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四九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哲学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发现”爱因斯坦应列入哲学家名单的竟是一位科学家。德国威廉皇帝学会第一任会长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VonHarnark)上任时说:

  “人们抱怨我们这一代没有哲学家。可是他们错了。他们现在在别的学院里。他们的名字是马克斯·普朗克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哲学问题非常关心并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同科学家讨论时通常要涉及到哲学,概述他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的哲学背景。他对历史上一些著名哲学家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争论不休的某些哲学问题有自己的解答,特别是他提出了关于认识论原则和认识途径的一整套理论。由于他的哲学观点以及他自己的实际运用,有一批物理学家接受了他的思维方式。甚至海森堡自称“测不准原理”是遵循爱因斯坦走过的路子取得的。爱因斯坦对科学、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见解足以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占据一席重要地位。他的视野远远超出科学哲学范围。像世界的物质性、规律性、统一性(和谐性)和可能性这样的一些哲学问题都是他始终关注的。

  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树起了照耀历史的丰碑;作为哲学家,他的认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爱因斯坦是“两面神思维”的一个典型。两面神是罗马的门神,它有两个面孔,能同时转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两面神思维”则指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构想出两个或更多并存的和(或者)同样起作用的或同样正确的相反的或对立的概念、思想或印象,经过观察和思考而作出重大的发现或创造。卢森堡认为:“爱因斯坦一生的思维似乎大多是关于对立面的问题。由于爱因斯坦的叙述现在搞清楚了,因而知道,使他的一些不完整的思想获得物理根据,并结合成为有意义的表述的创造性跃进的关键,就是对立面同时起作用这样一种特殊概念——一个观测者能够在同一时刻既处于运动状态,又处于静止状态。”

  爱因斯坦确实是善于将科学上彼此对立的概念和思想统一起来,综合创造出全新的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典范。爱因斯坦说:“十分有力地吸引住我的特殊目标,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逻辑的统一。开头使我烦恼的是电动力学必须挑选一种比别种运动状态都优越的运动状态,而这种优先选择在实践上却没有任何根据。这样就出现了狭义相对论;而且,它还把电场和磁场融合成一个可理解的统一体,对于质量和能量,以及动量和能量也都如此。后来,由于力求理解惯性和引力的统一性质而产生了广义相对论,它也避免了那些在表述基本定律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特殊坐标系而隐蔽的暗含的公理。”

  这段话清楚地表述了他在创建相对论的思维过程中所探索和遵循的“两面神思维”的哲学方法论。他对光量子理论和布朗运动的研究也是从形式上的不对称出发,而以不对称的消除和达到统一为目标。引起他特别注意的不对称是相反的东西,甚至在政治现象上也是如此。他认为:“能够在一个人的脑袋里永远和平共处的对立和矛盾,使得一切政治上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体系都成为虚妄。”爱因斯坦非常理解把对立的或相反的东西统一起来会产生奇迹。

  爱因斯坦说:“固然科学的目标是在发现规律,使人们能用以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并且能预测这些事实,但这不是它的惟一的目的。它还试图把所发现的联系归结为数目尽可能少的几个彼此独立的概念元素。正是在这种把各种各样东西合理地统一起来的努力中,它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就,尽管也正是这种企图使它冒着会成为妄想的牺牲品的最大危险。”

  爱因斯坦赋予对立统一的方法以科学哲学的形式,这无疑是他在哲学上的一大成果。他不仅善于运用“两面神思维”综合对立的概念和思想,而且善于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调节已被人滥用而陷于对立的方法论原则。在爱因斯坦以前,纯粹思辨方法与实证主义方法已成为对立的方法论原则。爱因斯坦在长期的科学实践和哲学的探索的基础上,把思辨和实证加以辩证综合,正确领会和处理了经验原则与理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成为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中既摆脱黑格尔纯粹思辨方法,又冲破实证主义方法的杰出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爱因斯坦一方面重视实证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一个理论如果要得到人的信任,就必须建立在可以普遍推广的事实之上。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和深刻的理论果真是靠单纯思辨去发现的。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在一定经验事实启发下的大胆思辨。他指出,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只有最大胆的思辨才有可能把经验材料之间的空隙弥补起来。

