出给他一个在公司全日工作的职位。西胜彦却没有理解比尔·盖茨的好意,反而认为是比尔·盖茨要他做他的部下,对他百分之百地效忠,而断然拒绝了这一友好的表示。还说:“我非常乐意同他共事,但是并不愿意把灵魂出卖给他。” 比尔·盖茨清楚地看到,微软公司的产品在日本有着广大的市场,他希望西胜彦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发行上,而西胜彦不以为然,在其他产品的经销上倾注了更多的力量,并不认为继续在日本推销微软公司的软件有多大意义。他老喜欢搞开拓性的活动,而且同时从事好几种活动,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在他从事的大量工作中,可以说一半都是胡搞一气,毫无结果。有人对他的行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他的作为莫测高深,他是一个不受拘束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比尔·盖茨只好就西胜彦的表现说,“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软件行业的标准,如果微机的软件建立在一个标准下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就作不成这么多生意。但是,如果这是一件好事,那么,我们就只好请上帝保佑西胜彦!我希望他另谋生路,而我们已经同这种标准同生共死了。” 到了1986年,西胜彦不打算继续遵照微软公司的路子走下去,微软公司就在日本建立了一家驻日本的分公司。他们的关系已经出现难以弥合的危机,3月的一天,也就是他们的股票上市后的第二天,他们在澳大利亚微软的分公司见面,然后乘飞机从澳大利亚的悉尼到东京,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弥合分歧的办法。经过30个小时的费力商讨和激烈争论,他们最终也未能找到继续合作的途径,两个同龄的计算机专家只好终止了长达8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分道扬镳。西胜彦曾经在微软公司贷款50万美元,微软公司没有收回,反而再借给他一笔款项,以使他偿还对别人的欠债。比尔·盖茨说:“我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过去最要好的朋友进监狱吧!” 比尔·盖茨对驻日本分公司立刻作了调整。他雇请西胜彦ASCII公司的雇员古川享为微软公司驻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古川享又从西胜彦的公司里挖走了18名雇员。这个举动使西胜彦大为恼怒。但比尔·盖茨不无惋惜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人生活一塌糊涂,负债累累,而我在这两个方面都与他迥然不同。我俩最终不能共事,原因就在于此。…… 西胜彦也许是我所遇见的最像我的人了,然而,他走过了头。” 7.两个封面人物 1981年,微机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巨大发展,它从业余爱好者的家中走向了成千上万的办公室。人们不仅仅想用电脑来作游戏,更希望利用它工作的简便、快捷,来处理更多的事务,解决更多的问题,赚取更多的利润。美国人乃至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们,都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面临着一个信息时代,对这一局面不闻不问,置身其外的态度已不可取也不可能。喜欢事事搞民意调查的美国新闻界对此自然不会视若无睹,他们发出问卷,问人们是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台家用计算机,结果是80%的人有这个愿望。当时有人作了一个大胆的预言,说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个人计算机的拥有量将达8000万台,当然,这位大胆的预言家对形势的估计显然仍是太保守了。到1991年,仅微软公司的DOS,就已经有8000万套在IBM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还有不知多少其他品牌的计算机在全世界运作,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继续飞速增加。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页封面,对微机的普及与应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具有55年历史的老资格新闻周刊《时代》,每年都要评选出一位新闻人物,并在次年元月的封面上刊登出来。这一传统已持续了好几十年。 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不是风光一时的政治要人,就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巨匠。这份杂志每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几乎都是众望所归,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这一作法反映了世界上变化万端的时代风云的动向。 《时代》周刊评出的1982年“新闻人物”是谁呢?千千万万读者接到该杂志后,看见的却不是某一时代人物,而是——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 《时代》以一台机器作为它当年评出的新闻人物,可谓别具匠心。 杂志的主笔奥托·弗雷德里奇先生对这位“封面人物”作了独出心裁而又热情洋溢的介绍。 “在整整一年的新闻中间……最有意义和最吸引人的话题,并非一个单独事件,而是代表了一个发展进程,一个不断发展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备受欢迎的进程。同时,这个进程还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所以,《时代》在当今风云激荡的世界上选择了这样一位新闻人物。当然,它并不是一位什么人物,而是一台机器,一台个人计算机。” 奥托在文章中也提到电脑发展中不无遗憾的一些事实,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软件的缺乏。计算机用户数量的疯涨,对软件的需求自然大为迫切。用户需要更多更好的软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要求。没有软件,计算机只是一个摆设;软件不丰富,计算机也无法发挥它的威力。 由于软件开发的迟滞,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人们购买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就受到限制。计算机,只有当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用途时,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时代》的评选和奥托的文章,一方面大大地张扬了微机的功能,使更多的美国人对它发生兴趣并对它的使用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微机普及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开发软件。 软件的缺乏和计算机热之间的矛盾自然引起比尔·盖茨的极大关注。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没有对软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我曾买到过根本不能用的软件。……尽管现在有许多软件出现,但大多令人悲哀。” 他强调说: “两年之后,我们要推出在各方面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软件。 现在的软件太糟糕,太难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过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比尔·盖茨27岁,他在软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经在全国令人注目。这一年,美国有名的《金钱》杂志用了他的照片作封面。 比尔·盖茨的秘书米丽亚姆·卢宝看见之后高兴极了,她把这一期杂志发给微软公司的每一位雇员,对比尔·盖茨说:“他们给你拍的照片太好了,我真喜欢!” 比尔·盖茨说:“你认为是这样吗?可我看起来太年轻了。” 卢宝说:“你本来年轻嘛,不过才27岁嘛!” 比尔·盖茨因为长得比他看起来的年龄要小,还遇到过小小的麻烦。 有一次,他同包括卢宝在内的几个雇员去餐馆吃饭。比尔·盖茨要一杯啤酒,女招待却怀疑他不满20岁,没有达到法定饮酒年龄,要他出示身份证。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