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二〇


  而他的后半生,他所确立的科学研究上的雄心壮志——建立统一场论,其孤独更甚,可以说是一种偏僻而又静寂的道路。在建立统一场论的探索中,是一种完全的离群索居,独立拼搏。当时的物理学界正在量子力学的方向上冲锋陷阵,爱因斯坦一个人不恤人言,不让收获,艰难中付出了后半生30余年的精力,其孤寂更甚于没有任何成就来给予支撑。连他自己也说:“我只有把自己禁锢在完全无望的科学问题中去了。”直到1955年4月18日安静地离开人间,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在教堂里,在火化场上,没有公共集会,没有宗教仪式,没有花卉点缀,没有音乐,爱因斯坦连死也是寂寞的,宁静地离开尘世。

  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是一个寂寞的天才,尽管伴随着他的成功,有着无数的鲜花和赞颂,但他一概摒弃。这个寂寞的天才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灵,都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的崇尚,这种崇尚是爱因斯坦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心灵本质的表现。他的孤独实质是一种丰富,正是这种孤独概括和丰富了人的存在,人的生命的概念。他对宁静的向往实质上是一种激情,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激情,正是这种宁静使他将人的理想对真理的追求体现在最普遍的形式之上。因此这种孤独的丰富和宁静的普遍性迸发出耀人眼目的奇光异彩。

  爱因斯坦对于他自己崇尚宁静和保有孤独的性格说过这样一番话: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做一个完整的人和他的社会生活图式

  爱因斯坦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比别人更早地知道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而且他比其他学者更早地知道,科学的势能使学者有义务介入社会力量的斗争。因为科学的这种或那种实际应用的方向是由这些社会力量来决定的。爱因斯坦性格孤僻,努力工作,不断地创造出惊人的伟绩,但他决不是书斋的学者。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过:“我的和平主义是一种本能的感情,它之所以支配着我是因为,杀人是邪恶的。我的态度不是以某种思辨理论出发的,而是基于对任何一种形式的残暴与任性的最深切的反感。”

  在1931年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告诫青年:

  “……如果你们想使你的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末,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曾经表示:“我自己就体会到,既要从事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又要保持着做一个完整的人,那是多么困难呀。”

  爱因斯坦所说的“做一个完整的人”,就是指做一个关心政治、关心人类命运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

  我们可以在爱因斯坦创建广义相对论的同时列出一张他参加社会活动和发表对政治事务看法的年表:

  1914年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该宣言针锋相对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5年写信给罗曼·罗兰,支持他的反战活动。

  1916年发表悼念马赫的文章。

  1920年德国出现反相对论的逆流,爱因斯坦遭受到恶毒攻击,他起而公开应战。

  1921年参加阿姆斯特丹国际工联会议。

  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

  1922年访问法国,努力促进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1923年向国联提出辞职。

  1924年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925年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与甘地等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

  为希伯来大学董事会工作。

  1926年接受担任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

  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928年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理事。

  1929年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