  爱因斯坦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追求理论的统一、对称、和谐。G.霍耳通说过:“只要研究过科学理论的发展,在这里就会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论题:所谓‘革命’归根结蒂就是回到古典的统一性的一种努力。这不仅是对于爱因斯坦的贡献的新评价的关键,而且指出了伟大的科学

  ‘革命’的一个相当普遍的特征。”爱因斯坦作为哲学家,确信外部世界的存在以及世界的规律性和可能,他接受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观点。作为科学家,他被开普勒所吸引,也由于开普勒相信宇宙之中有一种和谐,在最小的星球亦像在最大的星球一样都由几何学的秩序支配。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全部自然界,尤其是全部物理学,是统一的整体,出现的矛盾不是表层的就是可以解决的。玻恩夫回忆说,有一回,爱因斯坦病得要死,我去拜访他,他心平气和地谈论死亡,玻恩夫问他是否怕死,爱因斯坦说:“不怕,我觉得我一切生灵十分和谐一致,个别生灵开始或终了,对我都是一样。”玻恩夫认为这番话表达了他毕生在自然法则中所追求的那种人世中的最后同一性。在爱因斯坦看来,统一、和谐是自然界的普遍性质,因而统一方法具有普适性。无怪乎这种方法也常被用于政治和人生。他把理性和情感、逻辑和心理、经验和理论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东西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使之协调起来。

  爱因斯坦的哲学立场在他论科学家应有的认识论立场时作了自我表白。他说:科学家“感激地接受认识论的概念分析;但是,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不容许他在构造他的概念世界时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论体系。因而,从一个有体系的认识论看来,他必定像一个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就他力求描述一个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而论,他像一个实证论者;就他把概念和理论看成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发明(不能从经验所给的东西中逻辑地推导出来)而论,他像一个唯心论者;就他认为他的概念和理论只有在它们对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提供出逻辑表示的限度内才能站得住脚而论,也像一个实证论者;就他认为逻辑简单性的观点是他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工具而论,他甚至还可以像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或者毕达哥拉斯主义者”。

  同一切不知疲倦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哲学家一样,爱因斯坦也走过自己曲折的哲学探索道路。从少年时代开始,在他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爱因斯坦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从未忽视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哲学思想随着他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升华,终于成为20世纪具有深刻哲学头脑的少数伟大自然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早期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的经验论和潜在的唯理论的混合物,是休谟、马赫、康德、斯宾诺莎、亥姆霍茨、赫兹、弗普尔、彭加勒等哲学家及自然科学家的复杂影响和他本人自发唯物主义倾向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相对论的创立,使他的哲学思想发生了转折:从赞同马赫到谴责马赫,认为马赫哲学不可能产生出任何有生命的新东西。爱因斯坦主张“发现”和“发明”并重的折衷认识论。并公开批判马赫的直接经验论与编目论,主张单一的理论构造论和发明论。

  1922年4月,爱因斯坦在巴黎发表了与马赫哲学实行彻底决裂的一篇讲话,是他哲学思想全面完成转折的一个标志。他在讲话中指出:“马赫的体系所研究的是经验材料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在马赫看来,科学就是这些关系的总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马赫所做的是在编目录,而不是建立体系。马赫可算是一位高明的力学家,但却是一位拙劣的哲学家。他认为科学所处理的是直接材料,这种科学观使他不承认原子的存在。”在1948年1月,爱因斯坦对马赫哲学又作了深刻剖析。他指出,马赫的弱点正在于他或多或少地相信科学仅仅是对经验材料的一种整理;也就是说,在概念的形成中,他没有辨认出自由构造的元素。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