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
三七 |
|
盛名下的苦恼 在举世瞩目的荣誉面前,爱因斯坦没有道理不高兴,可是荣誉带给他更多的是苦恼。 记者们一拨又一拨地揿响了哈贝兰大街5号的门铃。谈话、采访、拍照,没完没了的追问,故作深刻的对话,添油加醋的渲染,还有廉价的吹捧,把爱因斯坦全弄糊涂了,也弄得万分紧张。 爱因斯坦不无感慨地说:“我最凶恶的敌人还是邮递员,我已摆脱不了他的奴役了!” 每天早班邮件一到,围攻就开始了。他会收到成百上千封讨照片、讨亲笔签名的信。许多信封上连地址也没有,只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几个大字。也有一些讨论科学问题的信。有人请他解释空间怎么会弯曲,有人请他证明宇宙怎么能有限,有人请他说明时间怎么能像橡皮筋似地拉长缩短。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小问题,只要教授花费一分钟时间回答。也有请求帮助的信:一个青年学生没有考上大学,请教授在教育部说说情;一个青年发明家的新发明被埋没了,请教授在科学院里讲几句话;一个年轻妇女作为“天文观察者”自荐效力;一家雪茄烟厂厂主告诉他已把自己生产的一种新型雪茄取名为“相对性”…… 艾尔莎成了爱因斯坦的收发秘书。她每天得把信件分类,一些她留下不回信,一些自己复信,余下的交给爱因斯坦过目。这项工作占去她整整半天功夫,有时甚至整个晚上。 尽管艾尔莎已筛选过,但信件仍使爱因斯坦伤透脑筋。在1920年,爱因斯坦说: “我从不擅长说‘不’。但现在,报界文章和信件不断地向我询问、邀请和要求,我每晚都梦见自己在地狱里被火焚烧。邮递员变成了魔鬼,对我大声呵斥并把成捆的新信件向我头上掷来,就因为我未对过去的信件作出答复。” 后来,为了对付众多的信件,爱因斯坦想出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请慈善机关代办讨照片和签名的信。谁捐了钱,就拿到爱因斯坦教授签名照片。这样,既满足了名人崇拜者的虚荣心,又帮助了穷人,同时还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至于讨论问题和请求帮忙的信,爱因斯坦就自己复信,实在忙不过来,就请艾尔莎和女儿帮忙。 但是,另一种面对面的麻烦则更使爱因斯坦不得安宁:摄影家、画家、雕刻家,各式各样的艺术家都来找他。他们或者是想借爱因斯坦的名气去闯天下,或者想丰富自己的创作目录,或者想在历史上留下艺术家与科学家交往的动人佳话。对于这些人,除了被艾尔莎客气而优雅地挡走了部分外,余下的就只有爱因斯坦教授自己到客厅里来周旋应付了。 全世界都在谈论相对论,谈论爱因斯坦。一个美国富翁出5000美元巨额赏金,征求一篇3000字的介绍相对论的文章。英国的一家报上登出了一幅漫画,把相对论和英国人特别爱好的侦探故事结合起来: 一个大侦探拿着一个大电筒,照出一束强光,光线绕过两个大弯,落在正在撬锁的窃贼身上。漫画的标题是:爱因斯坦,这是小意思! 一位打油诗人描写相对论的尺缩效应: 杰克小伙剑术精, 出刺迅捷如流星。 不料空间一收缩, 长剑变成小铁钉。 更有一位打油诗人,描写超光速粒子(至今仍没有发现)的荒唐行径: 年轻女郎名玛丽, 神行有术赛光子。 有朝一日学“相对”, 今早出门昨夜归。 在这一片喧闹声中,爱因斯坦只有躲避的份儿。可是《泰晤士报》请他写介绍相对论的文章,他感到是义不容辞的。他要借此机会感谢英国同行不辞劳苦地去验证一个敌国科学家的理论。同时,他也要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中,表达自己对牛顿的敬意: ……可是人们不要以为,牛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别的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 附注:贵报上关于我个人的生活和为人的某些报道,完全是出自作者活泼的想像。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这里还有相对论的另一种应用:今天,在德国我被叫做“德国科学家”,在英国我就是“瑞士犹太人”。要是我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倒霉蛋,那么,就要倒过来了。对于德国人来说,我就要成为“瑞士犹太人”,对于英国人来说,我却要变成“德国科学家”了。 追名的“箭”与幽默的“盾”爱因斯坦深知人们在崇敬自己的同时,又是在填补他自身的无知与无聊。那么,面对世人的赞誉和追逐,爱因斯坦是板起面孔,还是飘然欲仙,其乐融融呢?爱因斯坦式的幽默与诙谐又一次地派上了用场。有一次,在一位渴望获得签名的年轻太太的纪念册上,爱因斯坦写下了这样叫人哭笑不得的“诗”: 小牛和山羊在菜园里游戏, 我们两人中有一个和它们同类。 爱开玩笑的爱因斯坦在写下这样的打油诗后,他又后悔了,怕伤人家的感情,好在崇拜者们自有下台阶的妙法,他们觉得这是伟人的幽默,能领略一次伟人的幽默自然也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